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记忆

宝安日报 2021-01-10 06:39

温秋圆

客家山歌古已有之。

我的出生地是岭南客家风情浓郁的粤东。粤东地区是久负盛名的“山歌之乡”,老一辈人人唱山歌,家家学斗歌,许多人从小唱到老,一生唱山歌。每逢年节,村子里都会敲锣打鼓唱大戏,客家山歌那平平仄仄的声韵和悠扬缠绵的山情风味,就会被搬上小戏台,如今想起也是回味无穷。

老人、青年、小孩,客家人的一切,都诉说着与山歌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深圳生活多年,常会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那令我魂牵梦绕、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客家山歌,就会缭绕耳边,久久不去。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翻过一座山,喝不一样的水,自然唱不同的山歌。

在宝安石岩一次文化节庆中,我再一次听到记忆中的山歌。“要我唱歌就唱歌,唱出日头对月光……”熟悉的客家话,原汁原味的唱腔,让我情不自禁哼吟起来。后来才知道,石岩客家山歌流传已久,人们在山歌里,可以回溯石岩客家人吃苦耐劳、耕读忠孝的传统。

石岩客家山歌产生于羊台山(现为阳台山)下,多为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过去的石岩客家人常常在劳动生产的间歇,一村在河这边、一村在河那边,或各占一条田埂,或各占一座坡头,村与村之间对歌欢唱,劳动山歌就这样唱开了。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每逢中秋节,村与村之间就摆起擂台斗山歌。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客家山歌最激烈、最有味道的还是斗歌。斗歌时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时候,很多年轻男女都因为对唱山歌而结成姻缘。长期发展过程中,石岩客家山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音律特点。田间地头,逢年过节,人们都要以山歌助兴,表达生活的情致与乐趣。

客家山歌的历史虽有1000多年之久,但人们心中的热爱与崇敬从未改变。

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唱出好兆头。

一年又一年,石岩客家山歌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山歌是最勾人的乡音,对很多石岩人来说,唱山歌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回忆。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因为带有强烈地方色彩,寄托了人们最朴实的情感,而被口口相传。

发展与传承,能永葆客家山歌生生不息、灿烂美丽。

传承的一切希望和可能,来自于脱口一致的美妙歌声和客家舞蹈,这一切都源于发自心底的对客家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传承无谓艰难,而是自然而然。

我曾因工作缘故,采访过“石岩客家山歌王”池官华老人。其祖父和父亲都很会唱山歌,他们出门下田时一扛犁耙就唱,收工时一放扁担就唱,池官华自然而然会唱山歌。“阿妹哟,山歌要唱花要贪。阿妹哟,人无两世活人间……”池官华哼唱着山歌《人无两世活人间》,窗外不时传入几声鸟鸣,微风轻轻摇动树影,时光仿佛凝固在古老的曲调中。他是石岩客家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数十年以传承客家山歌为己任,希望把客家山歌的美传递给更多的人。池官华如今已83岁,传承山歌力不从心。所幸,以叶长娇为代表的一群本土山歌爱好者组成了客家山歌队,成为石岩客家山歌又一批传承人。

可在年轻一代心中,唱山歌几乎成为“老土”的象征。时代的前进必然伴随一些失去,唱腔缓慢、一步三摇的老客家山歌,表达方式已不那么符合年轻人的欣赏习惯,山歌传承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山歌唯有寻求改变,才能在年轻一代心中埋下种子,抽出新芽。

石岩创作的民俗歌曲《这就是山湖石岩》《乌石岩的传说》,歌伴舞《应人石的传说》《麒麟舞歌》被搬上舞台,山歌经典优美的旋律得到了“新唱”,蕴含其中更深层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也慢慢渗透到青年心中。石岩还把客家山歌送进校园,年轻一辈会唱山歌、爱唱山歌,是所有坚守乡土文化的长者共同的心愿。

山歌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唱山歌,其实更多的是去拨开历史的云雾,体味那源远流长而又厚重的客家文化。山歌上承载的,是客家人热情好客、贤惠持家、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山歌是客家人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和共同记忆,维系着我们浓浓的乡土情结。

不仅仅是客家山歌。在古老民族文化之树上,绽出的新枝还有很多,它们散落在宝安的田间地头,让这方水土有了灵性,有了更多饱蘸情感的人文内涵。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浓得化不开的情,传承在这片土地上,也便成了安放心灵的一种方式。

这些年,我曾走进宝安的文天祥纪念馆、曾氏大宗祠、绮云书室、上合孝德园,也目睹过舞麒麟、舞狮、赛龙舟盛况,感受过“三月三”吃盆菜、重阳节登上阳台山的意趣。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等等在这里交织,穿梭于斯,光阴的故事留存在一砖一瓦中。

于是有了——

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耕读治学,家家传唱《正气歌》践行忠孝事。孝德文化深入人心,文天祥精神渗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里。

年节时,吃盆菜。男女老少涌上古色古香的街头,看飘色、观麒麟舞、赏木偶剧,浓浓乡音、乡情融化在层层叠叠的盆菜里。

因为有粤曲的浸润,宝安人能歌善舞。每逢唱戏时节,粤剧“发烧友”常聚一起切磋唱腔、念说白,粤剧传统经久不衰,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和情感纽带。

我常常想,站在上合孝德园前,古朴庄严、凝重深厚的历史感就会扑面而来,思绪仿佛穿越回千年前;走进绮云书室,我仿佛听到了朗朗书声,就回想起古人那些教化人心的故事。静肃的历史遗迹,古朴的乡风民俗,无不浸润着深厚的岭南历史和底蕴,这是一种味道,一种记忆,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亲情和乡情。只有了解了这座城市,我们才不是过客,才能确认“这是我的城市”。

(作者系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参与编撰《城市与人文》等书籍)

新闻推荐

阴冷天气持续在线 注意防寒保暖

江门日报讯(记者/区景常通讯员/林华立)据台山市气象局预报,未来几天,持续受冷空气影响,云量较多,气温下降,天气显著转冷,请注意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