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在抗“疫”大考中彰显担当精神 全力抗“疫” 有战必胜

江门日报 2020-04-03 08:14

全院员工众志成城,奋力抗疫,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的目标。 中医药守护患者康复,硬核抗“疫”打造江门模式。 通过信息化远程监控和中医健康云平台,每天为患者提供多学科会诊。

3月28日,江门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顺利完成康复隔离出院;3月29日,境外人员临时交接点工作完成,至此,新冠肺炎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作为市级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单位、市级后备定点救治医院和新冠肺炎出院病例集中隔离医疗机构,该院承担着江门市最多的抗“疫”任务,包括第一阶段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第二阶段对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例的救治、出院患者的集中隔离观察和康复治疗、复阳患者的救治、境外人员临时交接点工作等。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所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早期防控阶段,该院就按照呼吸道传染病房的要求,快速改建了3号楼和18号楼,提供了350张收治床位,是江门市收治能力最大的医院之一,切实为应对突发聚集性病例保驾护航,让江门市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更有了底气。

回看过往,皆为序章,一个个危难时刻,该院用坚守刻下了抗“疫”的印记。早于1月8日,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该院就立即出台《做好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治工作的通知》。随后,1月17日出台新型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1月30日收治第一例密切接触者,2月5日收治第一例确诊患者,2月24日集中收治出院康复隔离患者,直至3月29日完成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在这整整的82天,1968个小时,该院党委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坚决落实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局的各项工作任务。该院党委书记马少锋和院长左万里亲自部署,共同商议医院抗“疫”工作,各分管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靠前指挥。中层干部具体落实各项措施,全院员工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实现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的目标。

文/图梁爽黄玉妍黎梓豪张欧

A

紧急备战

做好充分准备

兵强将勇应对战“疫”大考

近年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一直在完善并建立重大突发呼吸传染病的应急工作,完善发热预分诊,改建感染科病房、综合ICU的负压病房、呼吸重症ICU和负压病房等,为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下较好战斗基础。

一直以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对应急工作常练常新,不断推进应急能力提升。2019年12月初,该院卫生应急队伍代表江门市参演“2019珠中江埃博拉疫情应急演练”,“以练促教”推动全院深入学习防护设备的穿戴、使用,感染病人的转运、救治,充分锻炼了应对疫情反应。此外,长期以来,该院高度重视重症救治以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症禽流感病例的成功救治、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应用等也提高了该院医疗的防控和救治能力。

面对突袭的疫情,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积极应对战“疫”大考。该院快速反应,成立以党委书记马少锋、院长左万里为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早部署、早准备。医院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书,600多名党员主动请缨,数百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后备战“疫”梯队,“舍小家顾大家”。全院齐心协力,政令畅通,一声令下,3号楼和18号楼迅速搬迁和回迁,积极配合各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为较好地应对疫情,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抗疫大练兵”。预防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先后分线组织了大型演练4场累计2350人次,11场累计5548人次针对全院医、护、药、技、职能后勤等不同人群的分线院感防控知识培训。结合医院OA网、华医网及时发布诊疗指南、专家共识、预防感染指引等资料。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人人过关,做到从严把关、科学防控,练兵与战“疫”两不误。

另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出台68个红头文件、239个通告,做到所有抗“疫”工作有章可循,并随不同阶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做到抗“疫”流程顺畅,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科室之间协调有序。

该院不断提升设施设备支撑力,进可攻、退可守。在早期防控阶段,该院就按照呼吸道传染病房的要求,快速改建并提供了350张收治床位,切实应对突发聚集性病例。此外,该院建立急诊科专门急救室、临时战地手术室,做到平战结合、游刃有余,进可攻、退可守。

疫情期间,医院进一步充实救治设备,购进方舱CT、呼吸机、床旁“B”超、移动DR、心电监护、人工肝、CRT、ECMO等设备,其中,ECMO被视为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终极武器”。“诺亚1号”一体式方舱CT检查为市内首家正式投入使用,为发热门诊新冠肺炎病例筛查工作助力。

B

前线战“疫”

举全院之力

各方冲锋陷阵

制定战略、科学布局。该院未雨绸缪,科学谋划,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和市交给的任务,设置了收治排查病人,疑似病人、确诊病人、重症病人、康复患者等不同病区,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并根据疫情变化随时调整,应对自如。

派兵点将,筑起战“疫”人员堡垒。医院领导重视用好兵、点好将,选好负责人,根据医生特点、护士特长进行人员调配。聚集英才,成立了多学科专家组、中医药治疗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中医防治优势,夯实该院中医药救治团队基础;同期,分别成立临床专家组、应急梯队,做到各支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筑起战“疫”人员堡垒。此外,派出彭景钦、甄坚亮、赖阳军3名医护骨干出征支援湖北,增援湖北荆州公安县抗“疫”战!

中西医结合,多科协助。以国家方案为蓝本,中西医结合为手段,多科协助为方式,集中专家优势互补。该院每天都会进行多学科会诊,中医药专家团队辨证论治,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精准施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切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原则,使用简单有效的药物,做到抗病毒药使用简单及不用抗生素,突显中医优势;同时重视心理干预治疗和病情的密切监测,由于措施得当,有效防止患者由轻症转为重症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次江门病例特点病情并不危重,治疗上客观来说还没经历“大考”,排除新冠肺炎的诊断反而成为诊治的难点。对于身处隔离区,病因复杂多变的发热和肺炎的患者,他们与外界隔断,深感孤独,焦虑恐惧甚至被人歧视,如何消除市民的心理雾霾、准确无误解除患者隔离,既关系到患者的切身权益和身心健康,也事关是否导致疫情扩散的风险,既考验救治技术,也考验社会担当。而担当的基础,恰恰来自于技术带来的底气,该院经受住了考验,用精湛技术和医者的担当,像福尔摩斯侦案一样,把一个个疑难的病例抽丝剥茧似的排除和有针对性治疗,使一个个处于悲观恐惧的患者重获希望。

中医药守护患者康复,打造江门模式。2月24日,率先在省内建立中西医结合新冠肺炎出院病人的康复隔离中心。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同时配合中医传统保健项目治疗、心理疏导治疗。对此,医院积极申报科研,通过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隔离中心运作模式的科学观察与科学研究,增进对新冠肺炎的认识,积累传染病防治的临床经验。在建立康复隔离中心短短33天的时间里,收治了来自江门五邑地区18名新冠肺炎确诊出院的患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治疗优势,用爱心、细心为患者拨开病毒的阴霾,使4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打开心锁,成功打消2名患者出现对生活前景感到灰心的念头,让几名复阳患者得到全身心的治愈康复。硬核抗“疫”,打造“江门模式”的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方式得到了广东省专家组组长的高度认可,赞扬该院的康复隔离中心做得很全面、很接地气,今后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攻关。该院通过信息化远程监控系统,既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也节省了人力和医疗防护用品,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会诊,中医健康云平台为每天多学科会诊提供了良好手段。互联网医院开通“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慢病复诊、健康咨询、用药咨询”等便民服务,减少市民群众不必要的外出就诊,减少交叉感染。

创新发明,有效应用于临床。耳鼻咽喉科李慧英、李健忠发挥自身创作的巧思妙想和动手能力,共同设计了一套吸痰或气管插管防护装置,有效应用于临床,最大程度地隔绝了传染源。

全面防控,确保救治医务人员“零感染”。该院完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分级防护,将预检分诊工作前移,门岗由护理人员24小时值守,进入院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测体温。重建发热预检门诊,完善发热门诊流程,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切实做好疑似病人,确诊病人的规范收治管理,病人外出检查安排专门时间和专门路线,消毒人员沿路陪同消杀。医护人员的防护是院感工作的重中之中,该院成立了院感监督队专门监督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确保人人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护。此外,该院感染大科起着“桥头堡”作用,疫情一开始,便抽调肺病科、重症医学科(ICU)以及其他内科系统的医护精英,与原先的感染科,临时组成新的感染大科队伍,并分成感染一区、二区、四区。感染大科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坚守,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尽职尽责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初筛、救治,严守疫情防控的一道道“关卡”。同时,做好环境物品消毒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在各楼层增置保安关卡,加强来院患者、陪人的管理,保障防疫期间严防无关人员进入病房。

此外,检验、医学影像、超声检查作为临床常规的检查手段,也排除困难冲在病毒检测的第一线,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5000余例;急诊科转运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协调合作,严格消毒,从容不惧;儿科门诊医生连续应对超大门诊流量,坚决筑牢儿童防疫抗疫防线,为市民安康保驾护航。该院就这样筑起防控的钢铁长城,实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C

后方援助

凝心聚力

为前线解决所忧所虑

落实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关爱,“你在前线打仗,我在后方给你最强的支持!”面对严峻的疫情,各职能部门凝心聚力,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全力为一线做好安保、食宿、后勤保障服务。

该院党群组织为支援湖北的队员精心准备防控物资和用品;寒冬里为守护前线人员送上姜茶、羽绒背心、暖宝宝等暖心用品;组织开展一线慰问和关怀调研,为前线医护人员及家属配送肉菜;开展志愿帮扶服务心理疏导行动,解决所忧所虑,组织社会爱心捐赠,让前线人员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

疫情之下筑牢后勤安全保障,对3号楼、18号楼改造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测试隔离病区安保设施,为医院筑起平安防护墙。

设置境外人员返回临时交接点。3月15日,根据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部署要求,迅速响应,设置境外人员返回江门市临时交接点,配合市商务部门全力做好境外人员返回交接和后勤保障工作。

加强捐赠物资管理。医院成立受赠物资管理小组,严格按照捐赠方的意见发放受赠物资,保障各项物资发放及时有效使用,信息公开上报捐赠物资使用去向等,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目清楚”。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战“疫”助力。强化对舆情信息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活动,将防控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角落!为战“疫”助力。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战“疫”的场景,媒体关注、网友点赞。该院党员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抗“疫”新闻,得到来自《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江门日报》等众多国家、省、市媒体的报道和肯定。

恢复日常诊疗活动。3月3日,该院在确保院感安全情况下逐步恢复日常诊疗服务。3月16日,随着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正式恢复18号楼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以及胃肠镜室日常工作,及时调整病房区域,至此,日常诊疗工作全面恢复。

战大“疫”,舍小我;复诊疗,继服务。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在防控工作不放松的情况下,全力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好这张向高水平迈进的“健康江门”答卷。

战“疫”大事记

1月8日:武汉地区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日益严峻,该院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治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到“四个早”,落实早预防早准备。

1月17日:制定《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成立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抗击疫情准备。

1月22日:联合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开展突发新冠肺炎传染病收治及隔离处理演练。

1月23日:正式被确定为江门市新冠肺炎后备定点救治医院。

1月29日:开通互联网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服务。

1月30日:收治第一例密切接触医学观察者,正式启用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留验场所。

2月5日:接收该院首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2月6日:多学科专家组对确诊患者实行首次视频会诊。

2月11日:派出3位医护人员出发驰援湖北。

2月21日:被指定为江门市新冠肺炎出院病例集中隔离医疗机构。

2月24日:江门市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集中隔离区接收首例患者,正式启用18号楼。

2月26日:接收首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集中隔离人员。

3月5日:该院收治的4位确诊患者全部出院,实现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清零”。

3月8日:江门市在院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清零”。

3月15日:市政府决定在该院设置境外人员回江门临时交接点。

3月16日:恢复18号楼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门诊以及胃肠镜室日常工作,日常诊疗工作全面恢复。

3月20日:启用方舱CT机,助力疑似病例、发热且有流行病学史患者CT筛查等任务。

3月27日:成立境外来(返)粤人员就医管理工作专班,加强预检分诊、开展核酸检测、采取留观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3月28日:江门最后一位确诊病例(复阳患者)在“集中康复隔离中心”出院。至此,该院集中收治的18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得到全身心的治愈康复离院。

3月29日:该院设置的境外人员回江门临时交接点工作结束。

新闻推荐

陌上花开缓缓归 江门春天送给你 江门市30条周边游线路新鲜出炉

斗山浮月村风光。开平立园格桑花开。江海区“彩虹村”——横坑村。古劳咏春拳。恩平泉林黄金小镇稻香泉。石板沙疍家风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