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尾废料成了肉牛增膘好饲料江门鹤山“牛老板”为广西龙州带来脱贫“金牛”
刚叔给怀孕的母牛喂草料
甘牛集团大湾总园内目前养殖了6000多头牛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通讯员周颖森陈光海谭耀广
“广东一年消费牛肉超过20万吨,而产量只有不到10万吨,市场需求很大。”作为江门鹤山牛世家第四代传人,温兆轩深知养肉牛是门好生意。但由于政策限制,本地养牛规模难以扩大;而2017年挂职广西崇左龙州县、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的鹤山市副市长杨海泉也在思索,如何利用当地盛产的甘蔗发展生态产业。
甘蔗尾叶可做肉牛饲料,肉牛养殖是一门赚钱的产业。在一年半以前,经杨海泉牵线,温兆轩来到龙州成立广西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牛集团”),盘活了当地的甘蔗,也为龙州当地贫困户创造了职位、增加了收入。6月15日,记者从广西崇左龙州县政府获悉,甘牛集团项目预计可带动1500户以上贫困户养牛,帮助26153名贫困人员实现增收脱贫。
年产30万吨甘蔗尾叶可养12万头肉牛
日前,在甘牛集团龙州县大湾总园,6000多头肉牛悠闲地咀嚼着甘美的甘蔗尾叶。负责人夏拥军告诉记者,大湾总园最终达产后,肉牛年出栏量将达1.8万头,大部分都会运回广东当地销售,每头牛价格估计都可超过2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金牛”。
“吃着这些龙州特产甘蔗尾,肉牛少说能增重几百斤!”龙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新开玩笑说。他介绍,糖业是崇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龙州县的糖蔗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但当地甘蔗种植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地块分散,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砍收大部分靠人力,加上甘蔗收购价低,甘蔗种植产业效益很差,不少农户因而始终难以脱贫。此外,多年来甘蔗尾叶始终未能有效利用,大多废弃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杨海泉刚刚挂职时曾经做过调研,感叹“甜蜜的事业赚不了钱!”但在温兆轩看来,当地弃之如敝屣的甘蔗尾叶却是“宝贝”:“甘蔗尾可以喂牛,龙州每年能提供约30万吨的甘蔗尾叶,最多能养肉牛约12万头!”
“龙州当地好山好水,不适合发展其他工业,但生态农业很有前景。”杨海泉多次邀请温兆轩来龙州考察。恳切的招商诚意、当地优越的饲养条件,加上一份扶贫的热诚,让温兆轩最终拍板,“在龙州县,我找到了家族产业发展的未来,也希望给当地一个脱贫致富的希望。”
温兆轩憧憬着在龙州大展拳脚。根据甘牛集团规划,该公司将在龙州县各乡镇建设养牛小区120个,家庭农场1068个,总养殖规模8万头,预计可带动1.3万名群众参与养牛。而杨海泉算了一笔扶贫账:预计将有1500户以上贫困户为甘牛集团养牛,每户年均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由政府建设牛棚出租的收益还将带动47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并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惠及26153名贫困人员增收脱贫。
有农户伺候“金牛”一年房子加盖一层
在大湾总园打工的义叔和春姨都说,种甘蔗这么多年,从没想过甘蔗尾可以养牛。记者了解到,两夫妇之前就是靠着种植4亩甘蔗田维持生计,不仅辛苦,而且每年赚的钱也不稳定。义叔说:“多的时候一年能赚1万多元,少的时候就几乎相当于白忙。”
自从甘牛集团到来之后,不仅大规模收甘蔗,还引导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等做饲料。这让义叔和春姨等一大批农户开始赚到了钱。
在尝到了甜头后,打听到甘牛集团招工,义叔和春姨索性一边种甘蔗,一边到牛场打工,“日常就是喂牛、粉碎精料、看看牛,工作很轻松。”义叔说,两夫妇在牛场工作了一年多,平均每月工资收入就有6000多元,加上家里卖甘蔗赚的钱,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往好年景赚的钱多了足足3倍。赚钱多了,生活也有了改善,“我们家20多年没钱翻修的房子,去年不但翻修了,还加盖了一层!”
贫困户可贷款养牛享“买一送一”优惠
温兆轩介绍,甘牛集团在龙州采取了“企业+村级养殖小区+家庭农场”的模式。所以不仅开设了牛场养牛,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一起养牛。
今年4月,龙州县下冻镇驮江村声江屯农户刚叔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贷得5万元,把旧房子的后院改造成生态牛栏。他说,村干部一直动员他帮甘牛集团养牛增收,于是他用优惠的价钱引进了3头怀孕的母牛和一只小牛犊。姚新介绍,根据龙州县政府和甘牛集团协商制订的优惠政策,给贫困户的牛都是怀孕的牛,“除了优惠价和政府给到的各种补贴外,相当于‘买一送一’,希望这样能够让贫困户快速增产,建立长期养殖的信心。”
这一招成效的确显著,以往下完地后没事干的刚叔,如今天天泡在牛栏里。他算了笔账,预计今年光销售牛犊一项,就能增收2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雍日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清洗餐具。沙坪街道幼儿园门口,幼儿在家长的看护下排队准备入园。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程建华)6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