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山下办起《新百姓报》 受到邹韬奋茅盾称赞
中共东江特委召开上下坪会议后,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第五大队,在建党、建政和扩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大岭山和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的雏形。
为更好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加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上层人士、国民党官兵乃至“绿林好汉”对抗日反顽斗争的同情与支持,创建报刊很有必要。
1941年1月,曾生与杜襟南商定,由杜襟南任主编,创办一张刻版套红的油印小报,名叫《大家团结报》,口号是:“刻一个字就是向敌人射出一颗子弹!”3月,王作尧与曾经在马来亚共产党办过油印小报的李征等,因陋就简,办起了一张油印的《新百姓报》,每期印三五百份,除供指战员阅读外,还向各乡村发行,宝安一带很多人争相传阅这份报纸。
在日军“扫荡”阳台山根据地的日子里,《新百姓报》就隐蔽在阳台山下赤岭头村何赋儒的山寮里,继续印刷发行。何赋儒、朱金玉、陈慧清等是《新百姓报》在龙华地区的得力发行员和通讯员。
7月,曾生创办的《大家团结报》和王作尧创办的《新百姓报》合并,继续以《新百姓报》名称出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领导人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经常为《新百姓报》撰写社论、评论和小品。由于阳台山地区战事频繁,部队经常转移,《新百姓报》也四处为家,从阳台山下的赤岭头、獛狗窝(现名“部九窝”),转到公明长圳,又从长圳转到东莞大塘,转了一圈又回到游击队的大本营龙华白石龙的山寮中。
1942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营救邹韬奋、茅盾等文化界知名人士从香港脱险后来到白石龙,他们对游击队创办的《新百姓报》赞不绝口。根据邹韬奋的提议,《新百姓报》改名为《东江民报》,邹韬奋书写了《东江民报》的报头,茅盾也为《东江民报》的副刊“民声”题了刊名。邹韬奋经常为报纸写稿改稿,女作家杨刚以通俗演义的形式在报纸上讲故事,漫画家丁聪为报纸画漫画,木刻家制作版画,诗人给副刊写诗,报纸质量显著提高,影响力也更大。
1942年3月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决定将《东江民报》改名为《前进报》,作为游击总队的机关报,杨奇任社长。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又成为东江纵队的机关报。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前进报》也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龙华新闻记者 周德萌 整理
新闻推荐
这座廊檐瓦房就是原来的新宁铁路陈边站售票厅。当年因为修建新宁铁路而建设的铁管涵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当年的票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