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街道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七大农贸市场换新姿、亮新颜、展智慧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雨溪
“一走进菜市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仔细一看,所有的东西却又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菜摊子、肉摊子、鱼虾摊子、水果摊子,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的摊子,分门别类,秩序井然,又各有特点,互相辉映。”
季羡林先生散文《逛菜市场》中描绘的一幅鲜活的市井“油画”,恰如江海区外海街道现时的农贸市场场景。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背景下,从去年末到如今,外海街道将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一场菜市场的华丽蝶变席卷外海,无论是外在颜值还是内部管理,七大农贸市场“脱胎换骨”,换新姿、亮新颜、展智慧,在升级中实现蝶变。
提升农贸市场里的“幸福感”
走进外海中心市场,一排明亮的吊灯打在市民的脸上。“从前脏乱差的农贸市场,现在变了个样。”家住四大社区的刘先生这样说:“以往,农贸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地面湿漉漉,灯光昏暗,菜品报价牌标识不清晰。现在又整洁又明亮,每天来买菜时都看到清洁工在搞清洁,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
去年12月,针对市场灯光昏暗、墙体老化、棚顶老化等问题,外海街道对中心市场进行新一轮的升级改造,新换一批吊灯,修复、粉刷墙体,同时在市场内生鲜区、鱼档加装20厘米高的玻璃围挡,重新设计下水系统,配置垃圾桶,焕然一新的环境让市民很惊喜。“十几年来,我一直在中心市场买菜,这一次是改造最彻底、最靓的一次。”市民小娥竖起大拇指说。
市场在改造过程中还引入了智慧化管理概念,让商户基本数据、进场农产品检测数据等各类公示信息随处可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服务水平。据外海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中旬,街道七大农贸市场都进行了规范化改造,菜、肉、水产分区,照明设施升级、农产品检测等是每个市场的标配,中心市场、麻三嘉福市场还创新安装智慧LED显示屏,用于创文公益广告及疫情防控宣传,让文明渗透市场每个角落,渗透群众生活。而在银泉市场等中小型市场,则都安装了小型宣传屏幕、创文公益展板,打造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的市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小景观。
市场整治过程中,群众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在综合提升的过程中,外海街道将规范管理制度、树立诚信管理理念等举措引入市场升级事项之中,有效改善过去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的乱象。市场内的公平秤、检测室,以及每日不间断巡逻、检查的管理员都在时时约束商户的经营行为,不诚信经营行为将被公示、处罚,加大商户违规成本,规范商户文明诚信经营行为。
解决多个“老大难”问题
曾经“脏乱差”现象的集聚地,如今成了“高大上”的文明窗口,华丽变身的农贸市场,给市民带来了更多便捷和舒适,文明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促进文明素养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蔚然成风。
在麻三嘉福市场,整齐划一的摆卖档口成为靓丽的风景线。“花花绿绿摆放整齐的蔬菜让人看着舒心,提起我家门口的菜市场,我都是很骄傲的。”家住银泉花园的吴姨告诉记者。
嘉福市场一直是全市的标杆市场,其升级改造经验吸引兄弟市(区)前来学习,如今嘉福市场更靓了,过去市场一些藏污纳垢的死角也焕然一新,多年残留的油污被高压水枪清理得干干净净,市场出入口一米间隔线和安全标识也重新更换,市场还新增滚动宣传显示屏和疫情防控测温台,市场环境、秩序可比肩大型超市。
不仅如此,市场内每个档铺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营业执照、商铺价目表及公益广告三合一的招牌。菜品按照颜色、分类摆放整齐,过道干爽洁净。市场内按照科学合理分区,将112个经营摊位划分为蔬菜、瓜果、粮油、调味品、水产、肉类、禽蛋、熟食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区,经营产品更丰富,分区更明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另外,市场实行严格的“准入原则”,每天对市场内销售的菜品进行农药残留等方面抽样检测,不合格蔬菜一律不得入市。
市场内部的硬件大升级,管理更有序,市场外的停车难问题也是外海街道整治的焦点。目前,在七大市场周边,外海街道做到应划尽划,新增上百个停车位,市场周边小汽车、摩托车等顺向、有序停放,市场各个入口井然有序。据外海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停车问题等“老大难”问题在内,本次外海街道针对七大市场整改上百个问题,包括铺砌1.8米瓷砖、加装人车分流器、拆除步级并重新修复、增加LED灯照明、修补坑洼道路、增设市场立体招牌等,如今每个市场都做到每日全面大扫除,誓要将干净整洁的环境保持到底。
接下来,围绕“宜居”与“宜业”两大主题,外海街道将继续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完成配套设施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梁云峰)1月16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调研乡村绿廊项目,查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