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社工中心组织开展社区活动、提供家属培训、进行上门探访 筑起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之墙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形式发生转变,精神心理问题与社会安全稳定、公众幸福感受等问题交织叠加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恩平市建设“平安恩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源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门市是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恩平市作为其中一分子,今年以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民政部门通过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恩平市崇德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下简称,崇德社工中心)协助开展相关服务。该中心针对服务家庭及对象组织开展有效的社区活动、家属培训、上门探访等,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减少社会歧视,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成员压力,有效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开展上门服务
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自尊心弱、缺乏社交、生活压力严重负荷,这是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为了让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打开心扉,打破交流屏障的“冰山”,崇德社工中心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合适的服务方案。
“我们扎根恩平从事社会工作多年,通过数据和经验分析,不同类别的人群需要的服务更加要求精细化。”社工岑捷荣介绍,为了更好地融入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并获得其家人的配合与支持,今年以来,崇德社工中心根据服务经验,对居家养老及康复治疗工作方案做了修正。
其中,有关负责对接精神障碍服务对象的社工,利用自身资源积极链接整合,为服务对象策划提供多元化服务,先从精神生活层面入手,打开交流困难的缺口。例如,开展“一个观众的剧场”、政策宣讲、“爱心外卖”等上门服务,以此全面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品质,同时给予他们心灵的温暖与精神的抚慰。
“绝大部分精神障碍者或者非常自闭,不爱说话,或者肢体上行动不便,没办法与外界交流,没有精神食粮。在精神生活方面满足他们了,对往后开展其他服务很有帮助。”岑捷荣说。
精神障碍患者是社区的特殊困难群体,保障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是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工作。为此,崇德社工中心联同恩城街道有关社区的干部、精防医生组成三人关爱小组,为恩城街道45名精神障碍服务对象提供入户探访、电话探访和相关帮助,筑起疫情防控期间精神障碍患者的保障之墙。
吴远(化名)的儿子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每月由妻子前往医院协助领取精神药物。疫情初期,吴远一家不能正常出门,家中的精神药物库存告急,他们很是焦虑。三人关爱小组通过电话和上门探访,了解到吴远一家的困难后,安抚他们的情绪,并由精防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病历与医院药房取得联系,顺利为患者开了药方。三人关爱小组根据药方将精神药物送到吴远家里,叮嘱患者注意服药规律、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嘱咐家属做好监督工作。“照顾儿子本来就不容易,疫情防控期间,有了社工的帮助,让我轻松了许多。”吴远说。
据统计,自服务项目开展以来,崇德社工中心共为精神障碍服务对象提供电话探访180人次、入户探访45人次,协助6名服务对象解决取药等生活问题,累计上门探访服务对象超过1000人次。
策划社区活动
打造特定社交平台
社交活动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在生活上有家庭,在精神上有组织,人才能感受到归属感。为了让精神障碍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有特定的社交平台,更好地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崇德社工中心邀请相关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组建了项目服务微信群,通过群信息分享扶持政策申报、康复治疗技巧和社区活动通知。
“社交活动能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打开一扇接触外界的窗户,让他们有更多朋友,就算是陌生人也好,有了倾诉和学习的对象,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社工冯俊亮说。
去年中秋节,微信群发布了第一条社区活动信息——崇德社工中心联合新塘社区大党委及其成员单位开展“爱心月饼,与你团圆”中秋节慰问活动”。社工们采购原材料,在服务中心手工制作月饼,并把月饼送到社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家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情和温暖。
去年10月29日,崇德社工中心举办“点亮希望,温暖同行”社区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精神健康意识和抵御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倡议社区居民关注精神卫生,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今年1月16日,崇德社工中心开展“文明社区幸福梦,和谐家园邻里情”新塘社区迎新春暨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游园活动,推动社区居民与精神障碍患者搭建交流平台。
今年6月,结合恩平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契机,崇德社工中心举办“创文再出发,健康大篷车”巡回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精神疾病。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崇德社工中心通过一系列社区宣传活动、爱心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渐摘掉“有色眼镜”,正确看待、善待身边的精神障碍患者。“活动中,我们尝试邀请一些服务对象前来参与,通过活动,减少社会歧视。社区居民的思想也慢慢转变,接纳了精神障碍患者。”岑捷荣说。
吴匀(化名)一家是一个单亲家庭,育有一儿一女,她虽然患有精神障碍,但能正常与人交流、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吴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是做酒店服务员的,但很少有酒店会长期请我,幸好有社工不断给我找渠道,开导我、帮助我,我才能放下心里的包袱,重新去找工作。”她说。今年5月,吴匀找到了一份酒店的兼职,并工作至今。现在,她每个月能领到上千元薪酬。
“酒店有自己的顾虑,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例如他们需要定时吃药,药效会令他们犯困,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找到一份时间合适,而且愿意请他们的工作,挑战性很大。”冯俊亮说,现在企业的普遍接受能力提高了,在宣传工作及政策扶持之下,崇德社工中心已成功介绍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到企业工作,这是社会反馈的积极信号。
加强家属培训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自卑、自责、羞耻、焦虑和孤立无援,这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形容自己心情时用得最多的词语,他们不仅要面对家人反复又难以痊愈的病情,更要面对社会歧视和流言蜚语。
6月10日,一场主题为“预防精神疾病,管理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在新塘社区多媒体室内举办。讲座内容非常鲜明,就是向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及社区居民普及精神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药物维持、家庭干预、环境支持等治疗方法,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讲座让我们知道如何照顾患者的起居、情绪,学到的这些知识也可以给我们家属减压。”患者家属吴亮(化名)说。吴亮的弟弟吴琼(化名)是一名精神及肢体残疾患者,起居饮食都靠他照顾。为了方便照顾弟弟,吴亮特意在家附近开店经营生意。为了减轻吴亮的家庭压力,三人关爱小组基本上每周上门一次,为吴琼评估精神状态、做肢体康复,同时陪他聊天,或者帮忙打扫起居卫生。
“有社工来帮忙,确实事半功倍,起码我们作为家属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团体、有政策在提供支持、帮扶,不至于我们自己首先失去了信心。”吴亮说。
文/图周晓营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伟杰通讯员/许燕梅)明日就是“大暑”,恩平也进入了艳阳高照的酷热时节。虽然前期局部有短时阵雨,但在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