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供销社推进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 助农服务亮妙招 战“疫”稳产显威力

江门日报 2020-03-30 08:35

在开平塘口,统收统售成了助农服务的“利器”。

“作物种得好不好”“价格卖得高不高”是农民最牵挂的事。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体系示范工程建设。

如今,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已成为供销社系统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地供销社也围绕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亮出妙招,呈现出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当前是“战疫情、稳生产”的关键阶段,全市各地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为保障农资供应、推动春耕生产,全市供销社系统“总动员”,储备肥料22046吨,农药904吨,农膜100吨,市值约178万元的种子种苗饲料,当好农民“贴心人”,把农资送到村间田头,服务暖进农民心头。

据了解,江门市供销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纳入到今年的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市供销社作为唯一地级市代表在全省供销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江门经验”走向全省。

开平塘口统收统售助农服务

开平市塘口镇的“四九白菜”,曾因其清甜可口远近闻名。杨泳津是塘口镇南芬村的菜农,种了30多亩菜地,可“难卖”问题一度让他想要放弃。“种菜不同于种粮,成本高,功夫多,可菜价一直较低,还怕种出来却没人收。”杨泳津说。

无奈之下,杨泳津只能每天凌晨两点出门,开着小三轮载着满满一车菜,前往30多公里外的开平市区农贸市场摆卖。杨泳津的遭遇,也是当地菜农们的困惑。然而,路在何方?

2015年5月,由开平市供销社牵头领办的兴陵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入社成员29户。基于市场分析,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和农户们选定了丝瓜、节瓜、苦瓜等热销品种,还自办示范基地,向成员和周边农户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方式。

不怕种不好,就怕卖不掉。该合作社的办法是统收统售,除定期联系采购商到田头采购外,每天还会安排车辆,通过合作社从农户手中采购新鲜果蔬,送到农贸批发市场销售或直接配送给单位、学校、食肆等长期合作客户。

2018年11月,一家产销对接连锁加盟店在开平城区幸福市场开业。“有人买,农民就会放心种。”如今的杨泳津再也没有“卖不动”的担忧。

在如今的冈陵村村口,一个集农资供应、加工包装、农机作业、农技指导、质量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塘口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也已投入使用,为周边农户提供耕作、种植、管理、收获、储存、加工、销售服务,还配备了400多平方米的田头交易站,成为助农服务的“综合体”。

台山冲蒌采购“游击队”变成“常驻军”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台山冲蒌黑皮冬瓜上市的旺季,也是当地天润农产品市场的交易高峰期。吴焕俊是天润农产品市场的老员工,在他看来,那里最大的特点是把采购商从“游击队”变成了“常驻军”。同时,这个市场还是江门市供销社和台山市供销社共同建设的一个助农服务平台,打通了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这个市场每天农产品交易量已超过100吨。“我还记得,2019年外运的第一批瓜是发往宁波的,装了满满6车,差不多有100吨,采购商就是常驻批发市场的"老马"……”吴焕俊口中的“老马”,只是市场购销站驻点的采购商之一,还有来自广州、东莞、珠海、佛山等地的客商。

由于2019年黑皮冬瓜量少价高,“常驻”采购商一“登场”,田头“存货”就几乎被消化殆尽。

供不应求,自然是农户最盼望的情景,可置身风云莫测的市场,最好还是“留有后手”——冲蒌光兴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由台山供销社牵头领办,入社成员200多户。它既是市场农产品的供货主体,也是农户们的“靠山”。

据了解,冲蒌光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依托产销对接模式,向超市、酒楼、学校、企业、机关饭堂等“客户群”,定期供应新鲜果蔬,并稳步扩大配送额,提升市场效益;同时,还在天润农产品市场内建设了冷库和初级加工生产线,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避免滞销伤农。

有黑皮冬瓜作为“拳头产品”还不够,光兴蔬菜专业合作社还通过社会市场调查,积极引进了日本椰菜、红花玉豆、黄秋葵等新品种,自办示范种植基地,引领社员多元化种植。目前,该合作社已有10多个种植基地,有效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

产前引进推广优新品种,产中开展送技下乡服务,产后提供加工销售流通服务,台山供销社以天润农产品市场为基础打造的助农服务中心,已成为集农产品交易展示、冷链存储、加工配送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样化、便利化综合性平台。

助农惠农出力出智打通产销对接“瓶颈”

“供销社为解决蔬菜的产销问题出力又出智。”兴陵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从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供销社系统的市场信息资源,引导农户科学选择种植品种;再到加强农资农技服务和示范引领,提升当地农户种植水平;最后又为解决困扰农民的“卖难”问题,利用供销社在流通领域的优势,打通稳定销售渠道。“借助供销社助农服务平台的支持,我们希望"四九白菜"能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上述负责人说。

台山冲蒌供销社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配送网点有350多个,每年配送生鲜农产品2000多吨,配送粮油食品3000多吨,有效解决了当地和周边镇农产品销路问题。

从开平塘口到台山冲蒌,这样的案例在江门还有很多。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成并运行的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4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48个;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3家、100亩以上的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9个、农产品冷库10个、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9个、农产品旗舰店9家、农产品社区连锁店75家,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全市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创新模式园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云集“陈皮之乡”新会,在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头,探索“小陈皮迸发大能量”背后的“密码”。而供销社是破解这段“密码”的“钥匙”。

近年来,新会区供销社以新会陈皮产业园公司为抓手,积极参与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通过把新会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进行整合,新会区供销社拟建成集物流产业园、新会陈皮文化与产业博览中心、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溯源中心、标准样品库、农资农技服务中心、办公管理中心于一体的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会陈皮产业发展面临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关键在于"管理"二字。”新会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互联网+”技术,现已将6600多户新会柑种植户纳入产业园大数据平台管理,覆盖种植面积超9成。“此举不仅意在加强陈皮种植管理,更将对纳入平台管理的种植户提供线上线下的农资农技和其他附加服务,如金融贴息助农贷款,破解资金瓶颈。”

与此同时,新会区供销社还打造了“葵客”公共品牌,带动散户小户走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而要贴上“葵客”标签,农户就要按照统一标准来种植、加工、仓储,为此该供销社还建立了示范基地,对农户开展农资农技服务。

稳产保供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

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确保农资、流通、供应等是全市供销社系统的职责所在和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事。农时催人、农事逼人、农时不等人,全市供销社系统迅速行动,依托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在战“疫”稳产保供工作中凸显“威力”。

台山市供销社系统通过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销售、送货上门的“点对点”配送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一对一”方式开展水稻、花生、黑皮冬瓜等农作物的种植指导。

开平市供销社组织下属各农资经营网点,进一步加快采购和调运,充实农资库存,通过互联网为农作物远程“把脉问诊”,无法“网诊”的由系统“庄稼医院”农技人员深入田头开展农技支援。

新会区供销社依托产业园农资农技服务中心,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借助先进设备、成熟技术和运输团队等优势,为66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辐射柑桔种植区面积达10万亩。

从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到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探索为农服务新模式,再到多措并举保障疫情期间稳产保供,市供销社把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工作,与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等工作紧密结合,共同谋划、共同推进,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文/图唐达)

新闻推荐

做好自身防护,是生者对逝者的最好告慰 江门市推出清明免费鲜花代祭服务

工作人员正在为墓园树木挂上黄丝带。江门日报讯(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鲜花祭故人,春雨寄哀思,又逢一年祭祀时。与往年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