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赏美景 杜阮河畔品古诗

江门日报 2020-11-26 07:42

河水清澈,绿树倒映。 经整治,杜阮河慢慢变回了老街坊们熟悉的模样。严建广摄 环卫工人在河道清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鱼儿似容身于无物的潭中妙景令人为之感叹。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对于杜阮河来说,数年前,它只存在于纸上。然而,经过这些年的黑臭水体整治,这里的孩子们如今在自己的家园也可以找到答案。

杜阮犁壁石山上汩汩清流“拾级而下”,越过山川,淌过田野,聚水成河,形成了如今的杜阮河。它环绕那咀、龙溪、杜阮墟、芦村、木朗、贯溪,汇入天沙河,千百年来润物无声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杜阮人,是杜阮百姓的“母亲河”。

但在从前,杜阮河曾被“划花了脸”,黑臭水体让人避之不及。经过近年来的水体整治,曾经消失的鱼儿回到了熟悉的家园,岸边野花的花瓣也不再因为乌黑的河水而沾上斑斑污点。

文/图凌雪敏城管宣

A

鱼戏清流喜看水清岸绿

前日下午,在杜阮镇瑶村,阳光洒在杜阮河河道上,河水清澈可见。在河底畅游的鱼群,但见人来,鱼群整齐划一,“唰”地一下游到水草下。在河边开便利店的阿山叔与人聊起这条河,直呼:“水靓!”

然而,8年前,杜阮小学一位学生曾在《一条河的呼声》中,用杜阮河的口吻向人们发出呼喊:“以前的我是多么快乐啊!因为那时的我身体里的血液是那样的干净、那样的健康……此刻的我,身体里流淌着发黑发臭的血,那"白色垃圾"长满了我的脸,我已经奄奄一息了……”

多年来,因为城市发展,一座座工厂在杜阮拔地而起,越来越多人在此定居。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犹如一把刀子,在杜阮河上划开了一道又一道口子,杜阮人的“母亲河”遍体鳞伤。不论是干流,还是若干支流,都清澈不再。

“小时候,河里的水清澈非常,我常在河边看着大人们钓鱼。”黄享是土生土长的杜阮人。杜阮中心初中前的河段是杜阮河的干流,在他的脑海中,孩子们在这河岸边嬉水逗乐的场景,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自2000年起,杜阮河的水质便开始变样了。“后来水质越来越差,水不是绿的就是黑的,发出阵阵臭味。没人会在岸边走,河里的鱼都不见了。”黄亨说。

这条河处于杜阮镇中心,人们每每从此经过,不禁为其感到惋惜。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给排水管理股股长刘俊森介绍,蓬江区治水遵循“一河一策”原则,为杜阮河量身订造了一个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清退重污染产业,完善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畜禽养殖业监管。经过近几年铁腕整治,杜阮河终于慢慢地又变回了老街坊们熟悉的模样。

B

绿树倒映静观碧波荡漾

“这里的水靓啊!桥头的更靓!”瑶村的阿山叔提起近一年来杜阮河的变化,十分感慨,“我听说这两年政府部门都在搞环保,治理污水。瑶村附近很多工业区,治理难度不小。从前的臭水沟能有今天的景象,不容易!难得!”

杜阮环卫站的工作人员是杜阮河的清道夫,他们撑着小船下河清污,坚持一天三趟。“1、2、3,走!”近日早上10点,两名环卫工人在河边合力把垃圾拎上岸。巡河一趟下来,他们捞了两大框杂草杂叶。“杜阮河代表着这个镇的门面,可得保护好。看着这几年水质越来越好,心里高兴。”其中一名环卫工人如是说。

为了提高监管水平,蓬江采取互联网、卫星遥感、GIS技术、无人机船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人工巡河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水域岸线的监管水平及效率。定期对岸线进行航拍,至少每年一次,及时了解岸线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治理、监管双管齐下,靓的不只是水。近年来,蓬江区在治水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河岸休闲设施、公园绿化,为镇上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情趣。杜阮镇中心河岸绿植郁郁葱葱,一侧是河滨公园,一侧是戴爱莲文化广场,健身设施完善,还有供群众展示才艺的大舞台,绿树成荫,如今是镇上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拉着小玩具车,在河滨公园里游玩嬉戏。

经过治理,从前和谐怡然的杜阮河景正在慢慢回归。

新闻推荐

蓬江区拟公开选调 33名公务员

江门日报讯(记者/罗霈通讯员/冯庆才)记者近日从区委组织部获悉,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程度,切实发挥政府职能部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