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返利、网贷、刷单诈骗多发 江门公安预警提示严防电诈犯罪

江门日报 2020-04-02 07:3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次疫情,通过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骗取群众钱财。江门公安有针对性地对近期红包返利、网贷、刷单等三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进行坚决打击,同时警方也多次预警提示,为大家防骗支招。警方表示,尽管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千变万化,大家务必要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对陌生链接、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击,如有情况马上拨打110咨询求助,便不会遭受诈骗损失。

江门日报记者董国庆通讯员吕炎强

红包返利诈骗

瞄准上网课的未成年学生

[案情回顾]

近期多发的“红包返利”诈骗,主要针对上网课的未成年学生。近日,新会某中学学生小李(化名)在用父母手机上网课时,课余时间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了一个“100元返888元、200元返1888元……”的“红包返利”游戏,勾起了其好奇心,于是加入了一个实行“全员禁言”的红包粉丝群,并添加了“客服”。“客服”多次询问小李是否未成年,确认其未成年后,便开始诱导小李使用父母的手机先后支付了100元的“参与费”和0.1元的“短信费”,过了几分钟,小李并没有收到广告承诺的888元返利红包,这时小李感觉自己被骗了。

随后,小李又在上述粉丝群看到一个昵称名叫“我被骗了200,加我”的网友,本着同病相怜的心理,小李添加网友了解情况。该网友称自己原本也以为是被骗了,后来发现是自己操作失误了,并提供相关的收款截图和聊天截图给小李看。于是小李对“红包返利”的游戏活动深信不疑,并通过该网友的推荐添加了所谓的“靠谱客服”,并再次转账200元和18888.88元。最终,“返利红包”没收到,被骗的钱也有去无回。小李因害怕被责骂而对家长隐瞒此事,直到小李妈妈收到账单时才发现,随后报案求助。

[作案手法]

犯罪分子主要瞄准上网课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实施网络诈骗,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的特点,先以“红包返利”游戏引诱其入群,然后针对未成年人鉴别力差、防范意识弱、很容易听信他人且很多未成年人上网课时无家长监管的状况,步步诱导,最终让上网课的未成年人落入圈套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1、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应当尽量陪同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除了必要的网络课程以外,尽可能减少孩子们独自上网的时间。要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以避免孩子们落入骗子的圈套。

2、遭遇网络诈骗后,应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明确自己的损失情况,并保存记录,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分子,防止二次受骗。

网络贷款诈骗

先交“解冻费”才能提取贷款

[案情回顾]

3月2日下午,开平市事主何先生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贷款公司“客服”,称该公司贷款无抵押、利息低、放款快,问何先生需不需要贷款。由于受疫情影响,何先生的生意资金周转面临压力,于是便加了对方QQ。“客服”发来一个二维码,让何先生扫码下载一个叫“××消费金融”的手机APP,注册了账号,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何先生在该贷款平台申请了10万元贷款。不久,何先生的“××消费金融”APP钱包内果然显示有10万元可用额度,于是绑定自己的银行账号提现,却发现账号被冻结。何先生通过QQ询问“客服”,对方说何先生输入的银行卡号有误,需要交“解冻费”到指定的银行卡上才能提现。

3月4日,何先生急着资金周转,就按照“客服”要求筹措了1万元“解冻费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号,但发现还是无法提现。“客服”说何先生还需要再转1万元到该账号才能提现,于是其根据对方要求又转了1万元。当再次联系该“客服”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才惊觉上当受骗,于是报警。

[作案手法]

诈骗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页弹窗广告等方式,打着“无担保”“无抵押”“放款快”“利息低”等宣传口号,并以较大额度的贷款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上钩。骗子通常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贷款软件进行贷款,增加迷惑性。在受害人完成了一系列步骤后,再以交保证金、工本费、保险费、解冻费等,要求受害人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或者以受害人银行流水不足、查验还款能力为名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诈骗分子瞄准的是那些急需用钱又觉得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利息高的人。诈骗分子精心杜撰剧本,受害人很容易就上钩。

所有正规的信贷单位都不会在放贷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费用,如若无法确认,可联系公安机关,切莫因疏忽大意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刷单诈骗

返小利骗大钱

[案情回顾]

近日,恩平市事主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店铺开业免费品尝,扫码免费领取榴莲”的图文广告信息,便扫描图中二维码添加了一位名为“水果鲜”的微信好友。

在聊天过程中,陈女士在免费领取水果之时,“水果鲜”便诱导她下载一款聊天APP,添加了名为“桃子”的好友,并收到对方发来的“××彩票”网站链接。一开始,“桃子”引导陈女士完成小额刷单任务,称陈女士完成任务便能赚得本金10%的佣金提成。陈女士经不住诱惑,便充值了300元,确实赚了30元,即时到账。陈女士便放松了警惕,在对方的引诱下,完成了一些金额越来越大的任务,先后通过对方发来的微信二维码和银行账户,分别转账共1万多元进行充值。但事后想对账户里的钱进行提现时,对方却要求继续转账到上述银行卡才能提现,这时陈女士才发现被骗了,于是马上报警求助。

[作案手法]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朋友圈、论坛等平台散布虚假广告,吸引受害人添加微信、QQ等建立联系。当取得受害人初步信任后,骗子就会引导受害人按照他们要求,在某些平台上做刷单任务。一开始,骗子会让受害人赚取小额佣金,当受害人尝到甜头,对骗子充分信任后,骗子就怂恿受害人加大刷单资金投入。此时,就会出现升级做单、叠加刷单才能提取账户资金的情况。受害人按照要求继续刷单后,却仍然无法提取账户资金。

[警方提示]

1、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小便宜,陌生人给的“免费领水果”等好处往往是陷阱套路的开始。

2、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示在手机上安装手机应用,不要点开陌生的网络链接或扫描来历不明二维码。

3、不要随便给陌生人转账,发现被骗后,要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新闻推荐

江门市驰援的防疫物资抵达巴拿马 “为我们海外侨胞 解了燃眉之急”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彭晓玲)“江门市援助的口罩已收到,感谢江门市委、市政府,感谢家乡人民。”昨日一大早,市委统战部联络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