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实验小学: 寓教于乐 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
开栏语
今年9月是广东省第1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江门市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目前长住江门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有9万多人。一直以来,江门市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江门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即日起,市委统战部携手江门日报社联合推出《五邑同心·民族团结看侨乡》栏目,宣传江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敬请垂注!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皇智尧
在蓝天白云下,一个由来自不同民族的13位学生代表组成的队列方阵高举着“民族一家亲”的标语,孩子们脸上满是笑容……当记者走进江海区实验小学时,立即被这样一张颇具特色的照片所吸引。这张在某年田径运动会上的抓拍照片,正是江海区实验小学注重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相融合,注重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无处不在的教育氛围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江海区实验小学创建于2018年,现有在校学生5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0人,约占学校总人数的14.5%,涵盖了壮族、瑶族、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自建校以来,江海区实验小学便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该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入开展多项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设立民族风土人情长廊等方式,真正做到了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了解了民族文化知识,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民族团结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该校校长容卓山说。
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我们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据容卓山介绍,为确保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江海区实验小学不仅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学习机制,还要求各班级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摸底调查清楚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并逐一登记入册,以方便后期有针对性地对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在容卓山看来,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厚的知识,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为此,近年来江海区实验小学始终坚持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会,帮助全体教师学习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理论政策,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让民族团结的教学理念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
要搞好民族团结,教育是基础。为此,江海区实验小学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上,组织学生一起学唱民族团结歌曲、学跳民族舞;美术课上,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民族服饰涂鸦或设计作品;高年级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学习民族武术……该校德育处主任黄少新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在加强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学科中。
除此之外,该校还坚持遵循各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学情攻坚,思政课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德育教育也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效。”黄少新如是说。
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友谊
走进江海区实验小学,不难发现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民族手工艺品等,同时该校还通过红领巾校园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渠道,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了一条民族风土人情长廊,让它成为全校师生的艺术交流平台,成为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容卓山表示,除颇具特色的民族风土人情长廊外,该校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班级文化评比、手抄报比赛、民族传统节日分享、校园运动会等,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传递给每位学生,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我在学校参加过"手拉手各民族一家亲"活动,主要是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各自所代表的少数民族服饰,同时还用我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汉语一起介绍自己,让同学们了解我们各民族的特色所在。”今年11岁的吴鉴潭是就读于江海区实验小学的一名苗族学生,早在2015年时,吴鉴潭便跟随父母从贵州老家来到了江门,尽管离家较远,但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却让她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了无尽的爱与温暖。
除此之外,江海区实验小学还以党支部为核心,组建了一支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小组,并先后为数十名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以实际行动为他们消除了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忧虑。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种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容卓山表示,今后该校将继续秉承“与学习生活相融相促”的教学理念,发掘新方式、新创意,以实际行动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8月24日,由江海区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子弟夏令营书法班结业,现场展示了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当天,老师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