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古劳镇因地制宜打造茶山生态园 让贫困户有信心有尊严地脱贫

江门日报 2020-05-15 09:09

劳锦明在茶山生态园采茶。

□文/图江门日报见习记者毕松杰

清明节前,正是采摘明前茶的时节。一大早,鹤山市古劳镇茶山生态园一派忙碌景象,茶山红星村的贫困户劳锦明在翠绿的茶树间穿行,指尖飞快地落在茶树上,不一会儿,就采摘了满满一篓鲜叶。据悉,劳锦明打理的1亩茶地,是当地企业承包后,再交由他打理,他可以从中获得报酬。

“我到生态园打工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每年有固定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基本不愁。”作为茶山人,劳锦明称自己唯一拿得出手的本领就是种茶。“在这里,我干的是我擅长的,收入也是靠自己双手劳动挣来的,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我充满信心,更让我有尊严地摆脱贫困。”

近年来,古劳镇把准脱贫攻坚方向,因地制宜开发茶山生态园项目,并大力发展“公司+茶园+扶贫户”这一产业帮扶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优化种茶产业链,并积极挖掘茶山人文历史底蕴,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饭碗”,让更多像劳锦明这样的村民成为受益者。前不久,该项目还入选了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项目。

形成“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

茶山位于鹤山市古劳镇西北部,既是革命老区,又是鹤山主要茶产地。据史书记载,茶山的茶始产于宋元时期,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乐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6条村在550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但此前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茶山各村经济收入较差,村民外流,留下的村民生活贫困,种种原因导致茶产业不能更好地发展。

“要把村民致富路上的大山变为"垫脚石",就要发挥茶山原有的资源和优势,发展茶山生态园。”茶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健文介绍,为扶持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村民脱贫,2018年古劳镇携手当地热心企业,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古劳茶山生态园产业帮扶项目。

雅图仕、东古调味、雅图高新等21家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出资,在茶山生态园认种21亩茶田,支持21名精准扶贫对象投身种茶产业,形成“公司+茶园+扶贫户”模式。企业以3年为一期,按每亩茶树每年2万元标准,3年共提供资金6万元给生态园;企业承包的茶树均由帮扶对象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工作;每亩茶树有茶产出后,古劳生态园连续3年每年以等价2万元的茶叶抵顶给企业;剩余茶叶进入市场销售,销售收入中划分出5600元作为帮扶对象的产业收益报酬。

与此同时,古劳镇一方面抓思想脱贫,召开精准扶贫座谈会,解读扶贫政策,同时深入扶贫一线,教育引导扶贫对象消除“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抓就业脱贫,邀请专家开展就业培训,进行包括茶树栽植、施肥、病虫害控制和采摘等技能培训,提高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扶贫对象每月到茶园参加种植培训和田间工作不少于3天,除能获得每月固定的分红收益外,还能获得每次工作不少于50元的补贴,建立起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精准扶贫对象老李算了一笔经济账:“我每月只需到生态园工作几天,每次能有50元补贴,一年下来大约能挣1000多元,加上每年的5600元工作报酬,一年可以增加收入7000多元,经济条件比起以前好了很多。”

带动扶贫对象参与旅游发展

茶山生态园项目的引入,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为村集体带来收入,撬动更多就业岗位,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此外,为加大脱贫力度,茶山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茶山有很多红色革命故事,要铭记,首先要保护和发展。”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秀芳说,古劳镇发挥茶山优势,打造了一条集红色教育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古劳水乡茶山红星之旅”,途经道坪村候车亭、田螺坑军队集结广场、红星村游击队驻扎点、茶山革命历史展览室及茶山生态茶园等,全长6公里。

与此同时,该镇积极谋划对外开放茶山生态园,修建民宿,建设旅游道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售卖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全面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依托茶山特色饮食文化,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茶山红色资源,引进资金发展红色旅游,打造集观光旅游、体验茶文化、生产、品茶、民宿为一体的经济组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扶贫对象参与旅游发展,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古劳镇委书记谢文清说。

新闻推荐

桃源镇南头片区 2万多名群众用上西江水 享受方便经济 优质供水服务

桃源镇南头片区群众用上西江水。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程建华)5月12日上午10时,随着桃源镇DN400供水管道主阀门打开,南头片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