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产业“牛鼻子”撬动乡村振兴 开平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百姓奔小康

江门日报 2020-08-12 08:34

大沙镇大塘面片区乡村旅游综合体成为“网红”,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鱼菜共生项目不仅提高产量,降低蔬菜种植成本,还能提高种养户收益。 大沙河水库旁茶室正接待来客。

8月3日,在开平市举办的2020年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上,总投资39亿元、占地面积约233万平方米的开平“航天田园”侨乡生态田园综合体落户在塘口镇冈陵村,该生态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预计年营收约5亿元,税收25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村民约1000人创收、创业、就业,预计每名村民每年将增收3万元以上,促进开平市城郊地区和连片乡村区域的农民创业增收,做强集体经济,形成开平市城乡统筹、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航天田园”仅仅是开平市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

产业可谓是乡村发展的“牛鼻子”,产业兴盛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开平市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乡村绿色产业、融合“农文旅”产业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路径、传统产业植入新技术新业态培育新产业等多措并举,新农村涌现出“产业潮”,开平市通过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持续夯实培固支点,逐渐撬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助力百姓奔小康。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敖转优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乡村绿色产业

走进大沙镇岗坪村茶园,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绿油油的茶树映入眼帘,层层梯田绕山转,一排排绿色的叶子开满茶园,放眼望去,尽是村户弯腰采摘茶叶的忙碌景象。

茶叶作为大沙镇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成功打造“大沙天露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大沙里”“天露仙源”“大沙红”等茶叶知名商标;大沙里品牌茶叶连续两年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天露仙源”品牌荣获广东名牌产品,大沙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据统计,该镇有6个村委会大规模种植茶叶,有注册茶企业14家,茶叶种植合作社8个,茶园种植面积10200亩,年产干茶200多吨,年产值6000多万元,涉茶农户210户,茶农年均增收达3万多元,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大沙镇是距离开平市中心最边远的乡镇,作为唯一限制工业、保持原生态的乡镇,该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开平市乡村振兴规划中,大沙镇的发展方向是以茶为主轴、以高质量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休闲、观光、度假三合一的茶园小镇,通过发展高质量农业、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开平市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大沙镇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居民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重点打造“茶叶、水果、蔬菜、油茶、南药”五大产业基地,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通过结合各村土地资源条件和传统耕种习惯,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引导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初步形成了“岗坪茶叶”“星山贡柑”“新星梅果”“大沙麦菜”“联山百香果”“西湾油茶”“蕉园蔬菜”“沃富南药”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据统计,目前,该镇种植贡柑面积已达6000多亩,青梅2000多亩,百香果、青枣等特色水果1600多亩,蔬菜1500多亩,油茶和南药各500多亩。

积极培育新产业

产业植入新技术新业态

在巩固延伸传统产业基础上,开平市立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通过以传统产业植入新技术、新业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广鱼稻轮作、鱼菜共生等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在开平市春晓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春晓合作社)的自营基地里,有60亩田地被开辟为“鱼稻轮作”的试验田。试验田里,早稻期养鱼、晚稻期播种,探索有机免耕种植模式,以产出更优质的丝苗米。自成立以来,该合作社一边研究推出优质杂交稻品质,一边延长稻谷加工销售产业链,增加社员农民收益。

春晓合作社社长梁伟明介绍说,旗下的社员其耕地遍布开平市各镇,人数约80人,都是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大耕户。目前,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主,品种为丝苗米,总体种植面积为15000亩、年产量达1900万斤。

“加入我们合作社以后,农户可以享受"保底价、不设上限"的收购价格,保证他们在不亏本的情况下还能获得基本利润。如19年晚稻的市场价格跳水,我们实施了1.05元/斤的保底价。”梁伟明说,“此外,我们还为社员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一些优质稻谷品种”。

“在丝苗米种植方面,我们打算推出一个比"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公布标准更高级别的品种。同时,在栽培种植方面,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梁伟明表示,“鱼稻轮作”便是尝试。

与此同时,记者还走进位于苍城镇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探索“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鱼菜共生系统背后的秘密。

蔬菜是水培的,涓涓细流通过循环系统,在水池与管槽间流转。往水池抛下一把干蝇蛆,一群草鱼跃出水面,争相进食。

鱼菜共生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鱼菜共生将养殖与栽培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技术,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协同共生,最终打造出“一水双收”的效果。

“鱼菜共生是一个循环农业项目。”该负责人介绍,鱼菜共生项目效益较好,运用了立体栽培模式对蔬菜进行气雾栽培,不仅提高了产量,同时也降低了蔬菜的种植成本,提高种养户的收益。

“农文旅”结合

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路径

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佳木葱茏,鲜花烂漫,屋舍俨然,一排坐落在大沙河水库旁边的茶室门扉轻掩正待来客……昔日破旧的小村庄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绽放,大沙镇的大塘面村,经过美丽乡村项目的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欣赏大沙河水库亮丽风景的一个新景点。

“农文旅”有“品”有“闲”两相宜,“诗”和“远方”互为风景。近年来,开平市致力做好农文旅结合文章。以“农旅”“文旅”融合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批与旅游相结合体验观光园。

据大沙镇农办负责人冯韶旭介绍,大沙镇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如今已基本建成大塘面片区乡村旅游综合体,今年3-4月油菜花开期间,节假日单日游客达四五千人,累计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

同时,大沙镇建设“两山”碧道和“+里花溪”,打造鹤州水乡精品旅游线路和“茶香果甜”体验游线路串起大沙的美丽生态和重要旅游节点,鼓励农户发展农业采摘园、农家饭和乡村民宿等,探索独具特色的大沙乡村旅游新模式。目前,正在建设中“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综合体项目,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推广、观光旅游、DIY亲子体验、研学教育、休闲养生功能为一体,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正式开园营业;正在规划的岗坪村“天露仙源”观光茶场与“通二梁”公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融为一体,成为集红色教育、茶园观光、采摘体验、户外运动多功能一体的重要旅游景点。

此外,在开平市“农文旅”项目遍地开花,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近日,赤水镇首个乡村民宿——“红楼”度假酒店正式开门迎客,成为该镇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旅游重镇塘口镇,如今民宿现时有5间民宿在营运,另外还有4间正在加紧建设中;赤坎镇石溪村,正在积极洽谈一个休闲农业项目,该项目主要发展观光式、体验式农业,后续的乡村产业规划包括民宿民居、特色餐饮……

近年来,开平市精心策划、科学规划,逐渐打造一批建设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农文旅项目基地,并以侨乡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农文旅产品设计开发的品位和档次;同时加强文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创建品牌,以丰富的农文旅活动形式和产品吸引游客,探索农村产业融合新路径。

新闻推荐

开平市依法保护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落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联动机制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通讯员/谢葆兰)记者日前获悉,开平市积极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今年上半年,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