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乡情·乡亲
蒋裕生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梅阁。我打着遮阳伞,悠闲地走着,满心欢喜。
梅阁的农贸市场建在入村口牌坊的右边,宽阔的马路,便捷的交通,给它带来了不少商机。村民们三三两两的边走边聊,向着村里的农贸市场走去。
走到市场入口,眼前不由一亮。今天的市场经过升级改造,面貌焕然一新。为方便村民出入,市场在不同方向均建了出入口,墙壁是网格状的,用于通风透气,地面重新铺设了地砖,摊档排列整齐,分类摆卖,间隔有序,村民们迈着轻快的步子,穿梭于不同的档口间,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
梅阁大山塘,四周环山,而山塘水面更是宽阔,以前,人们会划着小船到对面劳作。它一直是梅阁村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地,过去也是村民们夏日戏水的好地方。今日的大山塘,村民们环保意识增强,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防水质被污染,山头植被得到重视,保证了大山塘的水质,其甘甜清澈,深受村民的喜爱,成了梅阁村民的饮用水宝地。昔日沉寂无声的大山塘,如今山青水绿,鸟鸣虫叫,鱼跃水间,成为周边市民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梅阁码头修建于1929年,它位于沙堆梅阁村东升里,码头所在的水域名为“虎跳门”,与珠海斗门隔水相望。
当年,梅阁码头是这一带的水上交通要地,它承载着货运、客运的重担,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其使命。梅阁码头旧址,于2015年10月被定为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走近码头旧址,但见荒草萋萋,往日的繁盛只剩下两尊残破的旧屋弯廊。细看那靠岸的角亭,历经风吹雨打,亭身已有点倾斜,可角亭依然坚固而立,足见当年建筑质量的了得。角亭里的墙壁上,清晰的刻印着当年捐助建造码头的雅士乡民的芳名和金额。
站在码头眺望,江面平阔,江水滚滚东流。蓝天碧云,不时有船驶过,优美的景色伴着江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这既是一道优美的江边风景,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的记忆。
乐野蒋公祠,是一座百年古祠堂,见证着梅阁蒋氏宗亲发展兴盛的历史进程。
乐野蒋公祠,建筑恢宏大气,青砖飞檐,气势磅礴,祠堂里展示着蒋氏历代名人雅士,他们积极奋斗,爱国爱乡爱家,良好的家风传承一代又一代。听父辈说,蒋氏先人很争气,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立足于当时的乱世之中,正直大义。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深深影响着我们,是我们后辈的骄傲!
行走于古老屋舍与现代小洋楼相伴的小巷。在乡村美化建设中,如今的小巷已经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我漫步其间,不时与坐在家门口纳凉的村民打个招呼,寒暄几句,不觉间来到大石鼓(大石里)的大榕树下。这是一棵百年老榕,榕须在风中悠悠飘飞,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鸟儿在枝叶间嬉戏鸣叫。树下的石凳上,几位老人在乘凉,有的捧着水烟筒,“咕噜咕噜”抽着;有的轻轻摇着葵扇,为孙子驱赶蚊虫;有的静静地坐在一边,半闭着眼睛,很专注地听粤曲,还不时哼上几句……茂密的大榕树,自成一片阴凉的天地。
梅阁是一个田与塘相牵相依的好地方。这片肥沃的乡土,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村民无论栖居于何处,总也忘不了这片故土。梅阁之行,让我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居住环境变美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满心欢悦!
我的家乡——梅阁,我爱你!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张浩洋通讯员/陈鸿文)记者近日从市水文局了解到,2021年江门市水文年景为平水年,汛期总体降雨量正常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