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扒老别墅和旧哨所的光阴故事
←下楼
→上楼
说到阳西县沙扒镇,人们通常会想到月亮湾、沙扒湾、青州岛等著名旅游景点。
其实,沙扒不只有海、有山,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在沙扒渡头村,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两座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陆风格的别墅;在狮子岭、炮台岭等地,亦保留着一些内径2米、高3米多,面向南海的圆型建筑物,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建立的民兵哨所。这些建筑物历经岁月的风雨洗礼,如今已经成为了沙扒的文化记忆。
沙扒炮台岭上面向大海的原民兵哨所
今日沙扒青年民兵在海边巡逻
1/神秘的欧式老别墅为台山商人所建
近日,经当地热心人士张志强带路,笔者来到渡头村,找到了相隔数十米远,建筑风格相同的两座老别墅。
两座老别墅墙体斑驳,灰白色的墙中泛着一些黑色,院内杂草丛生。村人说,近路边的一座称为“下楼”,被绿树包围的一座称为“上楼”。“下楼”朝东南面有三道拱门,不过同向的三道拱门已被砌砖封死了。两楼西北面大门两边建有螺纹状纯白色雕花石柱,依旧完好光滑。入楼大门防贼的弄子和大门还在,听说是用坤甸木所建,异常坚固。进入楼内,中间是个天井,天井中间开有一口水井,因长期闲置,水井已被填塞。天井四周建有若干房间,每个房间均设有极富美感的拱形窗户,外面还有拱形的走廊通道与四周房间相连接,甚为漂亮。可惜的是,由于木楼梯已经腐烂,我们无法上二楼观察楼上情况。
从外表上看,两楼均是砖瓦结构的两层楼房,从一些墙体裸露出来的钢筋水泥,以及各层墙体留有不少枪眼可以知道,这两座各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既是豪华别墅,也是具备防贼等多种功能的碉楼。两座建筑足见其主人当年的实力与气派!
与两座别墅相隔不远的地方,有新建的沙扒盐业分公司办公大楼和建于计划经济年代的沙扒盐场职工宿舍。与这些建筑物相比,两座欧式风格别墅尽管历经风霜侵蚀,仍不失其风采。
今年92岁的渡头村人陈荣英老人是“沙扒通”,他向我们讲述了两座别墅及其主人的故事。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读过两年私塾,目前虽然眼力不大好外,记忆力却很强。他讲的故事,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
“这两座别墅建于抗战时期,是台山(当时称新宁)商人刘步堂和黎月亮在沙扒经营盐田时所建。下楼是刘步堂的,上楼是黎月亮的,两人在南洋经商赚了钱后,返回祖国再创业。”
2/别墅见证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1933年,主政广东的陈济棠,推行雄心勃勃的《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相继创办大型电厂、水泥厂、玻璃厂、糖厂、银行等,兴建公路、码头,增设学校,鼓励兴办实业等,广东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爱国商人携资从国外回国参加建设。陈荣英说,抗战前夕,刘步堂和黎月亮两位好朋友驾着“大东一”号轮船,从江门来到沙扒组建二友盐业公司,投资开发盐田。
别墅内的欧式窗台
二友盐业公司实力雄厚,有多路商贸和人脉关系,投资开发盐田后,解决了当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所产海盐销往各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促进了沙扒的繁华。“陈济棠发行的银行券在广东是硬通货,1元银行券可兑银元1.4元,二友盐业公司发给工人的工资就是这些银行券。” 陈荣英说,当时当个盐田工人是很神气的。而银行券这个汇率也一直持续到1936年陈济棠反蒋失败下台才终止。
“刘步堂和黎月亮后来选择在渡头村建了两座别墅,其设计图纸是从海外拿回的。建好的别墅坐西北向东南,地下有暗道和机关,二楼每个房间都设有取暖壁炉,楼顶四个角设有独立小碉楼,二楼有秘道通往这些独立小碉楼。”陈荣英说,两座别墅中央都建有小公园,栽种了九里香、含笑蕊等观赏花木,两人各自购买了十几支美国制的枪械用于自卫,刘步堂还购有大小两尊铁炮立于别墅两边大门,防范土匪。
“两座别墅竣工入伙时,正逢阳江大饥荒(经查应为1943年),刘步堂和黎月亮为了救济灾民,特别指示工人用几口大锅煮了很多糖丸子,附近寿长、书村、新村、钵头等七八公里远的灾民闻讯结伴前来讨吃。”陈荣英说,两位老板新居进火之日全力救济灾民,这件事一直流传到现在,远近村人尽知。
3/老别墅亟待修缮
“其实,刘步堂的下楼还是中共沙扒特别支部旧址。”阳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甘景标说,1948年5月,中共广南分委为加强情报工作和军用物资购运,利用统战关系,在刘步堂的别墅内成立了中共沙扒特别支部,由广南分委直接领导,安排人员以护运员身份随船往返香港、江门、沙扒之间,加强与香港分局的联系,同时将购得的军用物资运回沙扒,再由交通员秘密转送到漠南独立大队。
这座别墅因此具有了特别的纪念意义。
阳江解放后,下楼分别作为渡头小学校址和阳江盐场办公楼。
有了神秘的故事,具备一定建筑艺术特色的两座欧式别墅俨然已成为人们追寻历史的好去处。有识之士建议,有关方面可以参照开平市开发改造立园模式,对两座欧式别墅进行修缮,将其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
4/武装民兵战斗在海防前哨
在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最起劲的1963年,时年32岁的许留芳从部队退伍返乡,安排在沙扒公社机械厂从事电工、渔船维修等工作。“那时红光渔业大队有70多艘渔船,海燕渔业大队有50多艘渔船,新风渔业大队有30多艘渔船(浅海作业小船)。”许留芳清晰地记得,沙扒公社组建有武装民兵连,约150人,有4个排,每排36人,每排3个班,每班12人。一排由公社水产站、邮电、财政、税务等国有单位民兵组成;二排由沙扒居民组民兵组成;三排由沙扒船厂民兵组成;四排由上述3个渔业大队和机械厂民兵组成。
“公社武装民兵连配备有捷克轻机枪,苏式步枪、冲锋枪和65式步枪、手榴弹等。”许留芳说,那时战备形势紧张,驻军和公社武装部经常对武装民兵连开展形势教育和武装训练,内容包括实弹射击、投弹、潜伏等。此外,还安排武装民兵在上述哨所值勤、到青州岛巡逻和晚上海边巡逻等。
“武装民兵一般上半夜在海边巡逻,下半夜由驻军负责。”许留芳回忆,那时他任四排独立班班长。一天晚上,他携着冲锋枪带着2名武装民兵从驻军取得口令后,从营房门口出发沿海边巡逻,那时正逢涨潮,只能走海边山脚路,按规定又不能打手电,道路崎岖难走。但一想到巡逻是保卫祖国的安全,浑身便充满了干劲。
今年69岁的卢庆兴当年是红星农场的武装民兵。他回忆,1969年末的一天晚上,他所在的武装民兵班突然接到沙扒公社武装部的通知,说接到县武装部的通知,根据情报有美蒋武装特务将在沙扒沿海一带登陆,命令武装民兵班快速跑步前往今沙扒中学海边一个叫做烟墩岭的突出部进行守候,准备抓特务。
“那时沙扒沿海都挖了战壕,我们接到通知后立即携着钢枪,带上子弹和手榴弹集合,然后跑步进入了指定位置。”卢庆兴记得,那天晚上,沙扒的气氛很紧张,当时自己披着披肩扛着轻机枪一路随队小跑。沿途看到,一队队民兵扛着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弹药箱等,相继进入沿海战壕相应位置,犹如大战来临。
“我们所在的战壕,视觉很好,大家将枪口对着大海,不准说话,不准抽烟,更不准开手电,只听到海涛声声。”卢庆兴说,大家埋伏在战壕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海面,如果敌特来犯,一定让它有来无回。
东方泛出鱼肚白时,仍未发现敌情。不多久,接到上级通知,说敌特在别的地方登陆时已被全歼了。消息传来,各处战壕上顿时响起了阵阵的欢呼声。
“当时红光渔业大队渔船在沙扒最多最大,远到汕尾和海南三亚等地海上捕鱼。为了安全,由武装民兵出海捕鱼,船上配备有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等。”今年69岁的吴莲回忆了当年每次出海编队情况:“机一”船配“机二”船,“机三”船配“机四”船,如此配对下去。当时的网拖作业,出去一趟,时间一般需要一到两周。那次,“机一”船配“机二”船在三亚海域生产时,负责瞭望的民兵从望远镜里看到,一艘不明国籍的大船正朝这边开来。那时海上斗争很激烈,民兵们按照平时演练的方案,两船摆开应战架势,同时升起了五星红旗,部分民兵赤手挺胸站在船头应对,部分民兵隐在船舱将机枪、冲锋枪、步枪枪口对准来船。
“不明国籍的大船越来越近,对方的船只比我们大三倍,尽管当时我很紧张,还是站在船头不动声色地应对着。”吴莲说,大船靠近看到我们后,转舵开走了。
5/民兵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生产队
虽然年已七旬,但一头干练银发下有一副俊俏的脸庞,显示出主人年轻时应该是位美人 。谈起当民兵的青春往事,开朗大方的陈眉一脸阳光。“1965年, 15岁的我在红光渔业大队参加工作,不久就当了民兵。”陈眉说,那时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经常派遣武装特务骚扰大陆沿海各地,沙扒作为海防前哨,民兵们一手拿枪一手生产,是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记得第一次在下窝仔(今沙扒湾景区游乐场)训练场进行军事训练,驻军教了“三点一线,向着目标实弹射击”,又教手拉弦后向海边目标投掷手榴弹,还教了用炸药包爆破等军事技术。
“最难忘的是,有一年冬天,我参加了由数十名沙扒武装民兵组织的武装拉练,腰扎帆布武装带,身背钢枪,雄纠纠地从沙扒经上洋、程村海边步行到平冈旦场村,参加阳江县修建漠西运河大会战。”陈眉回忆,那时来到旦场村,住进新搭建的简易棚子,武器弹药集中放在一个间,有民兵专门看守。白天开挖运河,男男女女奋战在工地上,谁也不甘落后。恰逢邻近的另一队人员是东平公社青年男女民兵突击队。“两个公社的疍家姐妹倡议开展劳动竞赛,比谁挖泥挑泥快,任务完成得好。”陈眉回忆,青年民兵们那时白天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晚上还要集中学习时事政治,学唱革命歌曲。
“在漠西参加了两个月修建运河的战斗,那是在紧张欢快的气氛中度过的。劳动学习过程中还要加强战备工作,已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陈眉说。
今年70岁的陈马迎是原沙扒船厂的武装民兵。他1967年参加民兵后成为轻机枪手,他记得在巡逻时多次在海边收缴漂来的玻璃瓶和胶公仔(内装有反动宣传品)。
1967年沙扒船厂青年武装民兵执勤归来时在工厂门前留影,蹲者为陈马迎。
“民兵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和生产队,1970年建设长角水库(今属上洋镇)时,青年民兵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陈马迎说,修建这个水库时间长达2年,沙扒公社各个单位都分有任务,其他公社也派人前来支援。
不怕苦和累,肩挑背拉,每天战斗在工地上。一天,陈马迎正在担泥上坡时,突然听到“救命”的呼叫声。他扭头一看,见到一名中年妇女不慎滑下了工地一个水坑,正在水里挣扎。陈马迎马上放下担子,跑了过去跳下水坑,将该妇女救了上来,受到工地建设指挥部的广播表扬。
“修建好长角水库后,青年民兵又转战修建大坑口水库,为当地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回忆起往事,陈马迎显得无比自豪。
如今,沙扒的年轻一代民兵接过老一辈的班,在新的哨所值勤,在海边巡逻,演绎着新的青春献海防颂歌。
新闻推荐
水步镇沉着“应战”,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力促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工业重镇重新动起来了
草坪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新开门迎客。至3月初,工业新城园区、水步镇210家企业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复工率达到100%,产能已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