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产业新城蓄势腾飞 华南地区最大 内河智慧港口江门高新港今日竣工落成

江门日报 2020-12-30 08:40

←江门高新港将被打造成国内一流现代化内河港口和大湾区西翼物流枢纽门户。

西江水岸百顷头上游,伴着江风,一座充满活力的江门高新产业新城正在崛起,鳞次栉比的现代化产业园展示着它的朝气。码头上吊机高耸,泊位旁货轮停靠,下方青蓝色的西江水不断涌动,拍打着岸堤。

港口雄开,商通万里,这便是大湾区与珠西区域连接的枢纽,通江达海的战略要冲,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港。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江门高新港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也是广东省、江门市重点工程项目,于今日竣工落成,为江门投身“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再建水上“桥梁”,为全市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

建成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岸线732米、年吞吐量120万标箱的超大型内河智慧码头非一日之功,由省委、市委、江海区委共同筹划,江门高新区工业园公司与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强强联手,从2011年提出战略构想,到成立码头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码头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到动工建设,克服种种艰难,十载倾心砥砺,终圆“港口梦”。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数倍的吞吐量,还有水陆联动的现代化大交通体系,更加优质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的先决条件,更是江门高新产业新城蓄势腾飞的发展底气。

文/李雨溪图/周华东(除署名外)

A十年磨一剑梦圆高新港

地处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横道布局,毗邻中江高速、江珠高速外海收费站,一直以来,江门高新港所在地块、江门高新区9号和18号地都是通江达海的黄金宝地,地块内聚集西江电厂等企业、工业园,只是那时人们没想到,电厂的烟囱会变成力顶千钧的大吊机,曾停靠在岸边的木船会变成巨型货轮。

雄踞江门东大门的高新区(江海区)素来被称为“桥头堡”,区域内国道、高速、铁路、河流一应俱全,特别是随着区域横纵向交通路网的完善,城市轨道的布局,大大拉近与周边城市群,即如今的大湾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高新区(江海区)甚至整个江门都没有一个规模化的内河口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优势的发挥和经济发展。

“基于区位优势、交通布局及区域内产业发展的需求,市、区两级政府初步将建设大码头、大港口的想法确定下来。”江海区政协主席、当年的码头筹备组副组长何腾回忆,从2011年确定思路,2012年确定选址、通过可研报告,2014年确定与国际一流物流企业——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项目经过充分酝酿。“这无疑将提升江门铁、公、水联动的大交通枢纽地位。”何腾表示。

项目确定伊始便颇受关注。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江门区域总经理孙发表示,当时正是江门招大商的关键期,江门高新港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被放上招商谈判桌,作为江门美好蓝图中的一笔,给予投资者信心。

2015年末,江门高新港正式动工建设。“那年12月29日,西江电厂的巨型烟囱被拆除。”江门高新港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敏清楚记得那一天,考虑到对周边企业的影响,项目施工单位放弃爆破,转而选择铲倒式拆除,消除隐患。与此同时,属地街道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江门高新港的设计工作、各项审批工作在市、区两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在江门海关、江门边检站、江门海事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有序开展。

软基地质环境和水深不达标的客观情况决定了建设之路必然充满艰辛,据李敏介绍,施工单位安排大型挖泥船只集体进行吹填造地工作的同时,对表层地面进行排水固结,结合浅层真空处理,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地基过度沉降。

2018年,项目进入到水上码头、堆场、道路引桥及生产辅助建筑工程的推进阶段,正是大干快上的节骨眼,却被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价格暴涨所阻滞。2019年末,项目各方重整旗鼓,齐心推动陆上工程收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项目带来史无前例的挑战。一筹莫展之际,江海区经促局、人社局等部门一边帮助项目团队筹集口罩等防疫物资,一边组织专车接送施工工人,同时保证“六稳”“六保”政策第一时间惠及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直到本月智慧港口软硬件建设就绪,11台重型吊装设备出现在码头上,场内智能闸口、远程操作系统准备就绪,江门高新港成为江门高新区为“十三五”收官献上的最好礼物之一。

历时约10年,犹如一个十月怀胎的婴儿,历经诸多波折,江门高新港终于健康“出生”。

B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探路绿色智慧港口

看不到人的码头,只有机器轰鸣工作,这不再是电影中的场景,人工智能、远程控制技术的运用使之在江门高新港成为现实。

目前,在江门高新港432米岸线和40万平方米堆场上分布着3台轻型岸桥吊、2台多用途门机岸吊和6台轨道式龙门吊,技术人员在中控室内通过手柄就能轻松操控。“远程控制系统(RMG)通过光纤通讯将中控室与现场进行连接,中控室内则设有四个操作台,其操作界面、手柄与龙门吊驾驶室界面、手柄一模一样,操作起来没有任何不适感。”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江门区域副总经理罗俊峰告诉笔者,过去龙门吊需要技术人员一对一派单操作,现在一名技术人员可同时操控3台吊机,系统按需进行自动派单,最大限度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技术人员在中控室内操作的精准度可保持在30毫米以内。

此外,中国外运华南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套水上智慧物流系统,推出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移动化码头业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客户可登录APP实现自助线上办单,无人闸口对入港车辆进行车牌、箱号自动识别,同时实现自动派箱派位,自动验箱,作业全程可视化,最终客户可在APP上自助缴费,自动对账。罗俊峰补充道,在港口堆场和岸边,智慧物流系统还可进行异常预警,内外贸集装箱实现“电子数据分隔”,大大提升码头运营能力。智能化系统还将满足海关监管要求,进行数据自动处理,最终实现企业、码头、海关三方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加快通关速度。

与此同时,江门高新港内几乎所有设备都使用电力驱动,避免了大量尾气排放,减少污染。同时堆场使用平行布置,避免使用大功率轨道吊搬移集装箱,节省电力,减少能源浪费,践行“绿色港口”理念。

“当前,在港口领域,不仅是基础硬件之争,更是港口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等软实力之争,软实力建设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孙发说,“通过软硬件完美结合,优化提升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实现港口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使其真正具备"智慧"的能力,这已成为各港口提高自身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为码头启用服务的港口大厦也同步建成,海关、边检和海事部门已同步进驻,为码头运输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去年刚成立的外海海关将全部搬迁至港口大厦办公,为高新区(江海区)外贸通关做好全方位保障。

C融入湾区联通内外力争建设百万吨内河强港

北起五邑路,南接金瓯路,西连进港大道,南北连通连海路作为疏港大道串起高新区(江海区)内四条交通要道,江门高新港与总投资30亿元的优美科新材料项目便分布在连海路两侧。作为引领该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项目,优美科厂区的选址从侧面说明了江门高新港的战略定位。

不仅是优美科,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建设,构建起以城际铁路、水运、高速和快速通道为骨干的内外畅达大交通体系,形成了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成为新兴投资热土,外向型企业众多。背靠湾区,面向世界,是每家企业的愿望。

对于高新区(江海区)骨干企业金羚电器有限公司来说,航运是其重要出口方式,作为海尔欧洲分部在中国最大的洗衣机出口生产基地,每个月600多个集装箱要在港口装船,经深圳、香港、南沙出口。金羚电器有限公司&广东亚太电商研究院副秘书长李德林对江门高新港的落成十分期待,他表示,新码头落成后对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改善西江河道环境、促进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都有重大作用。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物流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

根据江门高新港的水路区位,沿西江上行可通往广东西北部、广西和贵州等港口,沿珠三角航道网可穿航于珠三角各港口,其中距南沙港约50海里、距深西码头约55海里、距虎门港约58海里、距香港约65海里、距盐田港约100海里。由此,以江门高新港为基点,江门有能力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对内打造江门高新区物流园和高新区外贸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体系与产业体系融合发展,满足区内制造业物流服务需求;对外将加强与盐田港、南沙港、高栏港等枢纽港对接,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内河港口和大湾区西翼物流枢纽门户,促进交通新业态新发展,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目前,投资约12亿元的江门高新港已具备开港运营条件,可以同时停靠7艘千余吨的集装箱船和散货船,使全市内外贸船运吞吐量增长一倍。江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力江门高新港建设,该区打造了融入大湾区国际化物流运输大网络和大湾区西翼物流枢纽平台。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做好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等后续工程,做好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做好港口运营的规范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港口产业生态,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将其打造成为大湾区西翼衔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擎,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百万吨内河强港的目标。

新闻推荐

江门市人民医院启用新体检中心 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新体检中心环境和服务再升级。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蔡昭璐通讯员/陈升曾冬怡)12月27日上午,江门市人民医院举行新体检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