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外海街道: 多管齐下造环境 城乡面貌迎“质变”
河道整治让昔日“死水”复归清溪,这是江海区外海街道东南村村民钟杰求最有幸福感的一件事,他告诉笔者,穿过村里的这条河本是麻园河支流,以前河水又臭又黑,没有村民愿意到河边去。今年,东南村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上整治水环境,如今河道经过改造,“死水”成活水,河道两岸的道路全部重新铺设,还加装了围栏,重新安装了路灯,村子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走进外海街道,第一印象就是“整洁、干净、美丽”。整洁干净的主次干道、乡间村道,整齐划一的厂房,错落有致的民居,潺潺流淌的清水河,别具韵味的壁画无一不在诉说着美丽外海的故事。
今年3月,高新区(江海区)制定《202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10”》行动方案,明确了6月底前实现全域城乡环境显著提升的总目标。外海街道迅速响应,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实干攻坚、争做样板,历经4个月时间,外海街道向问题“亮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塑“颜值”、提“内涵”、亮“品质”。整治的是空间与秩序,提升的是设施与美感,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一场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外海换上了精致靓丽的新装。
文/图李雨溪张叶青
邱昱陆月如
党建引领
刀刃向内“硬核”整改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关键硬仗,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外海街道打得有声色、有起色。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邓群标总结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更需刀刃向内,以问题为导向,动真格抓整改。”
3月初,江海区部署全域环境整治工作,3月10日外海街道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与此同时,外海街道的党政负责人已率先深入一线,先行一步找问题。其中,邓群标率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督查组分别到东升村、四大社区、沙津横社区开展督查走访,外海街道办事处主任邢玉生则带队查看了外海街道金溪一路、金瓯路等主干道路以及麻园片区等重点整治区域,外海街道党工委委员周柏瑜深入麻一市场,对农贸市场摊位管理秩序,路边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专题督导……
3月10日,外海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这些走访、督查结果出现在PPT上:金溪路与江海路交界处商铺占道经营、乱贴广告,石利公交站旁广告牌破损,存在违章建筑……各村(居)环境综合情况、各重要点位现存问题一一量化,指出顽疾的同时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甚至细化到责任村(居)负责人、责任领导,各负责人的电话也出现在表格中。
除了一个个零散的点位,外海街道也迅速对标全区,出台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根据查找出的问题,明确主次干道综合整治、村(居)环境综合整治、田间地头及闲置用地整治、水立面整治、农贸市场和综合商业体周边综合整治、施工工地整治、工业园区综合整治等“七大专项行动”,明确动员部署、集中攻坚、巩固提升“三步走”战略,细化具体任务清单,让环境整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从动员日起的第一周,外海街道各部门和21个村(社区)党员干部全面投入到整治工作中,一周内拆除乱搭建铁棚、违规及破损的户外广告招牌上千平方米,派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知200余份,查处40多个流动小贩,有序搬离15间违规收费站,移除擅自占用绿化带的3个私建菜园。街道水利所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地毯式排查横沥河、龙溪河、中路河、麻园河、石咀河、桃江冲等河道,形成第一阶段整治项目清单;街道城建与环保局完成了街道主干道市政设施摸排,并走访村(社区),建立四好农村路项目库。
典型带动
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治经验
分片包干、专项整治、一线工作法、整改率“红黑榜”……笔者发现,外海街道在扎实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环境整治“七大专项行动”为抓手,从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城乡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外海街道划分外海、麻园、高新三个片区,明确分工职责,落实任务包干,加强对整治任务的督促指导,推动整改责任落实落细。三个片区成员火线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根据整治任务特点、时间节点和整治要求,及时对接村(居)一线,协调解决困难,确保问题顺利销号,并按照“一日一通报、一周一点评”的方式,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类隐患整治有成效。
说起整治经验,外海街道各部门都曾谈及最为基础的清拆工作,一切改变从“清”开始。该街道清理私家菜园共20处,拆除户外广告招牌180个、乱搭建雨棚约200块,拆除面积达1万平方米,清运杂草杂物100余吨,清理河岸垃圾、堆积物400多平方米,清除河岸杂草、杂树500平方米,清除违法耕种300多平方米……一组组数字描绘出近段时间以来,外海街道各处雷厉风行的清理情景。
无论是路边、宅边、水边、田边还是园区边,外海街道专啃硬骨头,坚决拔脏根、去乱源、剔顽疾、堵漏洞,向群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顽固点位开刀,拔出“硬钉子”。
外海、高新、麻园片区都是外海街道较为繁华的地带,也是违建攻占的“重灾区”,道路旁“支出”的摊铺门店、乱搭乱建的雨棚、公共绿地里乱圈乱占等问题层出不穷,而许多违建都被承租了出去,拆迁难度非常大,有些已整治过的又如同“牛皮癣”一般冒出来。
外海街道通过多次大型拆违行动集中攻坚,先礼后兵讲方法,集中拆违快人心。事前,街道城管中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三个片区的违建当事人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敦促其在限期内自行拆除整改,随后三大片区城管中队同时带领施工队伍对中华大道、麻一佑启学校路段违建及金瓯路牛角岭废品收购站进行清拆。行动得到周边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华大道一摩托车车行老板赖先生说:“违规搭建,影响美观又影响出入,由政府出面统一请拆,既消除违建不良影响,又可避免矛盾。”
突击式的整治只能管住一时,如何杜绝反弹、保障长远?外海街道在“清后利用”上下足功夫。那些曾经的废品收购点和拆后闲置荒地,摇身变成微型停车场、绿化点、“口袋公园”。在经过4个月起早贪黑的努力后,外海街道仍然没有松懈,每周都还会进行巡查,以整改率“红黑榜”考核为抓手,以一周一通报的方式促进整改见效、长效。
该街道各村(社区)的整治经验也在环境整治中不断升级,石鹤利社区巧用“加减乘除法”开展环境治理,打造社区“文化墙”、群众“活课堂”;七西村全村大搞垃圾分类,干部进家门,群众分得清;东南村以党支部带动,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直接通过8项整治项目……村(社区)面貌、群众生活方式在环境整治中不断改善,每个村(社区)都是一道风景。
三治融合
“自己的家园自己整治”激发群众积极性
“来,搭把手,一起把这堆垃圾运到车里。”每个周六日,外海街道的各村(社区)都会迎来特殊的清洁队伍,他们捡拾道路两旁树下的落叶、零食袋、各种生活垃圾,对边边角角的“脏乱差”进行拉网式整治。而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外海街道的这些清洁队伍里不仅有清洁工人,也有许多村民志愿者、热心群众。
环境整治过程中,外海街道意识到村民才是环境卫生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引导帮助村民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新格局,才是实现常态、长效的治本之策。为此,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后,外海街道也积极探索实践村民自治机制。目前街道结合创文、社会治理把权限下放至各村(居),引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探索“积分制”,成立村级环境监督管理队伍,牵头负责环境整治宣传、村内评比、卫生经费筹措,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直冲村,村委会倡导开展组与组评、户与户评的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以环境卫生为重点组织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还鼓励村民对“脏乱差”现象随手拍,让村民互相监督管理,并按照村规民约对村民乱扔乱倒、乱堆乱码等行为进行扣分处罚,对环境卫生好的村小组、村民进行加分奖励,定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巡查情况和奖惩情况。“制度激励下,村民的荣誉感都很强,你追我赶,很快形成了整治的良好氛围。”直冲村第一书记陈彩燕说。
目前,外海街道各村(居)都根据各自情况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小组,如以有威望的老干部、老教师等为主体的监督小组,以热心街坊邻里、老党员为主的评分小组等,组员们一呼百应,成为专业队伍日常保洁的有力补充和卫生互助的主力,他们更是以榜样示范的力量带动了更多村民自理、自治、自行监督、自行负责,让家园变成美丽公园。
通过居民自治,许多邻里之间的“老冤家”也得到化解。石鹤利社区的赵婶和梁婶就是典型的一对,两家中间隔着一条三尺巷,社区明渠改暗渠之前,因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两家一直互相埋怨,城乡环境治理战一经打响,污水排放管道安装好了,党员义工们帮两家把三尺巷的臭水沟清理了,多年的“冤家”终于握手言和,最近还经常能看到赵婶和梁婶抢着打扫三尺巷。
邢玉生表示,之所以把“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作为街道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因为没有谁比村民更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群众更有发言权,他们知道哪里该清理,哪里该建什么,怎么建才能符合他们的实际需要。街道要做的,更多是提供智力、财力支持,再提升制度约束力的同时,放手让村民自己去建设家园,做村民自治坚强的后盾。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杨佳)昨日,记者从江海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为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