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学位 大作战 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品牌 江门多渠道促进基础教育增量提质
实施“三二一”工程以来,江门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
杨兴乐摄
8月30日,位于江门市蓬江区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顺利落成开学,迎来700多名新生。据介绍,该校规划建设初中48个班、高中72个班,共计6000个学位。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落户是江门于2016—2018年间推进“三二一”义务教育书记工程的延续。彼时,针对江门中心城区学校建设赶不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特别是优质学位不足问题仍较突出的困境,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年内建成17所公办学校,提供优质学位约2.7万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优质学位是民心所向。数据显示,实施“三二一”工程以来,江门全市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其中新建公办学校22所、新增公办学位3.26万个,新建引进民办学校7所、新增学位2万个,包括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等名校在江门建立校区。
今年年初,江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实施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规模,促进基础教育增量提质,鼓励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发展。
如今,伴随着一系列“零门槛”、全放开落户政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江门城区的学位供给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当下以及未来,江门将如何破局解决优质学位紧缺之困?
●南方日报记者黄烨倩通讯员李月清
办学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与名校合作办学
9月开学季,基于“区校共建”“名校带新校”的办学模式,江海区景贤初中、江门一中附属小学和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如期招生办学。在2018年超额完成“三二一”工程的基础上,江海区(高新区)直面区域教育短板,继续加码,先后引进景贤学校、五邑大学、江门一中等品牌名校的资源,优化区域教育布局与基础服务配套。据介绍,上述三所学校完工后预计新增4620个优质学位。
“近几年来,一些品牌名校的建成落地,如"景贤""一中""五邑大学"等本土名校资源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江海区居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尤其是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的建设,将为我们的孩子就近入读名校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市民张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弥补区域内优质学位不足的问题,江海区(高新区)继续延续“三二一”工程的办学理念与机制,引入社会资本,通过采用“交钥匙”的建校模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义务教育增量提质。例如,区属公办学校江门一中附属小学、江海区景贤初中均由社会资本投资,建成后交由区政府统筹,分别与江门一中、景贤中学合作办学。
与其他市(区)一样,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的背景,江海区(高新区)此举旨在满足城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整体上看,江门市学位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由于生源分布不均匀,目前城区学位供给面临一定的压力,部分农村学校规模正在逐渐缩小。
江门市政协委员、培英高中教师刘品德认为,随着一系列“零门槛”、全放开落户政策的推进,预计江门各市(区)的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做足准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学校建设及优质学位配给力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区入学需求。
7月中旬,蓬江区教育部门前瞻布局《江门市蓬江区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内投入约42.25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15所以上,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1万个以上。
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基于当下蓬江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点研究和调整旧城区中小学、滨江新区、杜阮镇和江门人才岛的教育布局,着力加强人口密集、城镇化发展方向的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江门市教育局透露,在完成“三二一”工程的同时,各市(区)政府陆续编制了2018—2022年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对学校建设需求进行了布局,并计划下一步指导各市(区)政府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现行规划进行优化修编,重点研究和调整旧城区中小学的教育布局。
师资力量
推行员额制教师实现同工同酬
伴随着一批新学校的建成,江门多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师需求缺口。临近开学,仍有不少学校在朋友圈广发教师招聘启事,求贤若渴。
“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起来以后,教育部门下一步要做的是师资力量的配备,也就是软件方面的投入。”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一中校长蓝斌表示,“三二一”工程聚全市之力,推动一批新学校的建成,有利于解决眼下的优质学位紧缺之困,但如何有效发挥该工程聚焦教育的影响效应,则需要引进更多好教师。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的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蓬江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江门市政协委员黄苑香指出当前该区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缺编多,临聘教师队伍庞大、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等短板。
对此,蓬江区教育部门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在编制总控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深化员额制教师管理制度,构建在编教师、员额制教师和临聘教师三支层次有序、结构合理、多元流动的教职员队伍,构建以在编教师、员额制教师为主,临聘教师为辅的教学力量。与此同时,根据省、市每年的编制调配情况,该区拟在三年内招聘419名在编教师、600名员额制教师及950名临聘教师。
“在当前编制不足的情况下,推行员额制教师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同工同酬原则,吸引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更好地稳定教师队伍。”黄苑香说。
与此同时,蓝斌建议,在完善新学校建设过程中,还应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步提高教师的待遇,方能留住人才,“集中力量办教育,这是"三二一"工程给我们的经验,它需要教育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
记者从江门市教育局了解到,当前江门市正针对“青年后备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名教师培养”开展培训,并制定了未来三年的教师培养行动计划。其中,在中学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方面,计划用三年时间系统提升全市190名中学校长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方面,今年将启动初中乡村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通过三年时间培训乡村初中学校骨干教师450名,分年度分批分学科开展,每年培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共150人。
“结合县管校聘改革,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编制的核定,结合新扩建学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原有学校的生源等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配调整、合理调配教师,并通过加大教师交流的方式,满足新扩建学校的教师需求。”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
管理运作
发展民办品牌教育形成良性互补
9月1日,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下称“江门一中附中”)将迎来首批300名初一学生,这意味着江门本土品牌民办学校的崛起。“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江门一中附中不仅是民办学校,而将是定位高端的本土品牌名校,反映了江门人的教育改革创新精神。”该校筹建办公室主任戴旌说。
作为一所非盈利民办中学,江门一中附中系由江门一中和江海区政府合作共建,一期办学规模规划36个教学班,其中公办班主要面向江海区招生、民办班面向五邑地区招生。例如,首批300名学生中有100人为区属公办小学应届毕业生。
戴旌介绍,依托江门一中优质教育品牌和管理团队,学校运行首年将按照“三个一部分”高标准配备师资,即一部分从江门一中选派,一部分从社会上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一部分从985、211高校招聘。此外,该校还将聘请国家级优秀辅导员,带领教师进行有效教研,精准教学。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更具危机意识。一所民办学校的教育品牌能否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能否继续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教学团队、教育理念、课程设计等,还受到每年中考成绩、高考成绩的影响。”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校长虞力强说,“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方针,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
近年来引进的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江门市广雅中学、江门市新会区广雅学校、江门市新会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国语学校、台山碧桂园学校(高中部)和鹤山市昆仑学校相继落户江门。今年秋季,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江门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建成招生,为该市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虞力强表示,民办教育的进入,可引发鲶鱼效应,搅动一潭死水,打破原有沉闷的局面,增加公办学校的危机感,激发斗志,“另一层面,品牌民办学校进入以后,也有利于留住优质生源。”
“江门一中附中的开办有利于留住本地优质生源,也有利于保持本地优势品牌,重树教育信心。”戴旌表示,办好属于江门人的民办名校迫在眉睫,有利于打破生源外流的局面,留住头部尖子生,建设支撑小学到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优质民办教育品牌,与公办教育形成良性的互补和对接。
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进一步落实以县(市、区)为主、属地管理、统筹发展机制,以县(市、区)中心城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民办学校,确保满足本行政区域的优质民办学位需求。
■专访
江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璐: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下一步,江门将积极引导教育投入向基础教育倾斜,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公办高中生均经费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针对江门如何破解优质学位紧缺之困,江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璐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财政投入不足是主要瓶颈
南方日报:幼儿园、中小学增加学位并不是一件易事。以“三二一”工程为例,17所学校的建设主要克服了哪些困难?
张璐:根据江门市委、市政府“拿出最好的地段办教育”的要求,我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三二一”工程——利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17所学校建设,总占地约765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投入约18亿元,提供优质学位约2.7万个。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江门全市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克服了融资难、工期赶、教师编制短缺、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一是各地成立了“三二一”工程推进领导机构——由市(区)委书记担任第一负责人,市(区)长担任执行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题研究工程推进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二是各地积极采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慈善资金支持”的综合融资模式,以解决建校资金压力;三是督查创新成立“三二一”工程协调小组,采用“三不三直”的督查方式,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面问题、直接督查。深入一线、下到工地、看到真情况、发现真问题;四是配合开展教师编制情况调研,全市“一盘棋”,统筹编制使用。
南方日报:落实省政府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江门当下还存在哪些瓶颈有待突破?
张璐:要突破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财政投入不足方面。虽然江门市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逐年提升,但确实还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江门将积极引导教育投入向基础教育倾斜,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公办高中生均经费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全市已成立53个教育集团
南方日报:江门在创新办学模式方面有哪些突破性做法?社会资本进入的情况如何?
张璐:国家和省十分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出台的《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将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学区或集团化办学管理。近年来,江门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优质品牌效应,涵括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各阶段,带动了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整体发展。
目前,江门全市已成立的教育集团(不含引进的民办教育集团)有53个,其中市直3个、蓬江区8个、新会区13个、台山市18个、鹤山市7个、恩平市4个,纳入教育集团的有60所幼儿园、210所普通中小学、12所中职学校,分别占各学段学校总数的9.5%、40.5%、63.2%。
其中,蓬江区立足各教育集团实际,多措并举保障教育集团稳健运行,建立了“3+4+5”的策略,加快集团化办学融合创新;鹤山市以“优质品牌特色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初中学校”“生本特色学校”为主题,组建了“思政示范”“生本教育”“体艺特色”等特色集团办学;台山市通过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与教育教学管理的传帮带,实行管理同步、捆绑考核的集团管理模式,既拉动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发展速度,又进一步激发了领衔学校的发展动力。
在引进、扶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江门先后于2016年出台《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试行)》,2018年印发《关于江门市区民办教育用地出让工作意见》等文件,切实落实民办教育用地分类扶持、加大财政公共资金投入、优惠民办学校税收、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民办学校管理等方面政策。
在民办教育的管理方面,江门主要实行分类管理方法,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以公益为导向,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无论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是营利性民办学校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南方日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更加迫切。江门下一步将如何办好优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璐:江门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优质高中提质扩容工程,完成学前教育“5080”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强师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动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继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度;继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学校体育美誉劳动教育工作。
新闻推荐
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专业村、专业镇公布 江门市36村2镇入选
江门日报讯(记者/毕松杰)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