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民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探索证明了在民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安小学 梁凤珍
学生时代的民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民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民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在民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民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德育的实施,应该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体现。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是其愉悦身心的乐园、学习本领的课堂、施展才能的舞台、塑造心灵的基地。因此,在民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能形式生硬,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制定严格的规矩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
从听觉和感受方面渗透德育
民乐知识教学是学生学习民乐的途径之一,技能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在知识和技能运用中,从听觉和感受方面渗透德育,是实现民乐教育的重要方面。如在合奏《蛤蟆歌》训练中,许多学生认为合奏高不可攀,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应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耐心、恒心。弹奏时可以先慢后快,先分后合,先易后难。当他们掌握知识后,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音乐统一、节奏一致,在演奏自己声部时兼顾到其他声部,让学生倾听合奏效果是否和谐优美,以便保持变化中的统一,分散中的集中,层次的分明与彼此的配合。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民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欣赏的功能不是认识,而是感觉。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是放音乐让学生听,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能,以增长、加深、扩大他们对民乐欣赏的兴趣和能力;其次,教师要用视觉形象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东西,增强学生欣赏民乐的能力。同时,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想、听、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教师可用一幅月光如银泉水似镜,月儿照在泉水中的绘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身临其境,体味饱经风霜苦难的主人公,在惠山泉水边用二胡来“描绘”心中之景。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体会到乐曲既要展现祖国大好河山,也要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通过音乐作品描绘刻画的形象,来深深打动、感化学生,以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器乐教学作为民乐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和加强民族器乐教学,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民族器乐教学,把民族器乐请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对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在身心运动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和掌握基本乐理知识,通过一种乐器的掌握进一步提高识谱能力。如在二胡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眼看曲谱”“脑记旋律”“手按琴弦”“心数节拍”等,锻炼学生的识谱、记谱、视唱、视奏等各种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教学探索证明了在民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毕松杰)近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下称“农交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江门市精心组织14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