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美五邑城 擦亮“幸福色” 江门对标对表最好最优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形象和面貌实现跨越式提升
江门着力塑造“秀美江海门户、美丽华侨之都”的形象定位。杨兴乐摄
江门儿童公园让亲子尽享快乐时光。杨兴乐摄
启明里活化改造后,成为江门的网红打卡点。杨兴乐摄
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是读书好去处。杨兴乐摄
美丽的园山湖音乐喷泉及灯光秀。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周末的江门龙溪湖湿地公园里,动静皆宜:阅读中心藏书5万册,设计新潮、功能丰富;时尚运动中心色彩斑斓、激情四射,坐拥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极限运动设施。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偏远荒地,河水发黑发臭,人人避之不及。
城市更新,让这片土地获得了新生。2018年,江门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奋力争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对标对表最好最优,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三年来,以建设“城市中有山水、山水中有城市”具有侨乡特色的新江门为总体目标,全市以“八大行动”为抓手,推进项目760多项。对纳入城市品质提升年度计划的项目,江门优先进行规划落实,优先配置用地指标,优先投入财政资源。
三年来,全市高标准规划建设精品工程,塑造了一批群众需求度高、文化特色鲜明、综合效益突出的精品公共空间。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形象和面貌的跨越式提升,擦亮了江门的城市品牌,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让老百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秀美江海门户,美丽华侨之都。一座延续千年文脉的品质大城,正加速崛起于珠江西岸。
高标准谋划
着眼未来构筑品质新城
新年伊始,江门人才岛建设再传佳音。1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涵盖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众多前沿领域。
一座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小岛,缘何成为未来产业的追逐之地?
城市品质或是关键之一。这个由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领衔团队操刀的新城项目,秉承“智领潮头、侨连天下,绿水青山、景城合一”的理念,正努力成为高品质城市建设的样板。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重要转型过渡期,城市建设逐步由注重“速度”的增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存量提升转变。放眼全国城市竞争格局,品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江门,山水海田汇聚之地,宜居品牌名声在外。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面临基础设施短板多、面貌日益老化、民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短板,成为制约江门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之一。随着江门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以及广东省赋予江门建设“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江海门户”的定位,解决上述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江门要实现后发争先、跨越发展,必须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要对标对表最好最优,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使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将江门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质的大湾区城市。
以规划为引领,江门着力提升富有侨乡特色的总体城市风貌,塑造“秀美江海门户、美丽华侨之都”的江门形象定位。“我们坚持市民亲近水岸、拥抱自然、宜居生活和保护城市基因等原则,坚持以高标准指引具体项目的实施建设。”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容瑞钊说。
以江海云道项目为例,为更高水平地实现拥抱自然的效果,项目确立了“缓坡在地铺设、陡坡离地栈桥”的设计形式,虽然成本大幅增加,但增强了云道的可视化,将周边景点串珠成链。游人漫步其上,可欣赏白水带山间森林景致和周边彩虹村、儿童公园景观。
近年来,蓬江、江海、新会三大组团,分别重点打造滨江新区、江门人才岛、高新产业新城、江海中心区、枢纽新城、滨海新城六大新城新区。
着眼于建设大湾区节点城市的内在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长远考虑,江门高标准、前瞻性谋划城市新区建设,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产城融合,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力争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
作为江门的经济大区,新会的产业发展在全市举足轻重,但产业与城市未能协同,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产城融合,新会高标准谋划枢纽新城的建设,其配套并非只是满足当下,而是从更长远的发展需求来前瞻性规划。新会中医院新院工程投资12亿元,打造珠西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中医院;江门农商银行总部大楼投资10亿元,打造新会乃至全江门金融服务中心;文华商业广场投资8亿元,是江门首个地标式“立体农贸超市”。
“枢纽新城将是新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借助枢纽新城,江门可以承接广深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以资源共享为契机,实现产业和人气的集聚,助推产业升级。
深圳市矗鑫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已于两年前签约落户江门高新区,其总经理刘景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城市交通和周边交通配套、高素质的人才、充沛的能源供给,产城人融合可助力企业落地更加顺利。”
多元化参与
共建共治扮靓美好家园
“刷漆气味大、颜色不喜欢、杂物多不方便……各有各的理由。”
江海区富横社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按照改造规划,社区120多栋房屋的外立面将被粉刷成五彩颜色。然而,江海区滘北横坑股份合作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社长黄惠颜坦言,改造之路并不容易。
为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她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还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让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工程统一使用环保材料,每家的颜色可以由居民自己决定。如今,一跃成为“彩虹村”的富横社区在网络上走红,不少居民在家里做起了小生意,生活美了又富了。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城市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为市民服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江门注重机制创新,动员多方社会主体参与,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效尤为亮眼。
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育德社区,是江门人口最为密集的社区之一。2019年,育德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陆续“上新”。
点点滴滴看在眼里。“社区变化很大,有了舒适的环境,我们更喜欢下楼遛弯,也更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了。”社区居民李柳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近年,育德社区还建立了“社区党委+业委会+在职党员楼长+业主代表”的联动机制,共商共治社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电梯加装等议题。
新会北门社区构建的“1+2+3+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也发挥了强大的“基层力量”。社区党委书记区雪贞说,“通过"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共治",这为老旧小区后续管护打下了基础”。
省住建厅节能处处长杨宇认为,“北门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的机制很好”,江门老旧社区改造项目从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社会参与,再到后期长效管理,“都有很高的经验借鉴价值”。
居民的广泛参与,让老旧小区改造赢得了共识;而社会资本的多方参与,则拓宽了改造资金筹集的渠道,为城市更新注入了强劲动力。结合改造项目的不同特点,江门探索出一套改造资金政府、居民、社会合理共担机制。
新会区明翠新村小区在十多年前建成,没有电梯,家住8楼的黄龙年过古稀,每天来回爬楼梯很是吃力。
“电梯总造价要60万元,即使分摊到10多户头上,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解到加装电梯的价钱,黄龙有些却步。
为了减轻居民负担,江门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给予每台电梯5-10万元资金补助。江门市住建局局长林健生介绍,居民还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增设电梯。如今,黄龙所在的楼栋已经顺利加装了电梯,减掉政府补贴,他只支付了不到六万元,就享受到了电梯直达家门口的便利。
在政府的动员下,多家企业单位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出资参与小区改造提升。维达纸业公司在新会区北门社区运营长者食堂,嘉宝莉涂料公司翻新美化老旧小区建筑外墙。江门公用水务公司免费为蓬江区多个社区共400多户家庭安装了钢塑管。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华彬说:“我们特别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并抽调技术骨干,在各点位同步施工,为老旧小区改造贡献力量。”
精细化管理
“绣花功夫”织就群众幸福感
“以前楼下垃圾成堆,单车乱停乱放,路边私设斜坡。现在小区整洁多了,像剃新头一样,看着就觉得清爽!”蔡文住在东风社区已有10来年,看到小区的变化,他的喜悦溢于言表。在过去,这些问题牵扯邻里多方利益和矛盾,是社区管理的“老大难”。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近年来,江门着眼于群众关切的身边事,做实网格管理、提升智能应用、强化环境整治,在精细化管理上动足了脑筋,下足了“绣花功夫”,凝聚起城市管理“精气神”,推进城市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小网格”托起“大民生”。江门创新“社区城管”工作模式,在城市社区和县城社区设立社区城管服务站207个,进驻队员245名,主动下沉基层、服务群众。“我们坚持了解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使城市管理真正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居民社区,金都花园首层商铺业主主动修复被其装修破坏的横梁,楼上业主不再担心“楼塌了”;东兴社区实施改管供气,居民告别“扛瓶上楼”;雅怡社区荒地大变身,摇身一变成靓丽的“公园+公厕”空间组合……1.3万余宗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被快速处理。
城市治理千头万绪,为做强城市管理大脑,江门市、县两级“1+N”智慧城管系统应运而生。对内,系统整合城市应急排涝、燃气安全监管等业务子系统;对外,系统连接12345政府热线等平台,实现城管问题统一端口聚集、事件自动识别、案件派遣处置闭环管理。通过江门城管视联网平台,市级指挥可直达市域73个街镇、1325个村居,实现城市管理“一张网”。
“智慧环卫”让城市保洁管理更加精细化。随着环卫一体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江门主城区实现专业“一把扫”全覆盖。新模式下,垃圾“扫、收、转、运、处”均由一个主体负责、一个团队管理、一体化运作,不仅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困局,城市保洁也摁下“智慧键”。
人扫变机扫是新模式带来的最显著变化。“以前,我们仅靠一把扫帚、一个撮箕和一辆手推车,步行完成清扫任务。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开着崭新的车,各种新型设备配齐,轻轻松松地扫地。劳动强度降低,工资收入却涨了。”从事了30年环卫工作的胡绍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如今我成了城市美容师,可神气了!”
“不仅形象美、气质佳,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一针针“绣花功夫”正织出侨都的华丽蝶变,在“老江门”陈国英看来,这座城市更有魅力了。
延伸
形象升级魅力更显
优质项目加速落地
去年底,位于枢纽新城的江门钧明欢乐世界项目正式启动。作为江门2020年引进的重大产城融合项目,项目将建设乐园、电竞馆、五星级酒店、柑葵湿地艺术公园等,为江门提供面向新时代的休闲配套,助力城市竞争力提升。
城市更加美丽宜居,高楼拔地而起,文旅配套更加完善,环境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和面貌的全面提升,让客流、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在江门加速聚集。
城市人气上升,活力凸显。在江门会展中心,各种大型行业展会轮番举行,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商家慕名而来,吸引不少市民前往“买买买”;排球比赛与车展同步在江门体育中心进行,文旅消费浪潮不断;园山湖公园“亮起”思维与协调能力的“碰撞光芒”,来自不同地区的参赛选手指尖舞动,在电子竞技的赛场上尽情地展现自我……
宜居环境,引来了更多人才。李鹏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培养的医学博士,也是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引进对象之一。“江门人才引育的诚意很足,城市环境也很宜居,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这里。”他说。
产城融合的不断推进,吸引产业项目加速布局。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水斌对江门城市面貌的改变印象深刻,也对这片投资热土的未来充满期待:“企业将立足江门,担起蓬江区重点打造的激光龙头企业责任,以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力军。”
高质量产业平台项目也接连入驻。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即将建成的现代工业科创中心、高规格科技产业园等科创项目载体,为未来各类高端企业产业的入驻做好充足准备;中国(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江门电商(数字)产业园·江门市进出口商品展销中心将引导江门市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实现江门制造的“优质”商品走出去;珠西物流中心成为各大物流巨头竞相掘金的热土……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岳芳敏表示,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城区的一批产城融合项目令人期待,“这将有力完善中心城区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最终为产业升级带来动力。”
撰文:张婧媛李霭莹潘晓晨
董有逸周颖森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线上文明传“递”行动第三个大奖诞生,获奖者为文明江门代言: “文明传递,一起加油!”
陈先生收到工作人员送上的获奖礼物——华为P40手机。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黎禹君)“传递文明的同时,没想到还能获奖,我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