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扫盲”体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信息时报 2020-12-08 00:52

点击广东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其实也可以互为老师,关键是要给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显然,“38对穗港澳学校签约缔结为姊妹学校”(《信息时报》12月7日),是极好的交流方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教育经验与学习经验的交流就显得更加有意义,对学生的思想与视野必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同样,“贵州大山里有所"海珠小学",5位广州老师赴瓮安支教传递爱心”(《羊城晚报》12月7日),也是很好的教育交流与支援模式。对口支教,既可以补充西部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还能够将大城市先进的教学理念带给当地的教师与孩子。应该说,这样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教育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显然,“深圳南山路口"扫盲","致命盲区"大车司机肉眼看得见”(深圳新闻网12月7日),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思维。城市中,不少十字路口的转弯处存在司机看不到“盲区”,尤其是像泥头车、大货车这样的高大车辆,司机转弯时因看不到地面拐角处的行人或小型车辆与非机动车辆,而存在发生车祸的风险。为这样的路口“扫盲”既是对生命的重视,更是管理者责任心的体现。

管理的责任感,还体现在便民、利民措施的追求之上。比如,“江门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12项政务服务事项"秒批"”(广州日报12月7日),就是便民服务高效、便捷的新突破。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政务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当然,只有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样的基础才有意义。我们乐于见到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质量上展开良性的竞争。

◎胡也屏 媒体人

新闻推荐

江门市一批志愿者、服务队伍 和服务项目 获国家级、省级荣誉

江门日报讯(梁佳欣区淑玲)记者近日从市义工联了解到,今年以来,江门市先后有5名志愿者、2支志愿服务队伍和10个志愿服务项目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