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 今谈养鸡经 江门恩平单身母亲黄凤兰3年走出脱贫路

南方日报 2020-04-23 09:34

天还没亮,黄凤兰便早早起床来到养鸡场。她一个人打理着1300平方米的养鸡场。

黄凤兰是江门恩平市良西镇雁鹅村的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当地政府的帮扶和自身努力,她自主创业开办了养鸡场。去年,她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万元,是当年农村脱贫收入标准的3倍。

“丈夫刚去世的时候,我们家失去了支柱,我真的不知所措。”黄凤兰回忆,“我之前一直在工厂打工,月薪只有3000元,也无法照顾好两个儿子。”

在亲戚朋友帮助下和当地的金融帮扶下,黄凤兰筹到了20多万元,2017年建设了面积共13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镇政府投入产业帮扶基金4500元和助困资金3000元,帮助她申请小额贴息贷款3万元。

在朋友担保下,黄凤兰与江门市英博农牧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英博农牧为她免押金提供鸡苗和饲料、兽药,在成鸡出栏时企业回购鸡只,扣除成本后将利润与黄凤兰分成。2018年,黄凤兰的养鸡场引进第一批1.3万只鸡苗。由于养殖技术不够成熟,第一批鸡在出栏前,出现了疾病。第一次的尝试,以亏损告终。

但黄凤兰总结经验,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技术员;发现死鸡,马上解剖研究。她养鸡场的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最高峰的时候每批成鸡赚2万元。

说起“养鸡经”,黄凤兰就滔滔不绝。“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鸡栏的卫生,这样才能减少鸡只患病。”黄凤兰说:“我最少每周要消毒3次,保持鸡棚的干燥。”

这不仅是她不断积累的经验,也是她不断尝试的成果。鸡只长大后,养鸡场每天消耗80斤重的鸡饲料20包。“别人养鸡5个小时就能完成工作,我就工作8个小时,把所有的细节都做到尽量完美。”就这样,黄凤兰一步一步地摸索出自己的路子,逐步把创业时借的钱还给亲朋。

经过3年精准帮扶,她的经济情况已经明显好转。两个儿子都获得7000元的助学金扶持,生活费补助和学杂费减免1.8万元。在镇政府的牵头下,她家里的危房也完成了改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我计划今年扩建一个鸡棚,养殖经济价值更高的竹丝鸡。”黄凤兰充满希望地说。

南方日报记者张泳渝

新闻推荐

长枪短炮“瞄准”水利景观 展现青山绿水生态美

恩平拥有青山绿水,摄影家们通过采风活动把生态之美呈现在大众眼前。美丽景致激发摄影师的创作灵感。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