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族(上) 五部十省八花翎 三代谆谆传官箴

河源日报 2020-11-15 06:37

■连平颜氏府第分布图,据2000年版《连平颜氏族谱》。■清末,颜氏家族的一个官宦,具体姓名未考。摄于1903年-1908年期间,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

一、清代连平家族声名冠珠江

颜氏何时进入连平,需追溯到明末崇祯年间连平建州之初。那时州城人丁稀少,百废待举,吸引了不少四方有识之士。原住福建龙岩缘岭河口村的颜振耀,成为连平州城的第一批拓荒者,为连平颜氏始祖。

在新建州城里,颜氏胼手胝足,克勤克俭,终积得小康之财,始作“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的格言,勉励后辈发奋读书。到第三代上,便有两个颜氏子弟进入官场,虽做的是小官,但对偏僻之地的连平来说,也足以自豪了。

到第五代上,颜氏出了个清雍正的翰林颜希深。虽未到职,却是颜家一针“强心剂”。不久,颜希深出任贵州巡抚、侍郎等职;其子颜检,孙颜伯焘、颜以燠均官至总督。连平颜氏家族,一跃而成清代显赫家族。

据颜希深六代孙、连平中学退休教师颜本敏统计,颜氏从清康熙起,至光绪末年止的200多年中,在男性人口不满1000人的家族里,有二甲进士(翰林)3人、三甲进士1人、举人21人、拔贡近50人(不含秀才和监生),有七品以上官员60多人。

颜氏家族的鼎盛与衰落,与清王朝的国运同步。最显赫时是在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其后逐渐衰落。

颜氏家族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悬在县城颜检故居宫保第(今已不存)正厅两旁的圆柱上,浓缩了封建时代颜氏三代的荣耀。上联说的是,一家三代出了4个做过巡抚、总督的要员:第一代颜希深,做过湖南、贵州、云南巡抚;第二代,颜希深之子颜检,做过河南巡抚、直隶总督、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清运总督;第三代,颜希深之孙颜伯焘,做过陕西、云南巡抚,云贵、闽浙总督,另一孙颜以燠,做过河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下联的“五部”,指礼、户、工、刑、兵,颜家这几位大官在清代设立的六部中的五部任职过:颜检先后做过礼部员外郎、户部及工部侍郎;颜培瑚做过刑部给事中,颜希深、颜伯焘、颜以燠分别做过兵部侍郎、尚书等职。“十省”,指颜家祖孙三代任职过的省份有10个:湖南、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福建、陕西。“八花翎”,指颜氏家族先后有8人得到过朝廷赏戴的8支花翎。

在清代,颜氏家族可谓是惠州(时连平属惠州府)第一大族,有“科甲蝉联仕宦显,声名文物冠珠江”之誉。

颜希深,1729—1780年,卒于云南巡抚任上;颜检,1757—1832年,官至直隶总督;颜伯焘,1788—1853年,官至闽浙总督。

颜氏三代一直以《官箴》碑文为家训,终其一生,不曾稍懈。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100多年,在各自任上获得政绩,受到皇帝嘉奖与百姓尊敬。

二、迎驾与救灾,孰先?

颜希深:当然是救灾!

颜希深,字若愚,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贡生出身。雍正七年(1729年)出生。母亲何氏知书达理,常以种桑织麻供子读书。颜希深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番苦心,良好的家教,终于使颜希深成为落居连平五代颜氏中步入仕途的第一人。

在任太原府同知时,乾隆皇帝驾幸五台山,颜希深奉旨办理行营事物,以毫不扰民之举受到乾隆称赞。

乾隆十八年(1753年),颜希深升任泰安知府,在府内旧科房壁中看到以前的泰安知州贞庵主人(顾景祥)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刻下的一块官箴碑,上书36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他吟咏再三,深以为然,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依照原碑文重新刻石并跋,立碑于署内西厢房,当作座右铭。自此,颜氏三代就一直以此为重要家训。

此36字官箴,最早出自明朝山西人曹端,其后著名清官年富任山东巡抚时略作改动,增加了“公生明,廉生威”6字,用楷书刻写立于泰安府衙内,是我国最早的官箴刻石,今已失传。

颜希深以36字官箴去指导自己的为官生涯。在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38回,记录了有关颜希深母子几乎大难临头的一桩事儿,好在后来化险为夷了。

乾隆南巡,水陆起程,各省督抚,接驾当差,格外殷勤,只有山东济宁州知州颜希深,下乡赈饥,擅令开仓发粟,把供奉皇差的事情一律搁起。两宫到了济宁州,御道上并没有什么物资供应,也不见知州迎驾。

伴驾出行的和珅便骂:“哪个混账知州,敢如此藐法么?”和珅质问山东巡抚,责骂他没把接驾的文件发下去。巡抚委屈地说早就通知了颜希深,但颜希深擅自发仓赈饥了。和珅便要让巡抚一同去奏明皇帝,巡抚吓得屁滚尿流,让仆役将颜希深拘来,自己跪在皇帝和太后面前不停叩头请罪。此时便听见岸上隐约有哭泣声,乾隆听见,问是何人,原来是和珅叫人去捉拿的颜希深母亲到了。

太后见这样一个白发老妪眼泪汪汪,心生怜恤,便问她儿子上哪了。何氏答的一段话,蔡东藩写得甚是精彩,兹原文录此:(何氏答)“前日河工出了险,地方绅士,环请急赈。臣妾儿子颜希深,因预备恭迓圣驾,不敢离身,怎奈难民纷纷来署,哀吁不休。臣妾见他凄惨万状,令儿子希深发粟赈饥,希深因未奉省饬,不敢擅行。臣妾素仰圣母仁慈,圣上宽惠,一时愚见,竟把仓粟开发,嘱子希深下乡施赈,快去快回。不料希深今尚未到,将供差接驾的大礼,竟致延误。臣妾自知万死,伏乞慈鉴!”

这一番话说得极有条理,亦可见她对儿子的教诲甚循正道。太后欢喜,便赦了她。一会,颜希深也到了,听闻母亲被拘来面圣,他急得话都说不清楚了,知道母子被赦后方安了心。太后盛赞何氏为贤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颜希深主持纂修《泰安府志》(三十卷),被誉为“地志中之善本”。在泰安时,他建起考棚、书院,提振当地文风。同年,颜希深转赴济南,先后任济南知府、山东督粮道,“清操自励,署内皆布衣粝粮”。

乾隆皇帝东巡时,召颜希深晋见答话,称赞说:“他时可大用。”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被擢升为四川按察使的颜希深入觐乾隆,皇帝得知颜希深70多岁的母亲还要随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而颜希深却没有半点怨言,觉得他母子二人深明大义,于是将颜希深调任江西按察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颜希深擢升福建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颜希深调任江西布政使,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十四年(1769年)复职,仍授江西布政使,又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颜希深奉旨前往京师,朝廷把他调到四川西北高原藏区,参与攻打金川土司的战事,辅佐鄂宝管理军饷,同时帮助河南布政使打理供应前线钱粮方面的事务,他想尽办法确保了前线军粮的供应。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颜希深擢升湖南巡抚。不久,回京任兵部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颜希深先出任贵州巡抚,后又调任云南巡抚;七月,卒于任上,后归葬广东长宁(今新丰县)锡场镇(现属东源县),终年51岁。颜希深著有《静山奏议》及诗文集,入清代汉族名宦列传。

颜希深去世时,其儿子颜检已身居要职,因诰赠光禄大夫。

三、颜检:宦海浮沉屡起屡落

颜希深的儿子颜检(1757—1832年),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于山东泰安。颜检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那时他的奶奶何氏还在,对颜检悉心照顾、教育。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0岁的颜检以拔贡生朝考入选一等,初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再升仪制司员外郎、御前校射。但此后颜检仕途有点不顺,连丁母忧、父忧,12年后才升任主事。这一升任,他逐渐显露出才干,从此平步青云,却又栽过几次跟头。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颜检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后又任云南盐法道,调任滇南兵备道。嘉庆二年(1797年),在滇南兵备道任上的颜检赴威远(今云南思茅地区)剿匪,擒获匪首札秋,之后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嘉庆四年(1799年)调任直隶布政使。

嘉庆五年(1800年)10月,43岁的颜检以直隶布政使身份护理直隶总督。其间他处理了两宗案件,嘉庆皇帝表示称许。颜检为直隶省民众租种旗地租银之事上了一道奏章,被皇帝批准。

1802年,颜检因两年前护理直隶总督颇有政绩,以兵部侍郎头衔署理直隶总督,并赏戴花翎,赐黄马褂,又因永定河安全度汛,赏加太子少保衔(荣衔)。

这是颜检一生中的第一个巅峰,此时,他45岁。

仅仅2年后,嘉庆九年(1804年),颜检因受部下执法不明连累,被责“玩视重案”,议革职,改留任。此后又因其他案件,颜检多次受到皇上盘问责备,他上疏反省,皇帝批复的话说得有点重,但又示以倚仗之意:“方今中外吏治,贪墨者少,疲玩者多,因循观望,大臣不肯实心……仅知自保身家,此实国家之隐忧,不可不加整顿。卿系朕腹心之臣,其勉之。”

次年,因易州知州陈渼亏空案,颜检被责查办不力,降调革任,留了个主事的职衔,在吉地工程处效力。时值永定河堤崩坏,由颜检去主持修筑。其后连续几年,他一直仕途不顺,经常被犯罪的下属连累,接连受到降职、革职处分,甚至还被流放到乌鲁木齐。

跌入谷底的颜检慢慢地爬升,嘉庆十五年(1810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云南按察使。次年,升任贵州巡抚,准备再回去当京官。可不曾料到,他连接几次因事连累降职。嘉庆十九年(1814年),颜检被授官山东盐运使,以三品顶戴为浙江巡抚。

对颜检的才干和不足,嘉庆看得颇明白,他称赞颜检的操守才干,又因为颜检行政不能猛以济宽而屡屡对其训诫。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颜检从京师调任山东盐运使。泰安知府汪汝弼给他寄去数十本府内石刻拓本,颜检收到后,读着三十六字箴言及贞庵主人和父亲的两篇跋文,自此更加小心谨慎地工作,廉洁自律。这一年,颜检的儿子颜伯焘参加殿试中二甲进士入翰林,顺便到杭州探望父亲。颜检把其中一份官箴拓本给颜伯焘看,要他细读并铭记。次年仲秋,颜检依照其父颜希深泰安石刻拓本重新刻石并作了一份长跋,镶嵌在杭州治所大厅的墙壁上。

嘉庆二十年(1815年),因为颜检处置天地会罪案,没有追究“编造逆书”的责任人刑责,以及被言官弹劾、犯人诬告等事,被革职。颜检被革职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正月,他由浙江起程回连平老家。家乡的山水,给了他心灵上的抚慰。

但颜检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嘉庆二十五(1820年),他被授予福建巡抚之职。

虽然历经宦海浮沉,颜检仍牢牢铭记着官箴之语,不忘为百姓说话。道光元年,他上疏说到进贡荔枝和素心兰采运艰难。道光皇帝采纳了颜检的意见,下诏永远停运,并嘉奖了其直言。

道光二年(1822年),65岁的颜检再度升任直隶总督。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巅峰。这一年,颜检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附议直隶力役按地均摊的征收办法,说是“累官病民”,但原来的弊病仍得不到改善。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颜检又加筑、添修了湖北多处河堤、疏浚多地河道,在水利上为当地民众做了很多实事。

其后,颜检又因为一些事件如运河淤积滞运、忤旨等被降职而后又升职,最后降为五品衔。道光十二年(1832年),颜检去世,终年76岁。

《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五颜检传》中对他评价道:“颜检明于吏事,治尚安静,而以宽纵获谴焉。”在颜检尚未去世之前,道光三年,皇帝曾给他撰过生祭,赞他“器资瑰伟,风采严明,覃威惠以,宣猷允矣,政行款洽,兼统文武”。

道光十二年(1832年),时任陕西巡抚的长子颜伯焘,将父亲安葬在广东连平州锡场镇(以前锡场属连平州辖区,后划回河源)。此墓规模甚大,由墓穴、赑屃驮墓志铭、神道两侧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等石像生群、跑马场、接官厅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是近代广东的大型墓葬之一,曾在民国期间被盗挖。颜检墓是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型石雕赑屃驮着的墓志铭石,颜检一生所任过的官衔基本上都刻在了上面:“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直隶总督,历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漕运总督、署浙闽总督,福建、浙江、贵州、河南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之后一行楷书大字,“赏戴花翎穿黄马褂,皇清颜公墓”。落款为“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国史馆正总裁、前皇戎科会试副总裁、通家(世交;姻亲)世侄王宗诚敬题”。墓志铭顶端还有一块弧盖,正面上下有双龙云纹浮雕,中间篆刻“皇清”两个大字。墓周有五层平台神道,有大型石像生群。

颜检著有《衍庆堂奏议》《衍庆堂诗稿》(十一卷)。

本报记者凌丽文/图

新闻推荐

家园毁于大火 八岁回到祖国

苏秀兰祖籍广东高要,1952年生,印尼归侨。苏秀兰家有9个兄妹,她是最小的女儿,后面还有一个弟弟。1960年正月初五,她们家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