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每一个新生命 走近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团队,聆听“产房天使”的故事
你可曾想过,当你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谁是第一个迎接你的人?你可能想到产科医生,但实际上,近65%的新生儿都是经助产士的手来到人世的,助产士是自然分娩婴儿人生中第一个亲密接触的人,她们被称为“不一样的白衣天使”。
产房是生命的起点,而助产士是托起新生命的第一人。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支由24人组成的助产士团队,她们的笑、她们的苦与累、她们日夜不息地守护,都是为了听见新生命第一声响亮的啼哭。那种见证幸福与甜蜜,亲历无数次生命延续的美好,对于她们而言,是压力、挑战也是动力。5月5日国际助产士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近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团队,聆听这群守护生命之花的“产房天使”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甜酸苦辣!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蔡昭璐
通讯员刘智
档案:女,40岁,产房护士长,中共党员,从事助产士工作17年。
心声:被需要、被信任是很幸福的,这也是我获得成就感和个人价值感最大的来源。
黄晓雯
助产工作是一门技术活
需要“工匠精神”
生育是一场“马拉松”,“卸货”这个过程痛苦、漫长,而助产士则是陪伴产妇顺利跑完这个过程的守护人。“很多人都以为接生的是产科医生,但其实顺产的产妇都是我们负责的,比例占到了2/3。”黄晓雯笑着说,因此,产房里,也有人说医生是“爸”,助产士是“妈”。
从业生涯中,不少人将黄晓雯称为护士,但她更愿意被称为助产士。黄晓雯坦言,助产士是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专业性非常强的一个工作,需要掌握正常接产、新生儿处理、难产急救处理和妇幼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等。不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长时间严格规范的临床实践,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助产士。
分娩顺利与否,攸关母婴两条生命的安危,整个产程中,助产士全程陪伴,监测胎心动态、观察羊水变化、判断宫口进展……在黄晓雯看来,助产工作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工匠精神”。“我们的工作关系两条生命,责任非常重。要是观察不到位或处理不好,对母婴而言就可能意味着极大的伤害。”黄晓雯表示,干好这门技术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战,积累经验。
在产科工作,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助产士平时工作繁忙,责任重大,突发情况比较多。黄晓雯曾接诊到一个心衰的产妇。当时,产妇因为呼吸困难来到门诊,经医生检查,判断该名产妇有心衰的迹象,经综合考虑决定给产妇进行剖腹产。可刚进手术室,产妇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黄晓雯和医生立马将产妇搬上手术床,进行胸外按压,麻醉师给她插管、用药。医生看准时机,快速地将宝宝剖出。但宝宝出来时,心跳呼吸也没有了,于是黄晓雯又立即进行新生儿复苏抢救。最后,成功将母婴两人从鬼门关里拉回来,此时,她的衣服已经湿透。
黄晓雯坦言:“真的是在跟死神抢人,面对这种突发危急情况的时候,需要助产士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过硬的应急处理能力。”
助产岗位夜班多、责任重,又苦又累,如果不是热爱,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待这么久,“大浪淘沙”后,是那些对助产工作满怀热爱的人。对黄晓雯而言,助产士并不只是一个她用来谋生的工作,而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我有一种使命感,我要帮助更多的妈妈顺利度过人生中这个特殊的时期,让她们往后想起来时是温馨、幸福的,而不是痛苦、不堪回首的。”黄晓雯说。
档案:女,37岁,助产士,从事助产士工作13年。
心声:尽全力帮助每一位产妇尽快顺利分娩、解决疼痛。
颜炳华
为每一个生命降临
拼尽全力
因为有对比,所以热爱;因为经历过,所以格外珍惜。这句话是颜炳华对她工作的概括总结。
此前,颜炳华在某医院的老年病科工作,每天都有老人去世的情况,让颜炳华觉得特别压抑,下班都是拖着沉甸甸的心回家。“我不喜欢悲伤的场面,受不了这种情况,很难受。”颜炳华说。后来,颜炳华来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每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让她感到既开心又幸福,心情格外轻松。她说,在这里她真正感受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她格外热爱这份工作。
刚工作时,颜炳华是带着探秘的心情接触这行的。在帮助了无数的产妇后,她深深地感受到,分娩给产妇们带来了多大的疼痛。“无论顺产、剖腹产,产妇们都经历了一个很痛的过程,只不过一个是分娩时,一个是分娩后。”颜炳华说。
在颜炳华做助产士的13年中,有一件事始终让她难忘。
那是一个顺产的产妇,宫口已经开全。一开始产妇全力配合着颜炳华,但到了最后冲刺的瞬间,因为太痛了,“啊”的一声,产妇直接从产床坐到了地上。不痛了,她又艰难地爬上床,脸涨得通红,眼里满是泪水。颜炳华说:“其实产妇知道这样不安全,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但疼痛会使人丧失理智。”
看着产妇那么疼,颜炳华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在疼。“我只想帮她尽快顺利分娩、解决疼痛。”最后,颜炳华叫来了其他同事,按住产妇的手脚,才艰难地把宝宝生出来。“恭喜您,是个男孩。”当颜炳华把新生儿抱给产妇看时,产妇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出来了,谢谢您!”
“没有生过孩子,你永远不知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的让人想死的心都有。”颜炳华说,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分娩镇痛方式越来越多,产妇分娩不像以前那么痛苦。
在产科,助产士们经常自我调侃自己很野蛮,是做苦力的。不少助产士看着瘦瘦小小,但体内却有着一股“洪荒之力”,这是职业使然。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出现脚麻、没力,助产士需要搀扶她走路,帮助她上产床。因为产妇怀着宝宝,体重较重,没有一点力气还真干不了,久而久之,助产士们的“洪荒之力”就这么练出来了。“除了男医生、男护士,就数我们科室的女孩子力气最大了,绝不会出现拧不开瓶盖的情况。”颜炳华调侃道。
档案:女,36岁,专科助产士,从事助产士工作17年。
心声:最崩溃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这份工作。
梁小源
享受助产过程
传递每一份喜悦
每天在产房忙碌,每天迎接一个个新生,一眨眼,17年便过去了,梁小源也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助产士。为何选择助产士这个职业,梁小源坦言道:“同为女人,我知道,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是最需要陪伴的。”
梁小源很享受助产的这个过程,而她最喜欢的就是宝宝出生后,把宝宝抱起来给产妇看的那个瞬间。看到产妇脸上的喜悦,梁小源也由衷地感到幸福。“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生命,当我抱着新生儿出来给家属报喜的时候,在外面等候的其他产妇的家属也会围过来,不停地祝贺,喜悦在一张张脸上洋溢,我喜欢这种氛围。”梁小源说。
梁小源深深喜爱着助产士这份工作,而在她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她对这份工作更加感同身受,对产妇也多了一份同理心和包容心。此前,在分娩过程中,不少产妇因疼痛会出现失控、过激的行为,那时候的梁小源会从理论的角度告诉产妇这样做不对,而应该怎么做。但做了妈妈后的梁小源变得更加感性和柔软,她说:“我体验过那种痛苦、害怕和无助,所以我能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她们。”医院的助产理念是“温柔陪伴,安全分娩”,她们大胆打破传统习惯,在产房推行自由体位分娩,让妈妈们选择最舒适的体位生孩子,躺着能生,站着能生,坐着也能生。这就是该院的信念,助产士就是要让每一位妈妈均能做最好的自己,让她们有一份温馨、幸福的分娩记忆。
助产工作技术含量高,平时演练多、培训多、考核多,常常在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有很多杂事要做。有一次梁小源觉得心力交瘁,一边哭一边开车回家,哭完后在车里待了10分钟,心情平复后笑嘻嘻地回家,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上班去了,即使最崩溃的时候她也没想过放弃这份工作。“有时候情绪积累久了,是会崩溃的,但把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梁小源笑着说。
虽然工作繁忙并且伴随着不小的职业风险,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梁小源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新生命的诞生,都平安顺遂;尽管产房里充斥着忙碌与疲惫,但产妇分娩后婴儿响亮的啼哭,总能吹散一切愁云。
档案:女,28岁,助产士,从事助产士工作10年。
心声: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母婴平安。
冯银艳
听到新生儿啼哭声
心里开出“幸福花”
今年是冯银艳做助产士的第10个年头。第一次进产房帮产妇助产时,冯银艳既紧张又期待,而当她亲眼见到小婴儿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发出响亮的哭声时,她觉得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如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每次,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后,冯银艳会把新生儿递到产妇面前,让她看看孩子,确认性别后,将新生儿转至辐射保暖台,进行初步复苏、处理脐带、外观检查、系身份识别带、测量身长及体重……看着稚嫩的宝宝,冯银艳眼里满满都是柔情。
10年里,冯银艳用双手托起数千个新生儿。尽管这些新生命的背后是产妇的羊水、新生儿的胎便和血渍染红的护士服,但听到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时,冯银艳的心里就会开出幸福之花,满满的成就感。“我喜欢这份工作,即使助产士这个工作很忙、很累,有时候接生完一个来不及喘口气,紧接着又得帮另外一个产妇助产,但依然很开心,我们这个团队很温馨、团结。”冯银艳笑着说。
分娩是一个步步惊心的过程,顺利的产妇可能两三个小时就结束了,但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产妇,产程可以去到十几个小时,需要助产士全程陪伴。10年中,冯银艳接触到分娩时间最长的一个产妇,产程达到了17个小时。
该产妇身高不到1.5米,骨盆条件不佳,但她想要顺产。分娩过程中,冯银艳全力帮助她,教她用力、呼吸,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产妇的信心也在逐渐丧失,筋疲力尽的她觉得自己不行了,想放弃,冯银艳立马安慰、鼓励她,重新帮她建立信心。看着产妇因为阵痛而涨得通红的脸,冯银艳紧紧握着产妇的手,给予她支持,同时帮她做撑脚、抱腿等助产动作。在一声声加油,一次次努力中,历经17个小时,产妇终于顺利诞下一个约3.5公斤的男婴。“当我把宝宝抱给她看的时候,她眼睛都湿润了,不停地感谢我。”冯银艳回忆说。
此前,冯银艳还遇到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产妇。这名产妇小时候,不幸被开水大面积烫伤,除了脖子以上及双手、双脚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组织均被烫得变形,腹部皮肤形成了疤痕组织。如果剖腹产,她将会面临伤口无法愈合或愈合缓慢、感染等风险。经过讨论,冯银艳等人决定给产妇进行顺产。但产妇的皮肤组织因烫伤失去了弹性,她一用力全身就绷得很紧,剧烈的疼痛让她根本使不上劲,麻醉师给她打了分娩镇痛后,她才感觉稍稍缓了过来。在这场艰难的“战争”中,通过产妇和冯银艳的配合,最终新生命得以平安降临。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为了孕育生命,妈妈们很伟大,也很不容易。“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母婴平安,为了给每一个家庭报喜不报忧。”冯银艳感慨道。
新闻推荐
“长三角游客江门专线游”首批游客游玩启明里 领略蓬江“岭南风韵”
在启明里,游客用手机拍摄记录这里特有的蓬江气息。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罗霈通讯员/刘志辉)4月28日,“长三角游客江门专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