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座温暖你我的幸福之城

南方日报 2021-03-25 08:51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江门“人人奉献、人人友善”的氛围愈发浓厚。图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杨兴乐摄

城央绿廊,流光溢彩;老旧街巷,面貌一新;文明实践,扮靓乡村;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新春侨乡,一幕幕看得到的文明创建成果呈现眼前,一幅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创建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改善环境、推动城市转型的过程,是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过程,更是提升素质、惠及民生的过程。

全国文明城市不仅重于其名,更重于惠民实际。近年来,坚守“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江门通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与效能、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提升市民素质、擦亮“爱心之城”品牌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让群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受益者,见证创建的成果,真正实现“创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接下来,江门还将抓好实施各项民生实事,持续巩固和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的成果,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便民小窗口提供“大服务”

漫步江门汽车总站,车辆停放有序,站内随处可见醒目的文明标语,各类标识指引清晰详细,服务台处工作人员耐心为游客指引。不远处的公交站台内,一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来往旅客提供热情服务。一旁的公交车则停靠整齐,车身张贴着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标语,车内悬挂文明用语广告牌,乘客有序排队候车。“车站的环境卫生特别好,在这里乘车、候车都很舒服。”看到汽车站的变化,市民李涛感到惊喜。

一座城市的服务窗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最能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窗口”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沿阵地。

窗口提高文明“热度”——“人人文明路路畅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的江门人”……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窗口增添文明“亮度”——在一线办事窗口,党员先锋岗牌放在明显位置,插旗亮牌,用先锋岗、模范岗带动群众岗,把履职践诺放到明处,落到实处。

窗口提升文明“温度”——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诚信服务机制,给办事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办事体验。同时组建义工服务队伍,指引、协助办事群众办理各项业务,每月上门服务,着力打造“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迟服务”的一流义工服务队伍。

窗口提升文明的“深度“——在江门各个银行,政银通办正在打造成为市民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江门已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数百个银行网点开设“政银通办”服务专区,让更多市民享受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随着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跃升,移动端便民服务窗口也在不断增加。江门市依托“粤系列”和“江门易办事”APP等移动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指尖办、随时办”。截至2月5日,“粤省事”江门版上线事项770项,实名用户269万;“粤商通”上线事项369项,注册应用率居全省第一;本地移动平台“江门易办事”APP首批实现40个部门近200项事务上线。

为民办实事解决“老大难”

看着自己居住了30多年的社区每日都有新的变化,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港口社区居民区国民露出了笑容:“以前,车辆乱停放和流动摊贩乱摆乱卖的问题很严重。现在新画了停车位,大家停车有秩序了,出行更方便了。”

去年以来,江门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突出抓好软硬环境的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农贸市场颜值上升——一大批位于旧城区的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实现变身。天天市集、汲芳农贸市场、江南农贸市场、古冈市场、大鳌中心市场灯光明亮,干净整洁,诚信经营,获评“四星级”农贸市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坑洼路面平整了、消防设施更换了、无障碍设施便利了……江门不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升级完善,通过平整道路、完善消防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民生,美化城市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蓬江、江海、新会三区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79万处,修复道路坑洼13494处、其他公共设施4748宗,粉刷了8700多条楼道。

机关拆墙车位共享——江门一直推进停车位规划与停车秩序管理工作,充分挖潜可利用的空间资源,有效增加停车泊位,确保“应划尽划”。春节假期江门就推动城区81家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免费对外开放,进一步缓解“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目前,江门三区共新增停车位超25万个;约谈整改开发商,新增供应车位17286个;改造国有闲置土地、老旧小区的废旧花基,新增车位6000个;已有16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场的2241个停车位对市民开放,新增9个共享停车场。

一项项实在的举措,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民生数字,体现出江门多年坚持“文明惠民”结下的民生硕果,实现了城市发展与民生“幸福”相辅相成,让城乡居民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小细节温暖“陌生人”

人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明市民就没有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要让市民群众发现社会环境一直都在向善向好的变化。在江门,各种文明活动如火如荼,各类文明榜样层出不穷,引导着大家共同关注城市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城市冷漠坚冰,温暖了这座“爱心之城”。

“您好,您这桌3个人,点这么多菜是吃不完的。”在篁庄社区亮庆餐厅,经理陈丽贤正在对客人尽心劝导。文明餐桌是倡导勤俭节约、规范餐饮服务行业文明就餐行为、构建安全卫生饮食环境的全民参与性活动。近年来,不浪费、用公筷公勺逐渐成为江门市民的生活习惯。

“人人”的小文明,成就城市的大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江门通过广泛宣传与活动参与,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在这座“爱心之城”里,“人人奉献、人人友善”的氛围愈发浓厚。

道德模范成为引领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小汽车失控坠落桥底燃起大火,司机被困车内。危急时刻,“蓬江好人”容金海冲进现场,救出司机。救人后,他默默离开没有留下名字。

人人守秩序为城市增添亮色——白沙邮局前的交通岗,一位奶奶牵着小孙子等红绿灯。小娃娃手指着交通灯说:“红灯停,绿灯行!”奶奶对小孙子竖起了大拇指。

人人奉献,让文明的力量在社会传递,文明家风吹进基层社区——江门市农林小学师生走进社区,宣讲文明家风,以家风带动社区风气,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良好道德品行,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助力社区形成家风美、民风淳、社风好的良好局面。

人人参与,“爱心之城”建设有了更广泛的助力——江门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度显著提高。江门市、区两级7万多名党员干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访入户;超52万名注册志愿者遍布城区的各个角落……

一个个小细节,折射出市民素质在不断提高,文明之花绽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撰文:戴惠甜

■聚焦

深化“爱心之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层次

“爱心之城”彰显文明底色

随着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深入,这个春节,江门人真正用行动诠释文明、有爱之城的内涵:在每个医院里,医护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防控疫情,为生命护航;在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村民谭建荣拾金不昧,把钱包归还给广州游客潘伟枢,双方有了更美好的新年回忆;冬日街头,一辆摩托车在转弯时车速过快,后座女孩摔倒无法起身,在路口值守的志愿者冲上前去救助……

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是江门“爱心之城”的“点”。在江门,每天还有诸多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善举发生在市民身边。它们延伸扩展拉开了“爱心之城”的“面”,推动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接下来,江门还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道德素质,持续深化“爱心之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层次。

树典型弘扬大爱精神和社会正气

江门,这座“爱心之城”,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滋养,一颗颗深埋江门人心中的“爱心”种子早已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助人为乐成为这座城市的潮流——广东大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罗隆恩先后捐助14名贫困学生;江门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世文截至2019年资助34名学生,助学金额达90.8万元;蓬江区仁寿坊退休老人何玉衡无私照顾盲人邻居长达20多年……

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农村创业领头人曾圣钧及其团队为江门市农业扶贫基地的30亩农业种植地及9户贫困户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江门市舒而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振荣在面对企业发展与国家安危的抉择中,带领企业全身心投入抗疫物资生产,先后为省、市疾控中心、各大医疗渠道提供医用口罩约3500余万只;新会区崖门镇龙旺村农家书屋负责人杨荣超默默奉献,获得“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称号……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2006年、2012年江门先后启动了道德模范、“江门好人”评选活动。目前江门已评出数百名道德模范和“江门好人”。

为全面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江门积极完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帮扶激励机制,2018年出台《江门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实施意见》,对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给予资金帮扶,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节日慰问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开展分享交流活动、参与创文成果体验之旅、观看文艺演出等,传递社会各界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

齐参与志愿者用爱点亮文明风景

在十字路口,他们为行人文明行为竖起“大拇指”,为老人小孩的交通安全护航;在社区,他们帮忙清洁卫生,铲除“牛皮癣”小广告,调解邻里纠纷;在路边,他们为逆向停放车辆挂上温馨提示气球,提醒车辆按顺序停放……

他们是街头的“一抹红”,是江门超52万名志愿者中的一部分,是文明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去年12月以来,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六大行动”全面开展,累计开展活动场次3549次,参与人次59661人,活动总时长达23.6万小时。一个个奉献的身影点缀在美丽的侨乡大地,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也为江门志愿服务常态化写下生动注脚。

志愿者的身影温暖了城市。志愿者张晶参与志愿服务已经10年,经常参与文明交通劝导行动,重点配合交警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她说,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动下,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过往的机动车基本能做到礼让行人,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也很少发生,说明我们的劝导还是很有作用的。”她笑着说。

城市也给予他们温暖的回应。志愿者林小青回忆,此前气温较低时,他们迎着寒风在路口劝导,一位路过的市民向她递来“暖宝宝”,让她十分感动。林小青说,市民的暖心举动,以及过往行人投来赞许的眼神、点头和微笑,都让她觉得很值得。

“爱心之城”里,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人人奉献、人人友善”的氛围愈发浓厚。

传新风倡导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

“爱心之城”孕育着有爱的市民,有爱的市民是构建“爱心之城”的基石。在江门,一位位有爱的市民,正在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

新时代文明风尚在家庭中孕育。江海区外海中学教师冯静家庭是全国五好家庭。他们一家三口都是江门市五邑义工联合会星级义工,至今已帮扶困难群体达1000多人次,帮助困境家庭孩子圆梦微心愿500多人次,为慈善会筹得善款达20多万元。

新时代文明风尚从校园中传播开来。今年大年初四开始,江门一中连续四天组织学生志愿者共200余人次参加洁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每天,志愿者们分成若干小组捡拾垃圾和擦洗栏杆,通过志愿服务深化对文明的理解。

新时代文明风尚吹进社区,吹进千家万户。从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到绿色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从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活动,到共创文明家园宣讲会……蓬江区滨江社区进行了多场亲子志愿行动。在父母的带领下,小朋友到各小区进行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千千万万的有爱市民在一个个奉献、有爱的“五邑故事”中,践行并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江门崇德向善、行善立德的文明风尚。

未来,“爱心之城”江门的故事仍将继续。

新闻推荐

委员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同时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商品房,“商品房预售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