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劲用时光创作盆中“山水世界” 一盆一风景 一景一世界

江门日报 2020-08-16 08:50

陈家劲正在修剪盆景。 陈家劲创作的盆景作品《雄姿英发》。 作品《上下五千年》荣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林博览会特等金奖。 还在博艺园培植中的盆景。 东仓里美术馆馆长黄瑞剑向来宾解说美术馆2020年夏季馆藏精品展作品。 扫扫二维码 看新闻视频

立体画、无声诗、活化石,是对盆景的美誉;小中见大、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盆景的特质。

江海区东海路,隐藏在曲径通幽处的随缘博艺园盆景园,摆放着上百个造型各异的盆景,经过艺术构思和技术加工,构造出移天缩地的山水景观,浓缩在浅盆中、几案上,盆盆独具匠心、神韵各异,俨然一幅幅立体山水画,彰显着主人的匠心独具。

用一双巧手打造出这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的主人,就是陈家劲。

陈家劲是盆景行业的新人,但也是老人,虽然他今年只有30多岁,但却已拥有十几年的盆景经验。从10岁时第一次接触盆景,便一发不可收拾,把所有心血都投入在这些植物身上。“盆景是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只有把它推广出去,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它,把好的东西传承下来。”陈家劲说。

结缘

从小就对盆景有特殊情愫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相信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被陶渊明的田园诗那种悠闲雅致的生活所打动过,但工业时代桃花源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文人心中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已经很难找寻,建一座园林更是不再可能,但却可以育一盆盆景:一盆成田园,一木入山林。

受父辈影响,陈家劲从小就对盆景有着特殊的情愫。父亲陈万均在新会经营着一个小盆景园,年幼的陈家劲经常去园里玩耍,看父亲打理树头,他在一旁帮忙打打下手,慢慢地陈家劲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那时候我爸并没有特意跟我讲解盆景的相关知识,只是由着我在盆景园里到处看,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觉得有些盆景看着很舒服,看多了也就慢慢开始思考,怎么样的盆景才算是一个好盆景。”耳濡目染下,陈家劲不再满足于只是在盆景园里打下手,而是开始参与创作盆景。15岁那年,陈家劲就已经带着作品参加展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父亲的盆景园帮忙打理经营,从那时起,陈家劲彻底走进了盆景世界。

园林被称之为微缩的山水,而盆景又被称为浓缩的园林。好的盆景作品,存世独一盆,造型有姿,立意有境,可养可赏,足不出户可观自然景色。

陈家劲认为,盆景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多层次文化修养的综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只在技法形式上追求标新立异,就不能产生无声润物、沁人心脾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陈家劲介绍,盆景的造型有的取自古画中的造型,有的取自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但盆景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自然,而是源于自然,发展于创新。“在培育过程中,要给盆景注入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意境,又必须尊重它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栽培和修剪,里面浓缩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陈家劲说。

“好盆景中的植株,根基健康且稳重,给人深扎泥中的观感。再赏身段,主枝干有摆动、有曲线,呈现螺旋上升的灵动态势,显示主人花了心思,又不失自然。接着赏枝托,枝桠飘逸灵动不呆板,枝条走向明显各有变化,如蛇如龙不尽相同。最后赏枝爪,枝爪是枝条的末端,连带叶子分布均匀,整体过渡自然且有层次感。”陈家劲表示,最重要的是能在作品中感受到空间性和时间性。“空间性是宏观景物的微缩表现,时间性就是要从作品中感受到沧桑感。”

陈家劲认为,好的盆景作品是展现盆景匠人心态与理解的一个造型,他做出的盆景多属岭南派,该派别善用修剪但又注重不露刀剪痕迹,或通过“蓄枝截干”呈现雄踞一方的大树缩影,或通过“脱衣换锦”展现枝条的写意潇洒;同时,吸取西方绘画中的比例、透视等要素,让盆景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趣味;此外,更学习现代的装置学,用西式铁架配合中式盆景,别有一番趣味。

专注

精心呵护两代人的作品

如果说随缘博艺园盆景园是陈家劲的私家花园,那么同样也是陈家劲给自己做的“牢笼”:自从变成职业盆景师后,陈家劲便被盆景园中数百盆植物“囚禁”了——没有外出的时候,陈家劲几乎每天都要守在这里浇水、剪枝、施肥。

“盆景是一门造型艺术,其养、修、定型考验一个盆景爱好者的定力和传统修养,一般人还真养不好盆景,能将盆景艺术玩得炉火纯青,那绝对不是一日之功。”陈家劲说。只见他一边果断地将多余的枝条剪掉,一边将铝丝沿着枝杈一圈圈缠绕起来改变造型。不一会,一盆造型美观的盆景就有了初始模样。

对于盆景人来说,盆景是一门“雕刻”时光的艺术,时光赋予了盆景作品全新的生命力,但却对创作者明码标价,“从观察构思、疏剪打理、攀枝造型、养护施肥、阶段定型,完成这些过程就至少要七八年时间,盆景才初露雏形。”陈家劲说,每个作品的成型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时候甚至可能等到创作者白发的时候才可能初具雏形。

对于陈家劲而言,意义最为特殊的作品当属《千峰凌翠影》,这是陈家劲和父亲陈万均共同创作的一棵榕树盆景,树根的派生形成网络状的关系,突出的新枝干又像新生的小树,组合在一起高低错落,互相关联,又各自成峰,形成犹如“小鸟天堂”般的整体关系。更令人感慨的是,该盆景已经陪伴了这对父子足足20多年。“我父亲养了十多年,我又接着养了七八年,最终才得以呈现出这个让人满意的效果。”这20多年,父子俩几乎每日不断地照料,淋水、拔草、修剪、塑形,其中感情难以用金钱衡量。

培植盆景需要投入,才能达到与对象之间达成默契,让眼中的对象和手中的剪刀合一。作品的完成,是创作者匠心的付出,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要用心精挑细选;一锤一凿,一剪一裁,皆为费神冥思苦想。

传承

匠心守护传统技艺

制作一盆形状美观的盆景容易,但要做出精品却不易。“盆景制作要未做意在先,构思在前做在后,在制作中进一步完善构思,最忌讳急功近利。”从开始的不懂到逐渐成长为受圈内人认可的盆景制作艺人,陈家劲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摸索,才得以积累出深厚的盆景培育功底。

“做盆景是一门艺术,这个行业不仅需要脑力,还需要体力,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从小苗的塑形到成品的修剪,它需要盆景艺人沉下心来去创作,做到"胸中有丘壑",急不来。”同时,陈家劲也坦承,做盆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有过失败、反反复复的过程。

“做盆景很难,要吃苦耐劳,更要在提高盆景的审美上不断学习,这是一个等待与陪伴的过程,不管多耗时费力,我都会做下去。”陈家劲认为,工匠精神就是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哪怕几十年专注一件事也要精益求精。

天气晴好时,陈家劲的盆景园里就会迎来一批批参观盆景、学习制作技艺的爱好者,还有一些盆景发烧友,陈家劲总是耐心讲解养护要领,带领大家观摩修剪技艺,因为他的毫无保留,但凡初学爱好者遇到难题时都会想到找他帮忙,有的直接把自己的问题盆景搬来让他重塑,而他也从不推诿。他的内心其实有个小小的“私心”:希望自己的盆景园之于其他人,能像父亲的盆景园之于自己,可以在别人心里种下一颗关于盆景的种子。

对于陈家劲而言,每天对盆景园内的数百盆盆景进行修剪已经成为习惯,他与盆景的这场“马拉松赛”仍在继续,甚至需要一生的时间。

蓬江区白沙街道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落户东仓里美术馆

近日,蓬江区白沙街道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在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举行。蓬江区关工委、白沙街党工委、白沙街关工委、江门市世纪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等部门单位的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社区的家长、学生参加了活动。

蓬江区关工委主任陈圣荣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为青少年教育实践搭建了一个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并冀望青少年能够积极到该基地感受学术氛围和艺术气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增加社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挂牌仪式结束后,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馆长黄瑞剑向来宾们介绍了美术馆的馆情馆貌,让关工委及家长和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解基地文化。最后大家来到讲学馆,开启了在“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的“第一课”,家长和学生们认真聆听了黄瑞剑带来的《谈谈家风家训》主题讲座,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意义,获益匪浅。

此次挂牌是蓬江区关工委、白沙街关工委及东仓里美术馆联合,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举措,让广大青少年接受良好的美育和国学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了一个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和城市宣传文化窗口,将有力推动学生教育由校内走到校外,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由理论转向实践,开创青少年教育实践的新局面。

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讲座活动,或结合展览在馆内开展专题讲座,或走出美术馆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科普讲座,或立足本土展开特色地名文化讲座,是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社区科普大学基地、人文社科基地、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是全民终身学习先进单位,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城市宣传文化窗口。未来,该馆将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向全社会、全年龄段的人普及艺术和生活美学,从书法讲座到非遗、茶道、地名文化、曲艺、文学的欣赏和普及等,呈现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多维度的公教活动及课程培训,打造融多元艺术教育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服务综合体”。

(文/图王建华林凤萍)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王建华

文/朱磊磊图/林立竣

视频/林立竣

新闻推荐

以“初老”服务“长老” 礼乐社会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接地气

义工队队员为村里的长者过生日。“节目精彩、水果新鲜,蛋糕很甜,义工态度很好……”近日早上,在江海区礼乐威东村党建公园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