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考察团到访开平台山 感受侨乡“世遗”魅力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黎禹君
实习生/陈清松
“江门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得特别好,既有自然景观、历史文物,还有不少珍贵文献。尤其是人和物结合得特别好,这里还有民歌表演、乐器表演,房子保存着原始的生活气息,非常难得!”参观了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战歌称赞道。
今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与福建省档案馆、五邑大学将联合在江门市举行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昨天,在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张国雄的带领下,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先后到访开平市、台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纪念广场、博物馆,深入了解侨乡历史文化,感受侨乡“世遗”魅力。
了解碉楼背后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
当天上午,考察团首先来到开平市,参观了自力村碉楼群和立园,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岭南特色于一体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了解其背后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在这里,各式特色的碉楼,淳朴的民风,开阔的田野,微风送爽,让考察团成员流连忘返,纷纷照相留念。
通过张国雄的讲解,考察团一行深入了解碉楼背后的故事。“看了碉楼以后,我觉得非常震撼。江门的华侨很有智慧,把碉楼建得非常优美,跟福建的侨乡不太一样。”福建省泉州侨批馆、泉州市华侨博物馆主任刘伯孳说,“虽然碉楼建筑是洋式的,但里边还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透过这些建筑,可以清晰地看到华侨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持,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包括四组共计20座碉楼。
对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专家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战歌建议,应该通过媒体加大宣传,还要突破文化壁垒,如语言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此外,可以从文献、景观等直观方面,吸引外地学者和普通游客,“先把人吸引过来,同时开展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要有顶层的文化交流,也要鼓励老百姓之间、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参观交流。”
“每一次来这里都有新的体会和感受,对华侨精神和华侨文化都有新的认识。”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编审张秀明说,“华侨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对于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在保护华侨历史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所开展的一些活动,我印象很深。特别是"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对我们如何保护和弘扬华侨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感受银信所蕴含的爱国爱乡精神
侨批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和家书,是“银”和“信”结合的档案文献。2013年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在江门五邑地区,侨批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银信。
海口埠被称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曾是台山乃至五邑地区民众出洋的中转站,银信业一度十分发达,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华侨史。当年海口埠银信业最为兴旺的西隆街有“银行街”之称,有钜信银号、永茂银号等6家银号。
沿着海口埠的主街往里走,当天下午,考察团首先来到台山市银信博物馆,这里共展出千余张银信及反映近代华侨在海外奋斗、支援祖国建设的图片,向世人讲述台山乡亲的海外奋斗故事。在张国雄的讲解下,考察团成员了解鲜为人知的银信故事,共同追忆华侨先贤历尽艰辛、艰苦创业并回馈桑梓故土的历史记忆。
“地方政府包括民间收藏家能把华侨的材料比如银信,整理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对保留历史记忆,也对我们了解广东地方史、中国近现代历史,甚至整个中国史、世界史都有很大的意义。”暨南大学教授张振江感叹道,“这些资源是侨乡的财富,希望大家能把这些财富聚集起来,在未来新的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让他们也受惠于国家的改革开放。”
来到银信纪念广场,考察团成员惊叹不已。这里耸立的20根“银信柱”和648片银信瓷片,将台山海外华侨如何将汇款和家书结合到一起、如何送递、如何反哺家乡的历程,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世界华人研究学会主席、厦门大学教授李明欢感慨道:“在不同历史阶段,海外华侨华人都展示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具有跨时代意义。要让这种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让新一代海外华裔理解这种家国情怀,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华文化。”
新闻推荐
如何关爱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只要教师坚信心中的那份爱,不断地探索,及时地总结,丰收的景象将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小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管理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