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台山籍“飞虎队”成员及其家属捐赠的大批实物在刚启用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展出千余件文物讲述五邑子弟航空救国故事
叶玉芬通过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中的多媒体触屏介绍“飞虎队”中的台山子弟
五邑华裔“飞虎队”成员获得的部分勋章图/江门市委网信办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网信谭耀广
1941年8月,俗称“飞虎队”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昆明成立,24岁的江门恩平籍飞行员梁汉一作为“飞虎队”首批11名华侨飞行员之一回国参加抗日空战。自此,一段五邑华裔青年鹰击长空保家卫国的光辉历史拉开帷幕。
79年后的2020年,刚刚启用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展出了由江门台山籍“飞虎队”成员及其家属捐赠的大批实物,总数超过1000件。在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这些富含硝烟气息的展品,向侨乡人民“描述”了先辈航空救国的热血故事。
航空报国血洒祖国蓝天
在日前由江门市委网信办、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热血五邑人,可敬侨乡魂”追寻江门抗战印记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通过视频采访了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博士。据他介绍,在“飞虎队”组建和改编的不同阶段,侨居美国的五邑青年都担当了重要角色。如创建初期的270多名空勤、地勤人员是以祖籍江门五邑的华裔青年为主。而到了1943年,改编成美国第14航空队的“飞虎队”里,1500名地勤人员中95%是台山、开平、恩平等地五邑华裔青年技术人员。
大批五邑华裔青年投身“飞虎队”以身报国,与“航空救国”思想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生根发芽密不可分。台山市博物馆负责人叶玉芬介绍,五邑华人华侨一直是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的践行者。辛亥革命以来,冯如、朱竹泉、蔡师渡等航空先驱带动了华人爱国热情,随后五邑华人华侨在美国积极开办华侨航空学校,在美国和中国广东等地开办飞机制造厂,为早期中国空军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积累了丰厚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
在抗日战争期间,五邑籍飞行员中涌现了黄光锐、黄毓全、黄新瑞、陈瑞钿等代表性人物,不少人在与日寇的空中搏斗中血洒长空。叶玉芬说,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的英烈名录中,仅台山籍的五邑英烈就多达35人,黄毓全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第一位牺牲的华侨飞行员。
积极应征抗日九死一生
据叶玉芬介绍,1941年4月,美国组建“飞虎队”援华。五邑华裔青年积极应征入伍,根据各自条件,被分配到不同岗位服役。陈培灿说,如梁汉一、林民安等成为“飞虎队”飞行员,黎荣福成为“飞虎队”航空无线电报务员,林日新等成为地勤人员,还有甄崇运成为了一名特种通信兵。
虽然各自岗位不同,但他们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梁汉一在“飞虎队”服役期间于昆明、缅甸等多地空战中均有所斩获。其中1941年12月23日,日军用战斗机20架护航,掩护轰炸机54架空袭仰光。梁汉一和战友驾驶战斗机与日军激战,一举击落日军轰炸机15架,战斗机9架;甄崇运则作为信息中心主管,处理中美军队沟通的绝密信息,并深入越南敌后侦察日军动向等。
军旅生涯充满危险。根据甄崇运事后回忆,深入越南前,一名美国军医给了他两粒药丸,“如果被日本人抓住了,就立刻服下去,几秒钟就会没有痛苦地死去,这样可以避免遭受日军拷打。幸好我们顺利地完成任务,那两颗药丸没有派上用场。”而黎荣福则经历了38次“驼峰”航线任务,可谓九死一生。“驼峰”航线是为了向中国抗日战场运送物资而开辟的,黎荣福说,每次为了减轻飞机自重多带物资,连降落伞都没有配备。“航线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飞机升限不够,加上气候恶劣,很容易撞山。但为了躲避高速拦截的日军飞机,我们只能挨着山谷来飞。”在一次访谈中,黎荣福形容,他把每次飞行任务都当作最后一次,做好了回不来的打算,飞了38次“驼峰”航线后还能活下来,真的很幸运。
铭记历史展示家国情怀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飞虎队”的故事能够流传下去,五邑各地纷纷采取了不同方式来进行记录、纪念。
在日前的采访活动中,记者在台山市石花山风景区见到了一座六角形两层高的“飞虎队”纪念亭。纪念亭中心是一座花岗岩纪念碑,两侧面各绘有“飞虎队”的徽章。正面和反面则是用中、英文雕刻着纪念“飞虎队”的字样。据悉,纪念亭建成于1991年3月,由原“飞虎队”空军上尉、祖籍台山的梁炳聪等10多位美籍华人飞行员捐资,委托台山市海外联谊会修建。
而在8月30日启用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则展出了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日而购买的债券,“飞虎队”队员捐赠的军装和奖章,各种关于华侨抗战的资料和物品等,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勾勒出历史的原貌。“目前,博物馆内收藏了关于‘飞虎队’的文物过千件,每一件都是当年台山籍队员使用过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运用大量的文献、历史图片、文物实物图片、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示台山籍华裔队员伟大的家国情怀。”叶玉芬说。
新闻推荐
丰富多彩、惠民便民的阅读文化、购书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李嘉敏)“准备开学了,带小孩到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