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按下“加速键” 枢纽经济铿锵乐章即将奏响

江门日报 2020-08-05 08:20

新会枢纽新城将依托高铁站点辐射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岛、科创孵化园等聚落。 珠西枢纽新城在连接粤西与珠三角中发挥着“一接一传”的重要角色。李欣摄

这个夏天的新会,充满了希望。如今,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按下“加速键”,开通在即。未来,江门站将助推一片区域乃至一座城市提升自身能级。珠西枢纽新城的诞生,正是依托江门站从而成就新的产业增长点,枢纽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展望未来,珠西枢纽新城必将奏响枢纽经济的铿锵乐章。

“未来,珠西枢纽新城在连接粤西与珠三角中发挥着"一接一传"的重要角色。整个新城无论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还是科技创新发展,都会给大家带来大城市级别的体验感。”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亮棠满怀希望地说。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张奕维(署名除外)

A先有枢纽后有新城做好粤西门户角色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江门被赋予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任务。依托珠西枢纽带动周边枢纽新城的整体开发建设,打造成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战略支点。

“珠西枢纽新城,顾名思义,先有枢纽再有新城,我们当初构思新城规划时,是以枢纽站作为根本立足点的。”周亮棠介绍。

珠西枢纽新城研究范围19.6平方公里,其中控规编制范围11.8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2.7平方公里。

据了解,珠西枢纽新城从概念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重任,这源于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所拥有的“强磁场”。

作为珠西枢纽新城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江门站建设已全面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内将投入使用。江门站是集国铁、城际、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功能和商业开发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将汇聚深茂铁路、广珠城轨、珠江肇高铁、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广珠铁路以及江门城市轨道等多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后,向北直达广佛核心地带及郑州、北京,向南至珠海、澳门,往东到香港、深圳、厦门、上海,向西至贵州、广西、海南。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路网将使江门站成为真正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珠三角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门户的重要功能。江门站启用后,与全国铁路网形成互联互通,配以长、短途客运,将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它促使江门的1小时生活圈首次跨越珠江口,覆盖了环珠江口包括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主要地区,简单来说,江门可以更方便地到经济发达地区。”周亮棠介绍,依托珠西枢纽新城特殊的地理环境,未来江门将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协同分工,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湾区,江门在其中承担着连接粤西与珠三角的“一接一传”的角色。“一接”指的是东接广、深、港、澳创新产业,“一传”指的是把产业传送到粤西和我国大西南。

“珠西枢纽新城将扮演粤西门户的角色,承接广、深高新产业转移,协同佛、珠与珠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形成错位发展,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同时接收来自港澳的辐射,以深圳珠海等为支点,将港澳的金融资本、精尖技术等资源,以江门为中枢,辐射到大西南。”周亮棠说,这也是珠西枢纽新城发展的一个动力所在。

B生态优先确保高品质的枢纽城市空间

周亮棠介绍,整个新城规划构思主要内容依托生态优先、产站促城等思路设计,控规及城市设计相结合,从城市设计导则、控规用地控制到建设实施导控3个阶段层层深化,建立实施导向的“一体化、全流程”的设计框架,确保高品质的枢纽城市空间。

新城紧扣“枢纽站点+蓝绿水网”两大场地特色,突出生态优先,凸显生态优先、水城共生的设计理念。新会枢纽新城将保留小鸟天堂、纵横水网等生态敏感空间,框定城市发展边界,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保育。新会区作为全球性候鸟迁徙走廊节点,发挥基地自有的海绵生态优势,通过区域EI生态格局技术分析,明确调蓄湖规模和选址,构建小鸟迁徙水乡特色的三级绿化廊道。突出圈层式布局,打造“T轴、一核、五片”的功能结构,整体呈现北密南疏、水城交融的空间形态。

突出产站促城方面,新会枢纽新城将依托高铁站点辐射效应,合理控制与引导高铁场站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建设功能、空间景观等,促进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提出“珠西芯枢纽、侨都中门户、美丽湖滨城”的总体定位和四个产业主题:西江交通门户支点、先进装备技术交流中心、5A级鸟类湿地商务旅游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合理布局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扩容产业用地,形成企业总部岛、商旅休闲湾、科创孵化园、商住混合区四个特色鲜明的活力聚落。

传承文脉,塑造侨都特色风貌。联动梁启超故居、圭峰山等形成“文化珠链”。沿思成湖水系控制滨水界面,规划控制两条景观视廊,实现山、水、塔相望。延续五邑乡土记忆,将梅江村微改造成为承载岭南乡愁的新会天地。提出一套“葵树云亭+”矩阵的公共艺术样板,融入特色活动空间。未来,珠西枢纽新城将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引领大湾区休闲驿站,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汇集枢纽千万客流的优势,打造旅游集散中心,注入文化博览,引进星级酒店、生态旅游、创意消费等旅游服务功能。未来远道而来的游客,首次踏入中心城区,将会带来极具新会特色的观感体验。

C创新特色兼顾本土特色和生态技术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通达之地,富之聚集,品质提升。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推动城市化进程早已被奉为金科玉律。届时江门站也将成为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相对于省内其他轨道交通枢纽,依托江门站为支点的珠西枢纽新城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周亮棠表示,新会珠西枢纽新城将通过“公共中心+产业触媒”“站城一体+步行缝合”“本土特色+精细设计”“水体选址+水面计算+水岸设计”“控规低碳指标+绿色建筑指引”等创新特色进行设计。

“公共中心+产业触媒”的紧凑复合用地布局,避免传统高铁新城单一粗放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高铁新城选址偏远、有城无产的粗放蔓延模式,结合珠西枢纽紧邻新会主城、中车轨道产业园的选址优势,强化城市综合中心职能与轨道相关的科教研发专业化功能,强调用地复合性与专业性并存,同时面对外部环境动态的不确定性,预留弹性单元。

“站城一体+步行缝合”的综合交通链接,避免传统高铁新城聚焦铁路建设的交通组织方式。改变传统客站更多关注站点本体及铁路轨道建设、平面接驳为主的交通组织模式,注重枢纽场站综合体一体化开发,高效运用城市上层空间填充多元功能,通过地下、地面和周边建筑综合体的一体化设计,贯通二层平台、地下通廊、地面广场等设施形成网络化的立体步行系统,促进站域行人漫游,通过“零换乘”设计实现立体疏解分流。

“本土特色+精细设计”的公共空间品位价值创造,避免传统高铁新城单纯关注物质空间的蓝图规划。改变传统高铁新城重物质空间轻人文味道的规划模式,强调本土元素在城市空间细节的映射与再生,通过提炼葵林、湿地、侨人、水乡等地域特色元素,全方位融入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公共艺术、绿化等精细化设计,塑造有情感、有味道、有温度的魅力新城。

“水体选址+水面计算+水岸设计”生态维育技术应用。针对场地内地势低平、内涝隐患等问题,规划创新应用雨洪管理技术,结合GIS淹没分析,应对50年一遇洪水,合理确定调蓄湖水面面积与选址,建立“1大+4小”调蓄湖生态基础设施。结合湖岸、河道海绵生态化改造,引入下凹式种植池、植被浅沟、水体驳岸植物带等,进一步减少雨水径流量。

“控规低碳指标+绿色建筑指引”生态管控技术应用。从建筑布局控制、建筑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构建生态低碳规划指标体系,对厂房、办公、科研、文化等建筑分类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指引,引导建筑引入屋顶绿化、底层架空、立体遮阳等绿色技术。

新闻推荐

了解外贸形势规避出口风险

刀剪产品出口合规培训班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