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还群众不黑不臭河水,未来拟打造水岸生态慢行系统 全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夕阳西下,家住江南街道建联社区的廖叔带着孙子来到家门口的麻园河边散步,由于在这里居住了许多年,麻园河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现在清澈见底的河水,过去是又黑又臭,经过时得捂着鼻子快速走过。”谈及麻园河水的变化,廖叔十分欣喜。
整治河涌、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建设截污管网……2017年起,高新区(江海区)正式向黑臭水体宣战,明确提出在2020年底前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要基本消除河水黑臭现象,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水生态功能得到基本修复。经过三年攻坚,如今,3条城市河流的蜕变,在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既定目标的同时也印证了高新区(江海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不仅要把昔日"臭水河"变成"景观河",更要做好规划,把更多的滨水空间留给老百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在调研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时说。
未来该区将大手笔构建水系,综合系统地进行水系梳理、截污治污、植被复绿、景观营造,利用好水资源,打造全流域的水岸生态慢行系统,全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李雨溪
引入PPP模式“药到病除”
高新区(江海区)河网密布,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患上内河污染、水体黑臭等“城市病”。尽管该区一直重视内河整治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与地形条件所限,水系仍被内涝与黑臭所困。
针对顽疾,高新区(江海区)在水系治理中开出“新药方”——告别以往末端治理的旧思路,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PPP模式,实行既治标又治本的全过程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PPP项目涵盖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三条黑臭水体,历经1年以上的酝酿,也是区内第一个PPP项目。”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黄勇表示,这是逾6亿元的项目,可见区委整治水环境的决心。
实行按效付费、实现物有所值,是PPP模式与过去治理工程最大的不同。政府用开放的态度拿出优质项目,用市场化的手段与社会资本平等合作,流程更顺畅了,效率提高了,水系治理也更加专业规范。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梁福球解释:“整个PPP项目的建设期为3年,运营维护期则长达22年。项目包括对河道内外污染源控制、行洪能力的保持与提升、驳岸新建与改造、景观绿化、水生态系统基础的构建与恢复,以及长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
在考核模式上,江海区PPP项目采用“全线多断面考核、按效付费”。为全面达到治理效果,社会投资方需要做到从工程、技术、建设投资、运营到最终处理效果的整合。为此,高新区(江海区)也专门制定了内河管理办法,对河道水质、设备运行情况、景观保养等全方位进行考核。“我们就是要确保财政资金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有实效,以结果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做好了还要管好。”梁福球说。
经过三年攻坚,目前高新区(江海区)3条河流均已完成全河道清淤,沿河新建截污管网约7公里,新建河道扩宽护岸挡墙6.7公里,并配套新建泵站3座,新增全区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天。龙溪河彩虹桥段等还配套建设口袋公园,回环曲折石板路以及苍翠的绿植与河岸景观相呼应,环境怡人。
整治过程中,许多疑难杂症也随之被解决。龙溪河汇源街段河道因历史原因造成大面积淤塞,臭气熏天,对群众的生活造成影响。为了彻底消灭黑臭水体的困扰,今年初高新区(江海区)多方论证,找到破解方案。据江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给排水管理股股长邓星朝介绍,为了在顺利疏浚河道的同时,不再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治理小组决定通过管道鼓风的方式,排尽有害气体,再通过淤泥泵把污泥接力运送至处理厂,进行处理。“此处已淤塞多年,因施工难度大、投入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本次可以对症下药,一朝解决,还居民一片清流。”
持续、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是河道长制久清的根本保障。目前,高新区(江海区)3条黑臭水体都纳入正常管养,并配合“河长制”工作密切协作,强化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聘请专业保洁员对河湖进行日常保洁,通过“五清”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市内河排水通畅,沿河污水不进入河道,向“长制久清”迈进。
攻克截污管网建设难题
怎样精准截污,怎样从源头上消除黑臭,是高新区(江海区)在黑臭水体整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该区一直不遗余力探索。
前期,高新区(江海区)从根源上追溯,对黑臭水体流域范围内的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头开展调查摸底登记。按照“摸清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流域内工业污染源信息情况,污染源清单逐步建立。仅2个月的时间里,高新区(江海区)就关闭禁养区内152家养殖场,约谈300多家企业。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高新区(江海区)则按照截污纳管、分散式污水处理、生态补水的治理理念,完成7公里沿河截污管贯通工作,基本消除了河道污水直排现象。
“实现雨污分流,避免污水错接雨水管排到河流中也是治污的一个重要举措。”据介绍,污水管网的建设完善一直都是高新区(江海区)重点民生项目。即使是实施难度大、暂无法实现雨污分流的农村地区,也要进行污水统一截流,送至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
对于一些新开发的小区、厂企可以在建设初期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历史久远的沿河民居则是高新区(江海区)攻坚克难的关键。
在麻园河江南建联段,河水流经仁美、建联、银城、正南、永明五大社区,部分居民房屋沿河而建,紧贴河道,截污管的铺设成了难题,为了在施工中不影响房屋地基和居民正常生活,街道工作人员在做好上门解释工作的同时,区城管部门要求项目团队通过沿河岸打松木桩做管道基础,架设截污管网,攻破施工难题。“经过清淤、冲刷等综合治理手段治理,麻园河水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现在甚至可以在河里游泳。”江南街道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外海街道石咀河(龙溪河支流)沿岸截污工作则建立在大量的群众工作之上。在河流流经的沙津横社区,记者看到,每一户临河房屋都接有排污管,统一排放至河道内的污水管网,运送至污水处理厂,
这需要每一户居民的配合。正式动工之前,外海街道水利部门召集了各村委会书记、村小组组长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再由组长们把信息传递给村民。石咀河治理项目负责人马国康回忆道:“我们在征集群众意见的时候,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其中一户是个老人家,十分担心我们的施工会影响他辛苦多年盖的房屋,最终我们写下承诺书,从施工工艺、用料上都进行了保障,消除了他的疑虑,得到了他的支持。”
石咀河河道较窄,施工难度随之提升,清淤钩机由吊机放入河道中,在提前铺设好的钢板上作业,完成一米,钢板向前挪动一米,最终完成清淤。马国康说,清淤、治水,铺设管网的同时,项目团队还顺便帮村民把道路重新铺设,将河堤进行了加固,让百姓感受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好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河边居民陈先生说,整治前的河水很臭,家人都不敢开窗通风,村民们都不愿意从沿岸经过,整治后的河水没有异味,新铺的水泥路也方便停车,值得点赞。
马国康表示,接下来,项目团队还会对现有管网进行再检测,差缺补漏,确保精准截污。
水岸生态慢行系统助力城市更新
要实现岸绿、景美,未来,高新区(江海区)计划将水资源串联利用,以水为脉、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整合生态、旅游、休闲、健身、文化等资源,衔接中心城区的道路、公园、景观,打造碧水环绕的城市慢行系统。
彭章瑞提出,城市美不美、好不好,关键在于能给市民提供多少优质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公共环境,水工程直接关系市民的生活质量,既是一个保护生态又充分利用生态的景观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要沿河岸建设特色城市慢性系统,串联城市生态廊道,吸引更多百姓使用、体验,还百姓亲水乐趣。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初步计划构建以步行、自行车为主体的水岸生态慢行系统,融合休闲、健身和旅游等元素。在设计方面也将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因地制宜;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生态,强调精细、品质;同时,将抓紧启动示范线建设,尽快展现成效。
通过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彭章瑞认为,在治理水体,打造慢行系统的同时,也是倒逼沿线工业园区改造的好时机,最终激活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集约高效发展。
新闻推荐
扫二维码捐赠善款爱心档案0893号●人物:张雅利,15岁,家住江海区外海中心市场附近。●困境:持续治疗花费巨大。●愿望:希望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