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旅游资源丰富,如何结合研学旅行走进教育体系? 寓教于游,打造江门特色“课堂”
每当临近期末,佛山三中的初二学生何昭凝都万分期待,因为她将和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12月4日的鹤山双合采茶农耕体验是她今年参加的第二场研学旅行。和此前的旅游相比,研学旅行有太多不同,也有更多收获。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程形态,是中小学课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重塑着旅游业态。今年年初,江门市公布了首批20个江门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而实际上,江门市具有研学性质的旅游景区(点)远不止这些。
无论是农耕文化丰富的生态小镇鹤山双合、江海长廊生态园,还是碉楼林立的开平自力村、仓东基地,抑或是有“书本常客”之称的新会小鸟天堂,常常可以看到一批批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旅行。那么,江门研学旅行发展怎样?又将如何打造成优质的研学旅行目的地?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易航
A
现象
江门研学旅行方兴未艾
从鹤山市双合镇的双好茶园到小鸟天堂,从陈皮村到开平自力村、仓东基地……提起这些天在江门的研学旅行,何昭凝眼里依然流露出兴奋之情。
在抵达研学旅行目的地前,研学老师会事先讲解游学路线,分发给学生们人手一份《游学学案》,里面讲解研学过程中将遇到的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们在户外课堂中,了解岭南的乡土文化,与土地进行亲密接触。
“原来红茶和绿茶所用的原茶叶都是同一品种,只不过红茶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何昭凝对在双合镇学到茶叶知识记忆犹新,“茶叶制作的基本工艺分为鲜茶采摘、炒茶、揉捻和干燥等过程。现场老师讲了一遍后,紧接着我们就去进行了体验,我马上就懂了。”
在开平碉楼景区,来自中山的初中生何紫萱津津有味地聆听着研学老师讲解江门华侨历史文化,不一会儿还对从未见过的碉楼和乡村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铭石楼前的榕树下,何紫萱和同学们依次排开,架起画板,拿起画笔,将碉楼建筑和乡村美景定格在纸上。
而在江海长廊生态园内,一堂堂生动的造纸课、陶艺课、葵艺课正在进行。“孩子在这样一片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我感到非常放心。”市民张蓉蓉带着读五年级的儿子来到长廊生态园游玩,她对这里的研学旅行给予高度评价:“这里处处是课堂,寓学于游。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随着研学旅行的深入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的江门,成为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江门是大湾区为数不多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的城市,乘借着研学旅行的东风,江门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学生的新课堂,也吸引着周边城市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文飞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研学旅行已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同时,要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结果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未来,江门市旅游企业将迎来更多像何昭凝和何紫萱一样参加研学旅行的孩子们。
B
探索旅游资源如何与教育需求接轨
然而,研学旅行并非传统意义的旅游,而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游学型实践,其内核是教育。江门拥有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应如何结合研学旅行,走进教育体系?研学旅行无疑是景区转型升级又一契机,但旅游资源如何与教育需求接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研学游应强调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育人作用,结合本地社会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活动课程。如江门可整合咏春拳文化、梁启超文化、碉楼侨乡文化等资源,融合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在不久前江门市研学旅行业务培训上,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宣传部部长、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研学旅行指导书考评员张令伟教授如是说。
旅游与教育融合,江门研学旅行在进行不断探索之中。
以乡村旅游起家的鹤山市双合镇,从去年开始正式接触研学旅行,全镇每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而其中不少是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或是带有研学性质的亲子游。“即便今年受疫情影响,下半年的接待研学旅行学生也达到了5万人次。”双合镇文旅办主任吴进宝说。
因长期从事乡村研学旅行实践,吴进宝颇有心得。他说:“双合每年都会举办富有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如采春茶、种夏稻、割秋禾、挖冬葛,每一次活动都能吸引数万人次的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在常年的研学旅行实践中,双合已形成"农耕+茶韵"研学旅行模式,将体验和课程加入到研学旅行中,形成"产、学、研"的互动平台。”
鹤山研学基地的茶韵农耕生态教育营地负责人李英伟也表示,研学旅行除了体验感外,还需要加重学的部分。为此,李英伟还特地从广州、江门聘请了一批茶艺导师,为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们讲解茶文化及制茶工艺。
长廊生态园总裁葛桦表示,江门拥有茅龙笔、葵艺、东艺宫灯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文化和研学教育都有很好的结合点。景区正在开发相应的课题和课件,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到研学旅行当中。此外,她认为企业也必须抱着开放的合作心态,并依托政府、学校及家庭的力量,推动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并成为江门旅游的一张名片。
作为旅行社,大方旅游拥有服务和销售优势,对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都较为了解。在大方旅游研学中心总经理林健玲看来,研学旅行中的旅游只是一种手段,研学才是其中的核心。研学教育必须要有对应、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与评分的标准的产品内容。“如果旅行社能够开发好研学旅行产品,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林健玲说,“大方旅游正在推进从基地建设到课程设计,再到导师培训等全方位的研学旅行业务,希望能设计出符合不同年级、各年龄段学生的研学旅行需求。”
C
发展开发相关课程,提高研学师资力量
显而易见,研学旅行并不是观光游、体验游,也不是单一的科普课、复习课,它需要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成为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进入研学旅行市场的“门槛”。
如何设计出科学的研学课程,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研学老师?江门旅游业任重道远。
从事研学旅行一线工作的李女士向记者透露,江门现在研学旅行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旅游企业开展研学旅行并未形成体系,许多课程质量也有待提高,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旅游企业提高自身开展研学旅行的能力。
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构建研学旅行人才体系方面,江门市旅游企业也在进行探索实践。李英伟表示,茶韵农耕生态教育基地已与部分广东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为他们提供实习基地和学习场所,学生结束实习后也可以选择留下来,进一步深造成为研学导师。
“大方旅游将协助市旅游行业协会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活动,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研学相应证书的考取,从而提升研学服务质量。培训的过程将从课程设计、操作、实际课程服务等方面提供专业课题和专业培训,走标准化研学流程。”林健玲说,研学旅行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先以导游作为试点培养对象,进而辐射到景区工作人员和其他队伍中,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研学人才队伍。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蔡昭璐通讯员/陈君刘森曾冬怡)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