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向深化改革要红利、要活力
■江门“四好农村路”与当地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成为“网红打卡点”。通讯员供图
■江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催生出一批数字协同治理的优秀案例。李红云/摄
企业落地高效率,美丽乡村看得见
既要经济稳健发展,又要乡村建设见成效,广东江门紧盯发展“堵点”和民生“痛点”,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数字政府建设、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全覆盖、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企业落地高效率,美丽乡村看得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树立了改革先锋的地方样本。
■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周颖森江轩
“数字政府”改革为企业“添便利”
“十三五”时期,江门多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和全省前列,探索、催生出一批数字协同治理的优秀案例。其中,商事主体“微信+智能审批”、食品经营许可“智能秒批”改革全国领先。企业“准入”“准营”联动提速,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线下“智能秒办”;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税证联办”智能计税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不动产增量房登记地“零跑动”“零材料”和申办全程减至10分钟。2019年12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受理系统上线以来,项目平均审批用时由原来的391天压缩至28天,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行”“拿地即开工”逐步常态化。同时,江门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网络监督平台”省市一体化部署,“互联网+监管”体系渐趋成型。
2019年5月8日,建邦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摘牌,5月14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5月15日拿到施工许可证,5月24日项目响桩动工——这是全国第二个、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的项目。
“真是太快了!”广东建邦杭萧装配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海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感叹。
“以前办理证照需要到行政服务中心拿预约号、再"排长龙",不仅时间长,而且手续复杂。没想到,现在办理起来这么便捷。手机操作,智能化秒批,真的太方便了。”去年5月,江门市蓬江区蛮牛餐厅负责人高泽添通过手机操作领到全国首张智能许可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后如是说。
陆海明、高泽添的体会,正是近年来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的生动实践。
“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穿梭于青山绿水领略乡村美景,奔向金黄稻田聆听动人民谣,在特色市集品尝农家风味……2020年11月6日,秋收稻穗音乐节在江门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举行。短短3天,约3万名游客“挤”进这个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近距离感受江门美丽乡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不过,就在几年前,大塘面村还是杂草丛生,村前环境脏乱差,大部分村民住的还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的破旧泥砖瓦房。自从连接大塘面村与省道大约800米长的农村公路被打通,村里变样了。“以前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浆,自己走着都觉得糟心,更别说吸引别人进来。”村民小组长黎国良介绍。
“多亏政府打造了这条农村公路,让我们村不再深藏闺中,方方面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别的村可羡慕我们了。”村民梁先生看好家乡的前景,在家开起餐厅。他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每天能收入几百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7月8日,江门恩平市“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全线通车。全线配套3个集温泉旅游、乡村民宿土特产销售、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的驿站,并设有候车亭、四季风光林及休憩公园绿地等。行驶在焕然一新的农村公路上,美丽的田野风光和乡村新貌尽收眼底,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近年来,江门市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高质量打造侨乡特色浓郁的“四好农村路”,实现了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5年来共完成自然村村道硬化61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153公里,全市1056个行政村客运班车(公交)通达率达100%。
路通则财通,“十四五”期间,江门市将围绕“交通强市”谋篇布局,强化该市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地位,预计建设交通项目超260个,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比“十三五”翻一番。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立体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实保障。
新闻推荐
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发展新会陈皮产业推动江门市中医药强市建设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在日前召开的江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黎锡强、张瑞亨、李英明、陈佩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