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两平台”落地半年办理3000多宗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 执法环环相扣 监督处处有“眼”

南方日报 2020-11-03 06:39

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执法人员可以在“两平台”上即时查看经营信息。

杨兴乐摄

执法人员拍摄单据后,上传至“两平台”作为证据附件。杨兴乐摄

11月1日,江门73个镇街统一承接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400多项行政执法职权,正式以镇街的名义统一对外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同时,镇街同步应用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下称“两平台”),使江门成为全省首个在市、县、镇三级全面铺开该平台的地级市。早在10月30日,江门下辖7个市区政府率先完成关于镇街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县(市、区)政府公告的地级市。

江门是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和“互联网+监管”试点城市。今年4月22日,江门在全省率先启动“两平台”省市一体化部署实施工作。如今,“两平台”在江门落地已满半年,截至10月26日,江门有近6000位执法人员开通个人执法账号,累计通过平台办理执法案件3300余宗,产生执法文书近7000份。

“跟着"两平台"提示的步骤,一环扣一环完成执法,整个过程规范多了。”试点单位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称“城管局”)执法监督科四级主任科员胡庆联说,在执法平台、监督平台和公示平台的支撑下,“两平台”提高了行政执法的质效,也让每次执法都能在阳光下运行。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执法规范,步步为营

“在城管部门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败诉的原因不少都是程序上出现问题。”胡庆联说,行政执法全流程程序繁复,执法人员稍不注意就会漏掉执法步骤。例如,执法人员上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见当事人不在家就将执法文书直接贴在门上,事后当事人以文书未送达、执法不规范为由,将执法部门告上法庭。而程序上存在问题,很容易被法院判决撤销或确认违法。

数据显示,去年江门市、县两级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1191件,同比增长28%。其中,行政机关一审败诉案件数量从145件增长到266件,增幅达83%。全市行政复议案件从2018年的809件猛增至2019年的1700件,增幅达到110%,2019年行政复议综合纠错率为36.7%。江门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预测,随着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地和民法典的实施,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同比将大概率增长。

在此背景下,“两平台”的部署应用显得尤为迫切。

近日,胡庆联和同事来到蓬江区胜利路一家不锈钢店进行行政检查。在手机打开“粤政易”App,胡庆联可以看到与城管执法相关的413项执法事项。进入“江门粤执法”界面,他可以选择行政检查、快速检查、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强制措施、强制执行、案源登记等程序。

点击“行政检查”,“两平台”系统随即发出语音提醒:“请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根据系统提示,他逐步完成了当事人信息、执法人员信息、检查情况、证据附件等信息采集工作。“有红色星星标记的是必填项。”胡庆联说,但凡有一项没有完成,系统都不能进入下一步流程,大大减少了执法流程错漏的几率。

“两平台”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背后是三大数据库的支撑——执法事项库、法律法规库、执法主体和人员库。

以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为基础,“两平台”建立了行政执法事项库,固化了执法流程,实现案源处理、现场勘查、证据收集、案件审批、决定送达、公示归档全过程在线办理。其次,“两平台”导入了2844部法律法规,并开发了收藏法律条文的功能,方便执法人员随时查阅和普法,杜绝随意执法。此外,“两平台”还实现了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执法主体及人员信息管理,截至10月31日,江门持证数7000余人,确保所有运用“两平台”执法办案人员“持证上岗”。

办案提效,人员减负

目前,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涉及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类执法事项有近1800项,是市直机关执法事项最多的部门。机构改革后,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价格监督检查、知识产权执法、反垄断执法等职责,统一整合到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于一线执法人员来说,这意味着工作量的激增。2019年,江门市市场监管系统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就达3381宗。江门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监督科一级科员许晓升说:“一宗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将产生30至40份文书。”

“每次出去执法,我们都要背着一个打印机,随时随地撰写文书、打印材料。”蓬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执法人员说,执法人员需要在现场完成行政检查登记表、现场检查笔录等文书材料,以便当事人当场签名确认。

在纸质办公时代,撰写文书就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不少负担。当事人类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名称、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执法人员都需要在不同表格上手写填入当事人信息,这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很容易出现错漏。该执法人员说:“如果在撰写检查内容时出现错别字,还需要当事人一处处签名,确认修改。”

而如今,“两平台”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种局面。依托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数字政府”成果的支撑,“两平台”实现了业务全闭环管理,有效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有效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

扫描任意一张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执法人员可以在App上即时调取当事人的经营信息,并自动填入文书相关栏目。在认真核对基本信息后,执法人员可以直接进入撰写检查情况步骤,任务来源、所属领域、检查事由、检查日期、检查地点等都可以在系统进行单项选择,免去了数据重复录入的麻烦。文书完成后,执法人员在App上生成二维码,当事人扫一扫后即可在手机上进行电子签名,全流程实现无纸化执法。

让不少执法人员惊喜的,还有“两平台”的线上审批功能。根据审批流程,办案负责人需要将立案文书呈报上级审批,但这一过程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如果碰巧审批人在开会或是外出,签名确认环节的时间就要被延后。”应用“两平台”后,审批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登录App,在线审批立案文书,突破过去面对面审核签名的时空限制,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公开透明、监督有力

“两平台”是“互联网+监管”的基础支撑平台。在推动规范执法、高效执法的同时,“两平台”也承担着破解“互联网+监管”没抓手、执法办案实时监管难、办案随意性大等问题的任务。

为确保改革试点取得实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江门按照省市一体化建设模式,坚持集约化建设原则,将“两平台”建设与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在实现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信息自动采集的同时,搭建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情况网上公示的平台。

在执法队伍内部,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指导监督单位可以通过监督客户端,对执法事项、执法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所有案件的执法全过程都将在系统呈现,方便监督者及时督促和指导执法人员办案。例如,不同类型的案件都有相应的期限规定,如果监督部门发现某一案件立案后迟迟未办结,就可以及时通过系统予以提醒,敦促执法人员尽快推进案件办理。此外,监督部门还可以在平台上运用案卷评查、案件数据分析等功能,及时掌握相关执法人员的办案情况和“两平台”使用情况。

“2019年,江门各行政执法部门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69628宗。”江门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司法行政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指导监督单位,需要定期对各系统的办案案卷进行抽查监督,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使用“两平台”后,一方面执法人员从办案源头上规范了操作,另一方面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监督客户端,实现办案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实时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少不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近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江门市关于发挥人民监督作用评议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刀刃向内,将监督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力促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构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一体推进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两平台”对接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公示平台,集中公示执法信息,并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和“粤省事”小程序,为群众提供查询和监督功能。“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江门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觉得,打通外部监督后,将有效解决行政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问题,“鞭策执法人员严谨完成每一次执法”。

838项县级行政执法职权下放,

行政执法“两平台”同步在镇街铺开

让镇街基层干部

“看得见也管得着”

“以前我们看到店铺有违法现象,只能先反馈给县一级市场监督部门,再由他们派出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江海区外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勇刚回忆,在过去,镇街行政执法权有限,权责不对等使得基层干部常常力不从心,“看得见却管不着”。但如今,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从今年11月起,江门市县级行政执法职权正式下放镇街,新组建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承接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首批400多项行政执法职权。同时,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步应用行政执法“两平台”。

为镇街放权赋能

9月29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将838项县级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下放至73个镇街,下放后将由镇街以自身名义分批行使。这些职权聚焦社会焦点、群众痛点、基层难点,严格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规定,重点涵盖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镇区和乡村治理、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江门加强综合行政执法统筹协调,依法调整实施县级行政执法权,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完善依法行政保障机制,推动形成镇街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上述公告发布前,江门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已分别出台各市区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方案。一是镇街同步匹配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二是各市(区)党委依法治市(区)办加强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监督,确保行政执法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三是同步启动应用行政“两平台”开展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对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监管。

此次下放的执法职权中,同样涉及卫生健康领域。平台显示,目前江海区卫生健康局有302项执法权职事项,仅行政检查就涉及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等7大类,去年该局行政检查就累计产生1100多份文书。

“以公共场所的监管为例,江海区共有500多家经营场所需要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江海区卫生健康局综合监督执法大队负责人李锦耀表示,每次日常监督检查耗时少则半小时多则半天,如果涉及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整个过程将更加漫长。

而对于不少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来说,重复接受检查也是一种负担。例如药店可能在短时间内先后接受卫生系统和市场监管系统的检查,不仅浪费执法队伍力量,还对店铺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李锦耀期待,行政职权下放镇街,可以方便群众办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合和完善综合执法,适当减轻县(区)级卫生综合执法大队工作量,同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两平台”支撑“一队多能”

行政执法“放权”不“放松”,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要“接得住”还要“接得好”。

江海区外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副主任徐周,原先担任外海街道城管中队队长。他坦言,自己的执法事项从城市管理拓展到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有了行政执法“两平台”这个“法宝”,他有信心会很快上手。

从今年5月起,江门市城管系统执法人员全面铺开应用“两平台”,徐周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粤执法”。面对新生事物,徐周一开始也有畏惧心理,“学习能力比不上年轻人,怕自己学不会”。经过市城管局和市司法局累计5次培训,他逐渐摸清了“两平台”的操作,在6月份通过“两平台”顺利办结了4宗案子。

“不同单位所适用的法律条文都在App上一目了然,文书格式也达成了统一。”徐周说,在过去,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执法规范和文书格式,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想要跨系统完成执法简直是天方夜谭。而如今,“两平台”为镇街执法人员提供了准确而清晰的执法步骤和文书模板,根据系统指引,他像做填空题一样输入信息,就能规范完成执法。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他还可以随时在App上翻阅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全过程既规范又容易操作”。

徐周所在的外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有5位成员,目前仍在充实人员力量。到明年4月1日,他们和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一样,将实施包括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行政执法职权。

为保障职权下放改革落地落实落出成效,下一步,江门将以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到镇街为契机,按照省市一体化建设要求,围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三大目标,鼓励各镇街规范运用“两平台”开展常态化执法,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互联网+监管”江门样板,为全覆盖提供江门样本。

图解

“两平台”落地江门时间轴

●4月21日

江门率先在全省出台加快推广应用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实施方案。

●4月22日

江门率先在全省启动“两平台”省市一体化部署实施工作,对外公布第一批11家试点单位和12家推广应用单位名单。

●6月22日

江门率先在全省完成“两平台”本地化部署,“江门粤执法”板块上线。

●8月5日

江门市召开“两平台”应用全覆盖推进会。当时,江门已有35家执法单位上线应用“两平台”,且上线应用率达100%。会议提出要在本地化部署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实现市县两级行政执法主体应用全覆盖,并逐步向镇(街)延伸。

●8月15日

江门73支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挂牌成立,队伍人数按照辖区面积和人口数量配备。

●8月31日

全市开通“两平台”执法账号的单位突破100家。

●9月7日

“两平台”新开发PAD端“粤执法”功能在江门首发上线。

●9月29日

江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乡镇街道名单以及相应职权调整事项目录的公告。

●10月30日

江门下辖7个市、区政府完成关于镇街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综合行政执法县(市、区)政府公告的地级市。

●11月1日

江门开通“两平台”账号的执法单位达233家,73个镇街正式以自身的名义统一对外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同时,镇街同步应用行政执法“两平台”,使江门成为全省首个在市、县、镇三级全面铺开该平台的地级市。

新闻推荐

江海区原创垃圾分类 科普剧获省赛一等奖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10月23日,第五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在广东科学馆圆满闭幕,由江海区教育局、城管局和科协共同指导,江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