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听!迈向“十四五”的江门之音

南方日报 2020-12-29 07:15

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图为已正式通车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杨兴乐摄

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了《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江门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的关键节点。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省内看,“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利好叠加,省委赋予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历史使命,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在关键节点召开的市委全会,勾勒出奋进的坐标,设定前行的节奏。尽管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但总的来看,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江门更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张泳渝黄烨倩

哆优势之变

如何打造融入双循环的“江门大道”?

“喀嚓、喀嚓……”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为深圳地铁6号线车辆新造工作忙碌着。走过疫情考验的中车广东公司,已完成全年产值30亿元的生产目标。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十三五”时期,致力“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的江门,大力实施“三战略、三带动”,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预计“十三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内,客流量节节攀升,开通一个月便累计到发旅客14.9万人次。旅客活动平台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十三五”时期,江门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人流、资金加速在这里集聚。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900亿元,“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基本建成。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率先在全省开通江港澳商事登记直通车,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125个事项实现港澳跨境通办。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市场主体达56.29万户。招商引资提速提质,全市洽谈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735个,计划总投资超4500亿元。

5年来,开放引领江门发展潮流。下一个关键5年,江门更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内需增长将成为江门发展新引擎。江门力争“十四五”时期实施升级版“三个千亿投资计划”;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促进消费升级。

对内对外新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江门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布局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出口产品转内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江门制造”“江门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项目招商引资政策。

面对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新高地的新目标,江门将主动对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制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升级版“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力打造千亿级市属国有企业、百亿级市(区)级国有企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好“金种子”行动方案;深化市级统筹机制改革;强化产业统筹,增强对全市产业发展的谋划引领和协调布局;强化行政管理统筹,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全市一盘棋”高效发展。

来机遇之城

如何刻深双区时代的“江门印记”?

最近,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江门产研院”)与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高新科技产业投融中心共同召开高新科技产业项目推进磋商会,并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高新科技产业投融中心合作。

高端科研平台是推动江门加快融入珠三角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助推器”。截至目前,江门已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6家,省级研发机构478家,市级研发机构1677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1.9%,排名全省前列;主营业务5亿元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居全省第一。

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未来5年,江门将以建设珠江西岸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人才集聚区。

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最有效方案来自企业、来自市场。江门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650家。

创新驱动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导力量,实体经济是江门经济发展立身之本。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前三季度,江门GDP增速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实现正增长。

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江门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完成工业投资5000亿元。

江门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超千亿、超五百亿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发展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提高产业链根植性。

产业链的整合与突破,要求江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此,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开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

当前,连接粤西的江湛铁路已经通车,深茂铁路深江段于今年7月开通,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也将于年内动工;广中江高速、江罗高速、高恩高速、佛开高速南扩建项目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启动建设。

项目湾区建设,交通先行。江门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交通投资2000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南沙港铁路完成客运化改造,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的基本建成,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高明至肇庆东联络线的加快建设,深南高铁通道及衔接贵广、南广高铁通道的构建,可有力推动江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未来五年,江门将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深入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通过加强与深圳、广州产业对接合作,江门将形成“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制造”合作模式,最终推动江门产业嵌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和价值链。

咪平衡之策

如何落子协调发展的“江门棋局”?

一个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走在城市街头小巷,可漫步、可闲聊、可阅读、有温度的口袋公园点缀其中,搭配时令花种,为市民带来开放式的休闲娱乐“客厅”,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微景观”。

缤纷墙绘、荧光车道线、彩虹人行道、乡村旅游驿站……短短数年,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搭上乡村旅游“快车”。村里斑斓条的销售,一年就可以带动300多万元的收入。

过去5年,江门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渐次成形,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广海湾区加快建设,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近170亿元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所有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文化强市奏响强音,13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遍布全市。

协调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在跨越发展的门槛中,解决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始终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下一个5年,江门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门将加快形成“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强化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千亿强区;提升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片区开发,大力推动临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激发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要推动“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擦亮侨乡文化品牌,加快创建国家级侨乡(江门)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五邑银信侨批档案保护活化力度。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江门还将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江河湖海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安全发展是底线。下一个发展阶段,江门将加强经济、金融、粮食、生态、能源、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发共享之愿

如何迈向更高质量的“江门生活”?

一个示范家庭农场给农民夫妇带来500万营收,“一只虾”撬动新会大鳌镇全链条25亿产值,从“甜蜜”出发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近年来,江门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不断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回眸“十三五”,江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全市民生支出1304亿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23.3万人;全面完成中心卫生院升级和村卫生站建设任务;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工作任务,全市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全市5097户1665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对口协作广西崇左市的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未来五年,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全会提出,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侨乡人民。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

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让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门未来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推进健康江门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改革,加大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帮扶力度,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兜牢民生底线。

全会还指出,江门要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强化社会“微治理”,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树立江门地方立法工作品牌,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闻推荐

拒绝不文明现象! 江门市多方携手 共创文明江门

城管部门对私装的地锁进行清拆。任晓盈摄□记者/朱磊磊胡晴晴张叶青任晓盈上周,本报记者跟随实地督导组暗访、曝光了非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