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五邑文化,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江门日报 2021-01-20 08:08

五邑文化是本地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朗诵先贤名篇、拓展课文内涵、巧妙设置作文、开展专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江海区景贤小学徐妙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课程目标。五邑文化是本地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朗诵先贤名篇、拓展课文内涵、巧妙设置作文、开展专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朗诵先贤名篇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邑文化中有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俊杰,如陈白沙、梁启超、陈少白、陈垣等,他们的作品有些反映当时进步思想,有些是对后人的规劝,有些是表达深沉的家国情怀,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

朗诵能使学生容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感受五邑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早读和午读时,我会安排一些时间进行五邑先贤名篇的朗诵,有些诗词还会配乐朗诵。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会利用开笔礼中传统家训诵读的环节,把五邑地区贤达的家训进行学习和诵读,如明代硕儒陈白沙的劝学诗文《戒懒文》《戒色歌》《戒戏歌》,其中“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寄语江门诸弟子,莫贪花酒误青年”等句子包含着对后人的劝诫;又如清朝思想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包含着他对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在朗诵这些篇目时,学生慢慢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理解先贤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拓展课文内涵

提高思维发展水平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工具,但如果仅仅立足于教材,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受到限制。在课堂教学时,我会抓住教材课文的内涵,适当结合五邑地区文化,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思考的能力、时代的眼光和迁移思维的能力。

在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授课中,结合单元目标“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会向学生提出文化拓展任务:请课外搜集资料,江门还有哪些有文化内涵的景点(如开平碉楼、梁启超故居、崖门炮台等)?有哪些诗词或者文章描写这些景点?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和分享,既可以增加素材、拓宽眼界,又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又如在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授课中,在讲授时我会设置拓展问题:感恩之心只存在于亲情之间吗?还有哪些表现形式?请搜集本地区的相关例子加以说明。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加上老师的引导,会把感恩的目光放到社会层面,如五邑大学的很多建筑是由海外华侨捐赠,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有他们的资助,这些都是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故乡的培育表达感恩之心。

巧妙设置作文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在设置作文训练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五邑文化,去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就容易有真挚的文字,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结合江门五邑文化历史和现状,可以设置以下作文题目:江门是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有哪些的风俗习惯?你参加过哪些风俗活动?有什么认识和感受?请结合自己的调查或经历写一写。

这个作文题目,切合本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生活的结合,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写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也不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自然而然的感情的表达,这样能从实际上提高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开展专题活动

提高文化认同感

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专题活动为载体,以了解五邑文化为内容,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五邑文化的认同感。在“探寻五邑文化”专题活动中,我把全班分为四大组,分别负责“寻觅五邑风光”“寻味五邑美食”“搜寻五邑风俗”“追寻五邑名人”,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运用实地了解、网络搜索、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然后制作PPT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最后,各小组还要完成小专题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形成五邑文化展示区,保持活动的后续影响力。

通过专题活动,学生在认识上更加了解五邑文化,在心理上更加认可五邑文化,在行动上更加保护五邑文化,使提高文化认同感不再是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地达到效果。

新闻推荐

管道破裂暂停供水 消防车送水解难题

消防队员为居民送去自来水。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朱磊磊通讯员/江消宣)“寒潮来袭,供水管道突发爆裂,感谢消防员送水,你们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