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守望相助

梅州日报 2021-01-31 08:30

●吴松山

过去的 2020年,对我来说,确实不平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远在加拿大的女儿获悉国内暴发疫情,第一时间寄回口罩。女儿超乎平常的关心,驱散了我内心惶恐不安的阴霾。祸福相依,让我想不到的是,平时不写理论文章的我,实现零突破,撰写了七篇理论文章。从来没有线上教学经验的我,适应了从面授教学向线上教学的转变。

2010年的冬天,女儿独自一人远赴加拿大温哥华留学。远隔重洋,关山万里,开始靠QQ联系,后来改用微信。广州和温哥华相差八个时区,日常联系,选择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她吃完晚饭的时间。

她刚出国的头几年,我们放心不下。每天联系一次,后逐渐减少。一来,她慢慢习惯了;二来,彼此都忙。由每天联系一次,变成想起来才联系。

她平时主动联系我们少,我就在想,是不是女儿变了,变得“六亲不认”。妻子更是抱怨:当初就不该送她出国,留在我们身边,兴许会跟我们亲近一些。妻子甚至怀疑西方的教育制度,把小孩教育得没有了亲情。

年廿九,突然收到一份从加拿大温哥华寄过来的快递,打开一看,里面有20个口罩和一瓶消毒水。我笑着跟妻子说,女儿寄那么多口罩,纯属多此一举,要这些口罩有什么用?

除夕夜,我的手机微信铃声响起,是女儿邀请我们视频。闲聊过后,我嫌她钱多没地方花,买口罩和消毒水干啥?“我听钟南山院士说,病毒会人传人。我担心到时口罩脱销,你们买不到。我挑了最好的口罩寄给你们,你们要节约用。”女儿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果不其然,很快市面上的口罩售罄。看到一罩难求,想到几天前她说的话,特别是与我同一栋楼有三位业主确诊,我们戴了口罩安然无恙,我第一次对她另眼相看。

2月9日凌晨两点,接到她的邀请视频,当时我睡得正香。她说:“在微信朋友圈,获悉你们要到指定酒店隔离,可有此事?”我说:“有,明天下午三点就要出发,我和你妈都要去,但我们很多业主不想去,我们也不想去。”听到我对外出隔离有抵触,她力劝我们要相信政府,听她说得在理,我便带头配合。我在业主群里上传了自己写的《疫情无情人有情》《致邻居们的信》等短文,表达战胜疫情的信心。邻居们看后,纷纷点赞。

在酒店隔离,足不出户。对于喜欢热闹的我来说,无异于度日如年。为了做好隔离人员的服务工作,党建专班尽责尽力。他们的暖心服务,换来我们的认可。单位的同事,知道我被隔离的消息,纷纷在群里表达诚挚美好的祝福。女儿每天准点发起视频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心与心的对接,扫除了疫情困扰下的阴霾。

结束隔离,重新回到熟悉的家。我在想,自己能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适逢省作家协会发出倡议,以笔为援,抗击疫情。我便拿起笔接连写了《用餐“筷”乐》(发表在《梅州日报》家庭版),《让我们在春天相逢》(发表在《江门日报》副刊)。同时,有感于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写下了《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发表在《南方》杂志)。疫情“宅”家,利用难得的空闲,接连写了7篇理论文章,分别发表在《小康》杂志、《南方》杂志、《梅州日报》等报刊。

受疫情影响,面授教学改为线上教学。得悉我有困难,党建专班施以援手,上门服务,为我线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替我排忧解难。

疫情面前,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只要有爱,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有那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疫情期间的我不再孤寂、惶恐。

新闻推荐

给补贴、发礼包、送服务…… 江门市多措并举鼓励职工留江过年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近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了鼓励职工留江过年的十条措施,通过发放留江过年补贴、提供节日生活保障、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