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朗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江门日报 2020-05-20 09:18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对所读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更深刻的记忆,还可以加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台山市台城第一小学郑坚蓬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在新课程中,为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将朗读技巧授之以渔,让学生理解文本,读出个性;更应为他们提供平台,不但让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还应将朗读延伸课外,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

“朗”是意味着声音清晰而响亮。“读”是用抑扬顿挫的腔调表达出情感来。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感受语言、体验语言的节奏美,去感受和再现作品的诗情美感?在语文课堂外,又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朗读,养成朗读的习惯?

激发兴趣,授人以渔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必须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语感、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的处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朗读者必须掌握基本的、相应的朗读技巧。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技巧会读、乐读呢?

创设情境,课堂激趣。如在指导朗读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跳崖片段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电影、听录音,让学生从演员、录音中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中体会到朗读时语气要气足声硬,语调应是略带高昂,才能将五壮士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读出来。高质量的朗读往往能引领读者入情入境,其语调、语气、语速、顿挫、抑扬、缓急、轻重,营造了立体的境界,带给听众以亲身的体验,也激发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

亲子朗读,课外激趣。在家里,在课外,家长们的朗读对小学生同样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乐于朗读,亲子朗读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理解文本,读出个性

当孩子们有了朗读的兴趣和欲望后,我会告诉孩子想要朗读好课文,必须先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在反复推敲词句真实而完整的意蕴,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表层表情达意,这样的朗读才能感染听众。如此,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后形成形象感受,更会读、乐读了。相得益彰,朗读也加深了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实现各种知识目标,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找准基调呈个性。要读出个性,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领会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对所朗读作品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才能明确朗读目的,才能找准作品的基调。就如一个“啊”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句子中却可以表示出赞颂、斥责、喜悦、愤恨、悲伤、惋惜、惊奇、向往、失望等许多不同的思想感情。

多读悟情凸个性。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个人朗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反复诵读,不断读出新意。如在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反复朗读。于是,有的学生读出了笋芽儿的可爱,有的学生读出了笋芽儿的顽皮,有的学生读出了是笋芽儿的纯真,有的学生读出了是笋芽儿的美等等。只有让学生走进课文反复诵读,拥抱语言,体会语言,回味语言,才能更好地体悟语言运用的规律和奥妙,学生的语感才会越来越敏锐、准确。

提供平台,养成习惯

朗读的益处多多,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帮助;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坚持大声朗读课文,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此外,朗读可以让学生对所读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更深刻的记忆,还可以加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

小朋友极强的模仿心理和极强的模仿能力,而且好胜心很强,表演欲也很强。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班的朗读群。每周在群里布置一次朗读作业,并在群里对学生的朗读作出相应的点评。老师可以点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学生越来越喜欢朗读了。

新闻推荐

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 确保早落地 早开工早建成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素敏)日前,台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少谋带队深入四九镇东冠桥、中开高速跨新台高速、陈宜禧路施工现场,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