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6天改建完成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 雷达和她的“雷达工作站”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王鼎强
通讯员/李新余俊俊李钊
目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如何防范因国际货轮船员换班带来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成为国门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为筑牢国门卫生安全防线,日前江门海关建起了一座“雷达工作站”。
防控境外疫情输入
建设实验室迫在眉睫
4月1日下午4点,从南非驶来的“嘉润”号国际货轮正缓缓抵达阳江港保丰码头,在海上漂泊多日的中国籍船员迎来了他们的轮换时刻。
但是,船员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出现?是否有新冠肺炎感染的嫌疑?对于即将登临检疫的江门海关关员来说,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咽拭子采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待海关关员采集完后,样本立即送往江门海关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最快4个小时就可得出检测结果。
但就在1个多月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室。为了严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保证地方社会经济有序恢复,江门海关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决定在现有生物安全分子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这项迫在眉睫的改造任务,落在了江门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江门海关口岸门诊部)副主任雷达的肩上。
实验室6天完成改建
为防疫提供“硬核”支撑
短时间内要改建成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并不容易。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改造和调试,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等设备的调配,离心机等小型辅助仪器设备的采购,检测人员的培训等等,这一项项工作,都直接影响到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成败。
“刚接到这项工作任务时,感觉压力很大,与其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不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对生物安全的要求要高不少。”雷达说:“但是时间再紧,任重再大,也得按时按质完成,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走进江门海关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验室。每个操作房间,都有几道大门重重“设卡”。而实验室里的每一扇门,每一个装置,每一个按钮,都得讲究。
“实验室各个分区都有压力表,用于监测压力,当我们把门打开的时候,压力表就会发生数值的变化,当我们关回的时候,它又会恢复,这代表了污染物就不会通过气流造成危害。”说起实验室里的设备和装置,雷达如数家珍。
场地环境安全无小事,为了让实验室场地达到开展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雷达和同事们仔细检查,确保毫无遗漏。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让雷达记忆最深的是核查过滤通风系统的状况。“我们从过道上那个只有一个人大小的检修窗口爬到楼板的夹层,因为夹层的层高比较矮,所以我们都是匍匐前进的,大概花了大半个小时,下来后已经浑身大汗淋漓。”雷达笑着说。
经过雷达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江门关区首个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仅用6天便改造完成,顺利通过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现场考核和资质备案,已完成30份样本的核算检测,为江门海关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提供“硬核”技术支撑。
与丈夫共同守护
最美的人世间
在雷达心中,更喜欢把实验室称作“工作站”。在这里,白天她是管家,是监工,是培训员;晚上她是管理员,是“生物安全员”。疫情发生后,她牵头组织编写了200多页,2万多字的生物安全手册和作业指导书;建立中心预检流程及对可疑病例的筛查流程,组织4次应急演练,18次生物安全防护、检测流程演练。
从疫情发生至今,雷达已经在一线连续作战了60多天。在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最吃劲的时候,她在手机上给自己的爱人写了一段情诗。
“我先生他本来也是在抗疫一线的急诊科医生,作为抗疫的战友,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尽职尽责坚守在岗位才能够更好地守护好我们的国、我们的家。”说起在自己的爱人,雷达一脸羞涩。
在雷达夫妻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战“疫”时期的爱情最美的样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这最美的人世间”。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傅雅蓉)4月10日,江门市举行2019年度第二批总部企业授牌仪式。副市长蔡德威参加活动并为恒健制药、贝尔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