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出台2.0版“促进就业九条” 织牢织密就业保障网

江门日报 2020-05-09 07:09

□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通讯员李伟良

一直以来,江门市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去年1月,江门市首次出台“促进就业九条”,从就业政策、就业结构、就业创业环境、平台建设、金融支持、配套服务、就业创业主体、援助帮扶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招聘需求逐渐释放,但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在此关键时期,江门市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江门市实际,谋划出台了《江门市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即2.0版“促进就业九条”),通过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织牢织密就业保障网,提振信心,团结力量,促进江门市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加大援企力度强化托底帮扶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江门市出台的2.0版“促进就业九条”包括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进一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托底帮扶力度、强化就业服务供给、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研判机制等9个方面。

其中在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方面,“促进就业九条”进一步加大了援企力度,打出“缓、降、返、补、加”政策组合拳,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落实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就业补贴发放、加大金融援企力度等举措缓解企业负担,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供氧”“输血”,全力稳定企业就业岗位。

针对部分受疫情影响重大的就业群体,“促进就业九条”强化了一批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长期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托底帮扶政策。如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力度;开发一批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吸纳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参照当地同条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给予补贴;提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和用人单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一次性补贴标准;将受疫情影响连续失业3个月以上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给予相应的帮扶;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等建设项目,加强本地扶贫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等。

“促进就业九条”还提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惠及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包括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当年新招用重点扶持对象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比例从25%下调为20%,在职职工超过100人比例从15%下调为10%。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建设,对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最高给予50万元补贴。

紧盯重点打出政策组合拳

“每到毕业季,我们学院留在江门工作的学生都达3成以上,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虽然不少学生去年11月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就业率仍然下降明显。”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江门职业教育联合会副会长王子义告诉记者,“促进就业九条”的出台为他们带来了“曙光”。

事实上,2.0版“促进就业九条”不仅针对困难就业群体和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稳岗补贴和扶持政策,更立足全市经济与就业联动发展,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作用,促进江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带动就业岗位拓展。同时,支持文旅、家政、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以此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江门对重点产业、项目的扶持不仅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复苏,也直接为职业技术人才提供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一举两得。”王子义说。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守牢就业底线,2.0版“促进就业九条”还进一步强化了失业人群兜底保障,突出保居民就业,保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研判机制,凸显底线思维,为防范和应对失业风险打下基础。

总体来说,针对疫情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就业问题,打出稳就业、促就业政策组合拳,当前立足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中长期着力拓宽就业渠道,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精准施策,保障全市就业形势稳定,正是2.0版“促进就业九条”最主要的特点。

新闻推荐

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救助站已救助774人次 为救助对象开启有温度的门

工作人员与被救助的少年谈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个群体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他们便是救助站的救助对象们。这些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