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人李发规 一双慧眼爱美心 妙手点木亦成“金”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块树根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农人眼中,它或许是当柴火的好材料;在木工眼中,它可能是做家具的好脚料;而在根艺人眼中,它就是腾空的飞马、调皮的顽猴、憨厚的河马……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江海区外海街道居民李发规家屋前檐下一只正在荡秋千的调皮“小猴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回童年记忆中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猴子荡秋千》。
这只“小猴子”,正是根艺人李发规从村民屋前的柴堆里“捡”回来加工成的根艺作品。“看到这块被丢弃在柴堆中的树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它是我正在寻觅的猴子。”他说,“就是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20多年来,李发规一直在柴堆、花场、路旁寻觅着调皮的“猴子”、腾空的“飞马”、可爱的“小狗”……多年的坚持,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根艺人,也从中不断领悟人生。
结缘
老“票友”爱上根艺
二十余载打磨精品
走进李发规的独门小院,记者发现,院子不大,却布置得精巧别致:一侧是开放式的小书屋,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一个茶几,一把椅子,茶几上方,一只调皮的根艺小猴子正在秋千上远眺;屋前一个小小的水池,水池中假山流水,伴着周边的盆景、花木的美妙搭配,犹如小小的世外桃源……
“书屋、景观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觉得美观、舒适就行。”今年68岁的李发规说,“从小我在艺术方面就有爱好,琴棋书画都有涉猎,算是一个老"票友"。”
正是自小就有的这种艺术情结,让李发规在快退休时无意间走上了根艺之路。“记得有一年,我看到别人的根艺作品,觉得很奇妙、很美。”他说,“我就想自己其实也可以去尝试、去寻找、去琢磨啊。”
就这样,为了寻找心仪的树根,20多年来,柴堆、花场、山间路边成为李发规最爱光顾的地方。李发规喜欢摄影,经常和摄影爱好者出去采风。然而,和其他摄影爱好者不同,每到一处,李发规最爱看的地方就是农村的柴堆、山间路边的沟壑。经常是出去一天,照片没拍几张,树根可能带回来好几块。
要想找到心仪的树根,并非易事。李发规找树根的原则是:枯、瘦、露、透、皱。在他的眼中,越是形状怪异的树根,越容易打造成好的作品。“比如说树根上的韧皮、纹脉和显露的肌理色调,都是难得的好底料。此外,根系要多、要发达,这样创作时可以有多的选择。还要质感强,树根凹凸多,或者有烂掉的部分,干干滑滑的就不行。”他说,“按照这样的标准下来,找到一块心仪的树根并不容易。”
不仅找树根难,要发现树根的特点也不容易。为了找到创作灵感,李发规经常对着一块树根观察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正面看,侧面看,站着看,蹲着看……常常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就赶紧爬起来,去构思,去斟酌。”他说。
也正因为如此,20多年来,李发规创作的作品不是很多,只有数十件,但件件都是精品。
成就
循自然因势利导
凭妙手点木成“金”
根艺,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一方面近年来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李发规多年来创作的数十件根艺作品中,最令他感到得意的是把十二生肖“找”齐了:憨态可掬的小狗、腾空而跃的飞马、气势如虹的骧龙……一件件作品无不透露着自然与活力。
“这些作品,准确地说,就是找到的,不是我雕刻出来的,它们就在那里,我只是有意无意间发现了它们,简单地把它们加工一下而已。”他说,“10多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我同摄影爱好者出去采风,在一个农家的柴堆里发现了一块树根,回来后经过简单雕琢,就成了一件大公鸡根艺。那时,我就想有没有可能把十二生肖找齐。没想到,一直找了十几年,走遍了江门和周边城市,才把它们找齐了。”
根艺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从形里找出神韵,找出奇、特、怪、妙之处,然后顺势而为简单雕琢。和其他类艺术多是艺术家主观创作而成不同,根艺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才施艺制作而成,集中体现了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导出了作品的唯一性,是别人难以仿制的,可以说每一件根艺作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
“有人说根艺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也有人说是"九分天成,一分人工"。”看着自己的得意作品《骧龙》,李发规说,“总之,都说明根艺的重要特点就是自然,所以,要找到并不易。”
李发规告诉记者,《骧龙》原本是别人丢弃的一个盆景。“当时看到这个盆景,我就被吸引住了。它有一条曲曲弯弯的主干,接近主干两头的地方有几个分枝,分枝上有几根小树杈,很像龙。”他说,“拿回家后,我琢磨了几天,想到怎么整体构造,把它的头部、尾部简单雕刻,加上全身的龙鳞,就成了一条龙。”
而这样的经历,在李发规的根艺之旅中,可谓常事。李发规说,对于根艺作品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它的关键部分,这样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它会带着你去想整个造型。”他说,“比如我发现一个树杈可以雕刻成观音头像后,白天看,晚上想,有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这件作品怎么做,经过不断构思、斟酌,最终一尊手捧净瓶的观音雕塑就出来了。”
感悟
朽木犹可雕
人生亦如艺
“根艺,就是让烂树根重获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块烂树根制成被人欣赏的作品,既可以废物利用,又可以美化家居环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李发规说,“我从来不会去挖树根,也不会用干滑的木头雕刻,否则,那就是根雕,而不是根艺了。”
在李发规看来,做根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顺其自然,是树根(作品)本身带着根艺人去创作,而不是根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改变树根(作品)。“比如说树根像匹马,你硬要把它雕成狗,就不行,或者要花费很大功夫,最后可能四不像。”他说。
李发规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多年的教师和根艺经历,令他对人生、对育人有了更深的感悟。“做根艺和教学生一样,最关键的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他说,“虽然整体来看,可能是个烂树根,但它某方面会有优势,根艺人就是把树根烂的部分去掉,把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小孩可能整体来看,调皮捣蛋,学习不好,纪律不好,但他们往往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比如他们爱好文艺等,关键是怎么发现他的特点和优点,怎么利用他的特点,激活他的优点,让他看到自己的成功点,让他成为有用之才。”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王建华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严建广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张叶青)近日,区妇联和区人民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对共建会商机制进行研讨。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对近年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