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护理团队不仅是“柔情派”,更是“技术流” 构建护理新模式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 2021-05-12 08:37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术后尽早喝温水。 手术室护士在协助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送药,给病人送去关心和呵护。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804名护士,不仅是“柔情派”,更是“技术流”,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

2020年9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实施,以进一步优化外科诊疗模式,指导加快康复外科诊疗模式规范、有序推广,提高外科诊疗效果和医疗服务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加速康复外科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的快速康复。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马春远表示,在加速康复外科工作中,护理团队是最坚实的力量,承担了繁琐的工作。出色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这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专业能力。

党建引领践初心,护航健康谱新篇。

“5·12”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护理团队,感受他们如何以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护理,以“快”为先,构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新模式,提升护理质量,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门日报记者李银换通讯员黄玉妍刘森

骨二科:

护士做好各环节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

过去,一次骨科外伤,给患者带来的往往是长时间的痛楚与不便。现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二科护理团队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使患者不再“伤筋动骨一百天”,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这对骨科患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4月19日,家住江海区礼乐的86岁胡婆婆因跌倒受伤入院,经诊断为左股骨骨折。医疗团队经详细检查、评估以及获得家属同意后,决定为其施行左股骨头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骨二科护理团队介入,对胡婆婆进行营养评估、术前宣教等。

4月21日早上6:00,护士协助胡婆婆喝300ml清饮料。

8:19,医疗团队为胡婆婆施行左股骨头置换术。

10:45,胡婆婆回到病房,垫枕平卧。

11:00,经评估,胡婆婆可以喝少量温开水。

11:40,术后不到1小时,胡婆婆进食流质食物。

16:50,术后约6小时,胡婆婆可以下床活动。

4月26日,术后第6天,胡婆婆就康复出院,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后续康复治疗。

“快!”胡婆婆的孙女用一个字道出奶奶在骨二科治疗的感受。她说,手术前,奶奶的左股骨碰一下就疼得不得了,入院后骨二科很快安排手术,与此同时,护理团队无微不至的护理,手术后,奶奶恢复得很快,受伤部位不痛了,术后仅6小时就能下床行走,术后仅6天就康复出院。

在“快”的背后,是骨二科医护团队对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的不断探索。骨二科护士长梁凤娇介绍,早在2017年,在陈述祥副院长的指导和支持下,骨二科开始探索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2020年,在医院的大力推广下,骨二科加速康复外科流程更完善,开展范围也更广了。

在加速康复外科工作中,骨二科13人的护理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梁凤娇表示,骨二科护士主动介入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出院随访等各个环节,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随着流程的优化,医护人员观念的转变,骨二科护理团队加速康复实施得越来越好,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这让骨二科护理团队更有底气了。

“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后,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梁凤娇说,以前,术前需禁食、禁饮时间长,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术后常出现恶心呕吐情况,不利于术后康复。现在,按最新的指南,术前禁食时间进一步缩短,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几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以前术后患者需卧床静养几天才可以下床活动。现在,术后6小时,经评估,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好处。

在梁凤娇看来,尽管快速康复对护理团队的要求更高,但能为患者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提高舒适度,因此患者的满意度很高,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前进动力。

★护士长心声: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的梁凤娇,感觉护士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护士工作技术含量较少,更多是被动配合医生工作;现在,护士的主动性增强了许多,其自我学习的欲望很强,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协助医生处理常见的疾病。“如今,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不断提升,价值越来越凸显。”梁凤娇说。

外三科(泌尿外科):

术后“无尿管化”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泌尿外科收治的多是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患者,长期的治疗和恢复往往让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较大的负担。为患者解难,泌尿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家住蓬江的达叔(化名),今年85岁,因血尿、排尿困难来到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经检查评估诊断为重度前列腺增生。

术前,泌尿外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宣教、健康教育、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让患者对手术治疗有清晰的认识;经评估,患者术后24小时拔除了尿管,舒适度提高。同时,护士利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达叔按指导尽早进饮、进食,精神状态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他就康复出院了。

这次的住院治疗体验给达叔很深的体会。达叔告诉记者,25年前,他同样因前列腺增生在广州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当时整整过了一个多月才能出院,过程很煎熬。没想到现在他的年纪更大,问题更严重,反而恢复得更快更好。他由衷感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护理,使他的治疗过程很舒适。

“这得益于我们科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的实施。”外三科护士长钟春红表示,为了更好地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工作,该科制定“加快康复医疗护理工作”项目活动进度图、实施流程,对术前、术中、术后、出院的各个环节都作了详细的工作流程指引,让加速康复的每个步骤都有指引可依。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来说,全麻手术患者常规术前需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尿量,了解病情及避免尿潴留的发生。而患者术后清醒往往会出现疼痛不适。钟春红介绍,2018版《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提出:一般术后24小时后应拔除导尿管,术中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要求手术当天拔除,实现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在加速康复外科的工作模式下,泌尿外科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推行“无尿管化”管理,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术后,护理团队也会每隔1小时进行评估,利用膀胱扫描仪监测膀胱功能,当发现尿潴留时及时帮患者排空。

不仅是术后“无尿管化”管理,有的患者甚至能做到术后“无管化”管理。钟春红表示,术后“无管化”并非每人都可以,患者需具备一定条件。该科在患者入院之初就会进行评估,一旦符合条件,则需要在手术时间、术中液体输入等各环节严格管理,对整个快速康复管理的要求极高。

“无尿管化”管理,不只是拔除一根小小的尿管,而是外三科医护团队对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的诠释,更是彰显护理团队对患者人性化的管理。

★护士长心声:

钟春红从事护理行业30年,见证着护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她印象中,以前是“大医生,小护士”,护士只是执行医生的医嘱,并不了解医嘱背后的原理。现在,护士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强。“为什么患者要打这个针?”“我能为医生提供什么信息?”护士会主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疼痛情况等,并将了解到的情况汇报给医生,医护共同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简而言之,以前是知其然,现在是知其所以然。

外四科(心胸外科):

为每位患者准备一本专属的《住院日志》

“手术不但要治病、要美容,还要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外四科(心胸外科)护士长马雪玲说。加速康复外科,不仅体现在“快”字上,还体现在“暖”字上。外四科护理团队不仅加强加速康复护理,还为每位患者准备一本专属的《住院日志》,让患者在治疗中感受到医者的技术实力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温度。

4月5日,41岁的黄女士因“右肺结节性质待查”收入外四科治疗。入院后,医生为黄女士完善相关检查,护士则向她介绍病情及加速康复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入院、术前宣教及准备,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和有效咳嗽排痰方法指导,遵医嘱予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通常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而加速康复缩短了禁食禁饮的时间,让她有更好的术前体验。4月7日,黄女士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团队加强黄女士的宣教、疼痛管理、饮食及营养管理、饮食指导,气道管理、运动康复管理(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引流管管理(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第四天拔除胸腔引流管)、联合中药汤剂和中医操作技术治疗。

4月13日,术后第六天,黄女士出院。她在医院的细微情况,都被记录在《住院日志》中,为医护治疗提供参考,为此,黄女士点赞外四科“既有技术又有温度”。现在黄女士精神好,无咳嗽及咳痰,无气促,术后无疼痛,继续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和定期复查。

对于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马雪玲坦言,刚开始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去做快速康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外四科多次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院外及院内关于加速康复外科培训班的学习,再组织科室内医护人员培训。根据《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实施方案》,外四科联合多学科合作制定外四科加速康复(ERAS)工作制度、外四科加速康复实施方案,成立科室快速康复架构,做好人员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流程指引,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宣传方面,加强快速康复的宣传,制定快速康复宣传资料及视频,在病房走廊挂上宣传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并发放宣传小册子,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加速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采访中,马雪玲拿出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放着外四科加速康复(ERAS)工作制度、外四科加速康复实施方案、流程指引等资料,可以说是外四科快速康复的“宝典”,其中,一本《住院日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马雪玲告诉记者,护理团队为每一位患者都准备了一本专属的《住院日志》,挂在病床上,里面记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一个细节,如术前第一次喝水时间、第一次吃东西的时间、拔除尿管的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等。这让患者感到非常暖心,同时更积极配合加速康复护理。

马雪玲表示,外四科护理团队通过开展加速康复及护理,加强了对患者宣教,更规范落实对患者评估及管理,从而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加速康复,提高满意度。

2021年4月外四科申请加入广东省胸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一本《住院日志》,体现了外四科护理团队的细致、专业,对患者的关怀,也是外四科快速康复的载体。

★护士长心声:

马雪玲从事护理工25年,真切感受到现今护士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医学技术发展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四科护理团队是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团结协作、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队伍,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优质护理服务链”开展护理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服务。

手术室:

让患者在手术室中感到“温暖”

手术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麻醉手术科(包括麻醉科和手术室)护理在加速康复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

手术室护士长梅华表示,早在2012年,手术室医护人员就接触到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2017年部分开展,去年9月正式开展,为患者带来明显的好处。

对于手术室,患者往往感到未知、可怕,对这个“冷冰冰”的地方感到恐惧。如今,在加速康复外科的工作模式下,手术室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术前,手术室护士会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访视,消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从而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梅华说,以往患者来到手术室都会觉得冷冰冰,护理团队重视度不够。现在,护士们的主动保暖意识增强,术前提高手术室温度,主动为患者加盖棉被,使用暖风机等保温措施。使用液体加温仪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用37℃—38℃的温水进行冲洗,同时加强体温监测,以目标导向进行液体管理。这样患者就不会感到寒颤,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

术后,护理团队配合麻醉医生进行多模式镇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在手术室,不少患者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也就是说,患者一进来时是清醒的,在手术过程中会睡着,等睡醒了手术也做完了。“在快速康复的工作模式下,我们想办法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让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都感到非常温暖。”梅华说。

在梅华看来,快速康复是由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麻醉手术科作为重要的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护理团队观念转变很重要。“一开始,我们认为加速康复外科工作模式是在挑战教科书,因为部分内容与教科书上的内容不一致,所以医护人员理念的改变很重要。”梅华说,“面对加速康复外科,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持续改进,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增强医护人员的成就感。”

★护士长心声:

梅华从事护理行业34年,她认为,现在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于护士来说,伴随终生的学习很重要,医院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帮助护士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护士通过其他多种途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她表示,护士行业很辛苦,该院手术室每年有几万台手术,护士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意外,需24小时待命,往往愧对亲人、家庭。在此,梅华也呼吁社会对护士这个群体要多点理解、关心和尊重。

新闻推荐

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动工建成,江门美好图景徐徐绘就道路通 乡村美 旅游旺 工业兴

开阳高速双向八车道通行受访者供图“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创新融合项目——华侨城古劳水乡回乡创业的中大学子余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