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黎名中医流派六十二载薪火相传 中医药治肛肠有“绝活”

江门日报 2020-04-27 08:47

陈立东展示在1998年就痔瘘治疗方法写的经验分享总结。 李春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坚持把中医药治肛肠的特色技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患者享受有效、价廉的治疗。”79岁仍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解决肛肠疾病的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陈立东说道。作为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第二代传承人,陈立东虽然步履蹒跚,却永远坚定向前。

广东省名中医陈保黎是陈立东的父亲,1958年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创建痔瘘科,拉开了广东省最早开展肛门直肠疾病治疗专科之一的序幕。当时在江门,甚至在周边地区,如果有人得了肛肠疾病,就会想到找陈保黎看病。

流派薪火相传,技术不断向前。历经62年的沉淀,肛肠科不断发展,传承着陈保黎名中医留下来的“宝贝”,如学术思想、治疗手段等,数十年来仍沿用着中药制剂,同时,在吸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专科焕发生机。2018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被列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肛肠)培育单位,是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仅有的一家国家级的肛肠中医诊疗中心。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

通讯员黄玉妍

A

底蕴深厚

“工匠”传承

“我父亲的爷爷也是医生,我是家里的第四代中医。”陈立东一边说,一边打开手中那沓泛黄的纸,那是他在1998年就痔瘘治疗方法写的经验分享总结,一共7页。

数十年来,这些中药制剂治痔瘘等方法沿用至今,并用临床效果证明中医药治肛肠大有可为。

1971年,曾由陈保黎治愈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李伯(化名)带着他的老伴,从新加坡来到江门,寻找陈保黎为他的孙子小李(化名)治病。李伯说,小李也患上了复杂性肛瘘,在新加坡辗转求医无果,于是千里迢迢回到江门。然而,李伯得到的消息却是,陈保黎早在几个月前已经离世。李伯连连叹气,直说他们回来晚了。

陈立东和他的哥哥陈立均(同为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的第二代传承人)听闻消息后,立马赶来,握住李伯的手说:“您放心,您孙子的病我们一定为他治好!”

小李入院后,陈立东为其行插药挂线法治疗。他将小李肛瘘的主瘘道外口切一个小口,顺主管道用探针探通内口挂线,顺线插药,再将挂线以活结缚紧,每天上一次枯痔膏等中药,后期再配合中药坐浴、敷生肌膏等治疗。1个月后,小李痊愈出院。

像这样,运用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为痔瘘患者带来福祉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且该科在承前启后的发展中荣誉不断:1990年,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为“广东省痔瘘中心”,成为广东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1996年,成立广东五邑高野大肠肛门病防治研究中心;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肛肠)培育单位”。

B

重视学习中西医结合

流派薪火相传,如今,第三代陈保黎名中医流派传承人、肛肠科主任中医师李春生,现已成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岭南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并继续培养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的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

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李春生善于收集验方、经方,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临床疑难杂症。有1位直肠癌术后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反复便血,一天大便可达10余次,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由于反复便血,他隔段时间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求诊于各大医院但疗效不佳。后来,他慕名来到该科,李春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史辨证论治,予口服中药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便血较之前明显减轻,大便次数较之前明显减少,现在患者生活、工作可自理,再也不用定期回医院输血了。

除了中医药的运用外,李春生在西医治疗上也有较深的造诣。一名阳江患者因为大便出血伴头晕乏力的重度贫血肛屡者慕名找到李春生,但因其有心脏支架植入史,需长期服用几种抗血小板药,且听说痔疮手术术后疼痛剧烈,恢复时间长,惧怕手术而不愿治疗。一个月后,该患者再次求诊李春生,此时他说话、走路都很费力,每次大便后都是一大滩血伴痔疮脱出,不能回纳进肛门。

患者入院后,李春生马上为其输血,增加营养,并立即准备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手术中出血风险大。另外,患者内痔巨大,不能选择腰麻,术中麻醉效果不好,且有心脏疾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李春生术前仔细评估并作出可能发生的意外预案,术中小心操作,手术非常顺利,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术后李春生每天亲自查房,为患者检查伤口,细心指导患者饮食。一周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在临床中,我认为我们应该将中西医的优势互相最大化结合。”李春生说道。

C

不断创新长足发展

自2018年成为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起,肛肠科进一步加强中医研究,尤其是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难治性肠炎的中医方面展开研究,在此类难治性肠炎病人中运用中药灌肠及内服等方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李春生介绍,该科向来以肛肠良性疾病为优势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及高位肛周脓肿手术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在常见疾病,如混合痔、肛瘘、肛裂等手术方式的基础上,运用肛周皮瓣及游离植皮等方式,使手术创面缩小,可以使原来1—3个月创面愈合时间缩减到2—3周,大大减少了病患的痛苦。

有一位肛周恶性肿瘤同时伴有乙状结肠癌的病人,李春生在他的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同时切除肛周恶性肿瘤。因考虑到肛周皮肤缺损范围过大,于是待肛周创面新鲜红润后,再实施第二次手术,为他一一植皮。术后,病人恢复得很好,随访3年均未见肿瘤复发。

“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方面,我科从传统的开腹手术,现已转成腹腔镜下手术,开展快速康复医学,使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变成现实。”李春生说道。

此外,针对患者怕痛的情况,该科建设无痛病房,比如术前有止痛贴预防性止痛,术中在肛门伤口周围局部注射止痛配方,术后定时打止痛针,达到超前镇痛效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患者术后疼痛较以前明显缓解,导尿率及临时止痛针的使用率也明显降低。

D

发挥特色服务患者

近年来,该科不断拓展科室诊疗范围,夯实业务发展基础,注重良性与恶性疾病救治的协同发展。在痔、裂、瘘等良性疾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肠镜下治疗及结直肠肿瘤的治疗,尽力做好、做精结直肠良恶性疾病的一体化治疗,并承接肛肠科疑难杂症、婴幼儿肛周脓肿及肛瘘的治疗。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肛肠专科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李春生表示,该科将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先进诊疗技术,打造肛肠科特色优势病种,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此外,在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的基础上挖掘一系列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加强科室精细化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按诊疗指南进行诊疗,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为病患服务。”李春生补充道。

新闻推荐

江门市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机器人应用 江企主动拥抱智能制造

危中有机,危中寻机。疫情影响之下,一批江门企业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为突破口,谋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