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优子弟筑梦 百年传承铸人 江门市中心医院为2020年应届高考优秀子弟发放升学纪念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一张张名校录取通知书是江心医优秀子弟们十年寒窗最好的回馈。为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届高考子弟,9月2日,江门市中心医院为2020年应届高考优秀子弟发放升学纪念品,勉励他们在新的征程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超越自我,报恩祖国社会。
据悉,自2009年开始至今,江心医已向232名参加应届高考获得本科录取的职工子女发放纪念品,送上升学祝福,表达医院对职工及其子女的关爱和情意,其中,报读医学相关专业的有35人,已回院工作的有10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江心医在百年沧桑中历经岁月风雨,不仅用仁爱精诚惠泽亿万民众,而且让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子弟,在江心医精神的耳濡目染中,积蓄启航梦想的力量。
文/江门日报记者梁爽通讯员陈君何衍琳图/梁爽廖欣邓榕
立志像父亲一样通过努力去帮助别人
父女名片
父亲:陈敏珊,48岁,江门市中心医院院感科科长,工作25年。
孩子:陈乐宁,18岁,高考分数638,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传承
今年开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疫情,全国民众凝聚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作为江门市唯一指定的新冠肺炎救治医院,院感科注定成为战“疫”的主战场之一。
疫情暴发之初,陈敏珊就带领院感团队,按照国家指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一整套新冠肺炎院感流程,再根据一线人员执行中的反馈,不断地完善调整。
一次次的沟通,一次次地调整,一次次地落实……在团队的共同合作、相互信任之中,江心医实现了无一医护人员感染、无一患者交叉感染的目标。对于那时的忙碌,陈敏珊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那段时间,若能打得进我电话,是比较幸运的。”
女儿陈乐宁对父亲的忙碌深有体会,几周见不上面已是常态,有时吃饭期间接到电话,父亲就会立马丢下碗筷投入工作,同时处于随时回院的状态。高三时,当看见其他同学的爸妈有时间给孩子送饭菜,她偶尔也会偷偷羡慕。
亲眼看到了父亲的忙与累的陈乐宁,在高考填志愿时,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预防医学专业。她说,“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人,我觉得很有价值。”
日常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陈乐宁的记忆中,父亲虽然忙碌,但是一有时间就会接送自己,上下学、兴趣班、辅导班的路上,撒满了父女间的欢声笑语。对于女儿追星,陈敏珊虽然不太理解,但表示尊重和支持。意见不合时,父女间偶尔也会吵架,不过很快就能和好。
学习
陈乐宁很勤奋,高中时期,基本6点多到教室,常常是班上第一个开灯的人,晚上基本关灯了才走。她说,“学习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开心,尤其享受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的过程。”
陈敏珊觉得,女儿的自觉性值得他学习,此外,专心、合理规划时间等也是女儿可贵的品质。
告白
父亲:女儿,注意身体,保持锻炼,同时把学习和工作培养成你的兴趣,这样你就会永远开心。
女儿:爸爸,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母亲讲述的医护故事成为梦想的种子
母子名片
母亲:金东旭,49岁,会计师,工作30年,党龄21年。
孩子:蔡金鹏,18岁,高考分数590,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传承
蔡金鹏的妈妈金东旭是江心医的一名会计师,见过太多医院里的人情冷暖,看过太多医护的全力以赴。这些都成为儿子的床前故事,也让孩子从小就种下一颗从医的种子。
同时,蔡金鹏的外婆是江心医的一名儿科医生,曾师从国家一级教授钟世藩老先生。外婆生前常常对他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一名医生就要对病人的生命负责,必须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终身学习。每治好一个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耳濡目染的蔡金鹏表示对医生有一种崇敬感,“从医是我从小的理想,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看到医务人员在前线奋战,去救助病人,我深受感动。”
对于孩子的选择,金东旭表示,学医的过程比较艰苦,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只要孩子选择,她就全力支持。
日常
住校期间,别的同学不定时都能吃到爸妈送来的饭菜。蔡金鹏却对爸爸妈妈说,学校的饭菜挺好的,不用特意送来。他告诉记者,“一来一回就一个多小时,我不想麻烦他们。”
假期的时候,蔡金鹏会主动承担家务,每天洗碗,也学着做菜,在妈妈加班回家时,捧上热腾腾的饭菜。
蔡金鹏告诉记者,与父母的日常中,最令他感动的是父母在成人礼上给他的信:“你是父母的最爱,父母与你一起你走过17年,这17年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在你的身边,但父母的心始终与你在一起,父母时刻挂念着你。”
学习
对于学习心得,蔡金鹏说他很重视打好基础,遇到问题找老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另外,他喜欢劳逸结合,学习之余打打篮球、听听音乐放松紧张的情绪。
母亲金东旭说,勤奋、刻苦、钻研是儿子可贵的优点。
告白
母亲:希望你能像你的名字一样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儿子:妈妈,谢谢你对我照顾。
深受母亲工作精神和品质的鼓舞
母女名片
母亲:林健芳,46岁,核医学科主管护师,从医26年。
孩子:黎紫熙,17岁,539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
传承
林健芳是核医学科的一名护士,疫情期间,负责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女儿黎紫熙对母亲的工作感到特别自豪,尤其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母亲的帮助后康复出院,就会感到特别幸福。
林健芳已在临床干了20多年,母女俩出门,有时会遇到认出林健芳的患者,拉着她的手对她表达感谢。每当这时,黎紫熙很自豪,也很感动。她说,母亲这种热爱工作和极其负责的品质影响着她,使她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也贯彻如之。
同时,黎紫熙坚信,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能够治愈伤痛、救赎心灵。“百病生于气止于音,我想用优美的音乐治愈伤痛的心灵。”黎紫熙说,学习的过程,偶尔也会觉得辛苦,但是她乐在其中。高中时,她放弃了保送江门一中的机会,远赴厦门学习。当时,那个专业在全国只招8个人,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了进去。
备战高考期间,黎紫熙每天6:30前起床,然后“抢”7点的琴房,中午吃完饭后睡半个小时,1点起床练到2点,再接着上课。晚上5点半放学吃完饭,继续练习到10点,直到琴房关门,才回宿舍写作业。
日常
提到印象深刻的事,林健芳说女儿十分节俭,“她的鞋子衣服烂了,都不要求我们买,一般我们要求她才会换新的。”
令黎紫熙印象深刻的是,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妈妈一直把我放在她心中特别重要的位置,比如说我那天偶尔提起喝汤,她明明自己不能喝,但第二天就替我煲了汤。”
学习
在学习中,黎紫熙会合理分配学习音乐和文化的时间,保持求知欲,并找寻学习的乐趣。她说:“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库又扩充了,尤其看到一个本来不懂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告白
母亲:在新的学年,随着自己的心,去努力学习,学得开心就行。
女儿:妈妈,谢谢你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照顾。
后记
耳濡目染
追随长辈步伐
7个月前,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浙江衢州女孩王逸君给钟南山院士写信“立志要当医生”;8月28日,她收到钟南山的亲笔回信。便笺上,钟南山院士用毛笔工整写着:“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
返院工作的江心医子弟、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海涛博士就是“投身杏林”中的一员。她在4代为医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萌生了对医学的热爱,立志帮助不育不孕的家庭圆一个生育梦。
“归属感、亲切感、关怀备至。”这是吴海涛博士返院工作的切身体会。她想对即将踏上学医征途的学弟学妹们说,本科是打下学医生涯基础的最重要阶段。“无论以后读硕士还是博士,或是做一个好医生,前5年一定要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在此,祝愿每一位学子,在梦想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也欢迎学子们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江门。
新闻推荐
江门市开展“文明规范停车宣传”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看到车上插着这样的气球,请注意规范停车
志愿者将气球插在倒后镜上,提醒车主规范停车。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梁佳欣)昨日上午,记者在五邑华侨广场停车场看到,部分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