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政协通过“党派+”凝心聚力彰显新作为 聚焦民生“小切口” 发出政协“好声音”

江门日报 2020-12-10 08:01

新会区政协委员联合致公党新会区委员会到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地开展调研。 安装照明设施后,市民在篮球场上挥洒自如。 新会区政协委员联合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对葵湖东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展开现场走访调研。 安装照明设施前,市民晚上摸黑在篮球场运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新会区政协城乡建设和环境委员会联合民进新会区委员会到名人广场的篮球场调研。

关注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提议公共篮球场加装照明设施并科学管理熄灯时间、呼吁解决城乡接合部学校附近的交通堵塞乱象……今年,新会区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通过“党派+”,着力引导各民主党派聚焦社会民生热点创新履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履职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多党合作有新气象,思想共识有新提高,履职尽责有新作为”。

随着新会区“两会”进入筹备阶段,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纷纷联合开展调研,在为撰写政协提案履行建言议政职责的同时,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为开展民主监督的着力点,充分结合新会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难点,进行把脉问诊,对症开方。

文/图冯瑶君武有

A加强共享单车管理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废气排放,国家大力提倡环保低碳出行,鼓励市民以自行车代步。共享单车的投放,进一步壮大了骑行群体,但是,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轻松骑走的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全新的挑战。

“目前,我区加强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规划,但自行车道标识、指引及管理方面仍存在问题。”新会区政协委员林社沃在其政协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自行车道路规划和使用的建议》中指出,在共享单车使用量大的商业区和中学周边,如从万达广场到美吉特路段,在碧桂园一侧有辅道供自行车和汽车混合使用,万达广场一侧却只有一条狭窄的人行路,“显然是自行车道规划不足”。

“骑行车道标识欠缺也是一个问题。”林社沃认为,目前通用的标识为立式指示牌和地面印刷的自行车标志,但在相当多路段,或完全没有标识,如新桥路、城西一路、振兴三路等,或指引标识不多,尤其是在交叉路口等关键位置。

为推动共享单车健康持续发展,新会区政协委员联合致公党新会区委员会深入城区多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地,就“进一步完善城区自行车道路规划和使用”开展调研。

致公党党员陈潮立在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工作,近年常骑共享单车上下班。“我日均使用共享单车一次。”陈潮立说,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区交通和稀缺的停车位,他选择骑共享单车代步,“从家到单位大约10多分钟,感觉十分便利”。在长期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他发现共享单车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滞后是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现在,不少共享单车因投放时间长而变得残旧,链条、刹车和坐垫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刹车系统一旦失灵,骑行就会有危险。”陈潮立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也较为常见。除了大型商场、广场设有专门的单车停放点,其他地方大都没有停放点。此外,增加旧城区城市共享单车骑行标志、文明骑行宣传,也应是必要之举。

“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在于治不在于堵。”致公党副主委肖文鑫建议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增设自行车道,“如启超大道万达广场一侧向美吉特方向,可参考城西路路面设计,将现有小道改造拓宽,分别增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同时对万达广场部分辅道绿化进行改造,辟出区域,规范自行车停放。”他认为,可以适当改造人行道和绿化带,划出骑行车道。又如圭峰东路靠近新会华侨中学一侧,可舍弃原本不宽的绿化分隔带,拓展改造成自行车道,与圭峰西路自行车道连接,实现无缝对接。“育才路和城北路亦可指引骑行者借助龙兴花园和红棉花园一侧的人行道进行骑行”。

在知政北路调研现场,政协委员莫文艳认为,华商百货一侧人行道较窄,无法扩宽,可在不改建人行道的前提下,在人行道上增设骑行标志,允许借道使用。而在具有骑行条件的路面,增加标识指引,可参考知政中路的非机动车道地面标识。

B完善体育配套设施

助推“健身就在家门口”

冬天日短,12月5日18时,天色已经深沉。新会区名人广场的篮球场上,三位年轻人借着广场微弱的灯光在打篮球,动作显得谨慎而缓慢。“这里一直没有灯,晚上只能是凭着感觉运球、投篮,简单练练球。”家住中心南路的小刘说:“我们平时上班,周末就相约一起打打球,球场不大,运动的人多,白天没有空位,就只能晚上来玩会儿。”

名人广场的两个篮球场于2002年建成,是附近篮球爱好者的“乐园”。但是,这两个位处城区中心地段的篮球场却一直没有安装照明设备。今年,新会区政协城乡建设和环境委员会联合民进新会区委员会在10月撰写了一份名为《关于公园篮球场增设夜间照明的建议》的社情民意,并于11月上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张赞天带队,到名人广场的篮球场调研,探讨球场增设夜间照明设施的可行性。

家住明翠小区的新会区政协委员、民进新会区委员会文化艺术支部主委黄远照认为,名人广场篮球场应该安装照明设施。“在城区,免费的公共篮球场不多,如果没有灯光照明,晚上运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黄远照说,“若担心灯光球场靠近民居,晚上运动产生噪音,完全可以通过科学设置熄灯时间来解决这个矛盾”。

“我也觉得这个操作合理。”家住新会区规划分局附近的运动达人区先生认同黄远照的说法。他说,球场晚上10点前熄灯,不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年轻人周一到周五上班,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运动。但球场没有照明设备,他们就没有了运动的欲望。”

据了解,目前新会城区的篮球场不多,其中新会体育中心和北门体育场共有11个篮球场,均要收费。公共广场、小区篮球场及各行政村的篮球场有数十个,其中,名人广场、东庆花园、侨兴公园、大云山、万兴园、东庆公园等地免费开放的篮球场都没有安装照明设施。天黑以后,群众只能借助公园周边微弱的路灯光,“凭着感觉”打球。

“篮球场没有照明设施,为群众运动带来安全隐患。”新会区政协城乡建设和环境委员会、民进新会区委员会均认为,名人广场、东庆公园等免费开放的篮球运动场所亟待增设夜间照明设施。“球场夜间照明设施可采用管控开关装置,将亮灯时间设于天黑后至21时30分,以保障居于球场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体育场所的配套建设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党派的关注。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在其《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议》中称,应在名人广场、东庆公园等篮球场周边适当位置增设LED智能照明设备。对现有室外公共健身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鼓励街道办、居民小区开发商加大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投入。

“我们建议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慈善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着力推动我区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等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城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使群众真正实现"健身就在家门口"。”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主委邵冰心如是说。

C直击交通拥堵“痛点”

为疏导交通“开药方”

每天放学高峰时段,会城城区学校周边道路拥堵,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话题。

几乎每天放学,位于葵湖东路的梁启超纪念中学(以下简称“启中”)门前总是如此一番情景:各种流动摊档占据行车道,候客的“摩的”几乎停到路中央。通往启中的葵湖东路双向四车道瞬间变成两车道,放学学生和前来接送的家长、车辆在狭窄车道上时而见缝插针穿行、时而各不相让……

“这里是城乡接合部,虽然不是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但大部分时间交通不畅,原因主要是校外各种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往来车况复杂。”市民阿英的儿子在启中读初中,她每天来回数趟接送孩子,对葵湖东路的交通拥堵深感无奈。

为深入了解葵湖东路拥堵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近段时间,新会区政协委员联合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对葵湖东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展开现场走访调研,并拟成一份份建议。

“葵湖东路长600多米,由100多米长的两车道和500多米长的四车道构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拥堵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100多米长的两车道是进入启中校区范围的重要入口,因道路窄造成交通堵塞;二是各种摆摊占道经营严重,道路两侧的一些停车位被私自安装挡车器,导致车辆无法正常停放而随意占道;三是葵湖东路无统一规划的人行道,行人随意在路上穿插行走;四是启中东门连接新会大道路段右侧有大量老旧厂房和民房,其中一路段仅有一车道,会车也成问题,造成来往车辆无法顺利疏导至新会大道。”农工党新会区委员会党员林健新结合多次走访调研如此分析。

新会区政协委员梁仕泮认为,葵湖东路的拥堵问题是可以通过道路扩宽得以有效改善的:“首先,按现有葵湖东路中段标准扩宽北段和南段,建成双向四车道,另设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其次,将葵湖东路以南至新会大道中的乡道扩建成双向四车道,进一步连通冈州大道中和新会大道中,疏通往来车流。最后,建设振兴三路西段,连通葵湖东路,使接送学生的往来车辆有三个行车方向选择。”

“葵湖东路两侧停车位占道,是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会区政协委员李贞丰在调研现场指出,葵湖东路两侧停车位对道路占用过多,建议改为侧方停车,并实施智慧停车管理。“此外,在放学高峰时段,交警应派员到葵湖东路协助疏导交通,并严管该路段的占道经营,还道于民。”李贞丰说。

★记者手记

让参政“热度”

和民生“温度”

同频共振

“喝上放心水,大家都安心。”走进古井镇背坑村,一提到新会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村民无不竖拇指点赞。“改水”,给新会区农村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喝上“放心水”,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而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新会区政协委员多年来对政协提案《关于增进民生福祉,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的跟踪督办。

民生小事之所以能收获掌声,关键在于让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掷地有声的关切与回应。与“改水”一样,共享单车管理、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学校周边交通拥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却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而连着民心、系着冷暖。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区委、区政府解决民生“小事”,做好民生工作,增进百姓福祉,一直是新会区政协履职资政的着眼点、着力点和出发点、落脚点。为找准问题根源,提准对策建议,新会区政协组织开展政协委员联合民主党派的“党派+”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查研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不同角度反映百姓心声,为推动新时代新会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毋庸置疑,近年新会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并落到实处。而当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小切口”着手谋划大事,让参政议政“热度”和民生“温度”同频共振的新会区政协,也发挥了强大的助力作用。冯瑶君

新闻推荐

加强河道保洁 及时整改问题 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国检迎检工作

江门日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梁锦龙)为做好黑臭水体治理国检的迎检工作,近期,圭峰会城有关村(居)、职能部门开展细致的排查整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