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会降低免疫力,世界睡眠日专家支招让你睡个好觉 失眠君,我要跟你说“拜拜”

江门日报 2020-03-24 08:55

“涂最贵的眼霜,熬最晚的夜”,成为许多失眠君的真实写照。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力的变大,睡不着、睡不够、睡不好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烦恼,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中国”,专家为我们支招,如何跟失眠君说“拜拜”!

1因担心感染病毒50岁阿姨寝食难安

近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推出的《2020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中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但中国居民的人均睡眠时间从晚上10点至11点,往后推迟了2个小时左右。宅家前,90%的人集中在晚上8点至凌晨就寝。宅家期间,凌晨后就寝的人超过50%,且28%的人会睡到上午9点至12点,比之前增加了21%。

虽然人们的睡眠时间多了,但睡得久并不代表睡得好。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彭安瑜表示,近期,因睡眠问题来就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都反映很难入睡。她说:“同时因为疫情的影响,有些患者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晚上睡觉容易醒或做恶梦。”

梁阿姨(化名)今年50岁,平时的她性格开朗,喜欢去晨练,跟邻居说说家常,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段时间梁阿姨一直在家不敢外出,平时也只能看看电视、刷刷手机。在疫情比较严重的那段时间,梁阿姨每次看到新闻都很害怕,担心自己跟家人出去会感染病毒,晚上睡不着,容易惊醒,脑子里会想很多关于疫情的事,还做恶梦,梦到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坐立不安、寝食难安的她最终来到心理科寻求帮助。

彭安瑜说,当时考虑梁阿姨是“急性应激反应”,给她用了抗焦虑药以及助眠药,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睡眠也变好了。最近疫情已慢慢缓解,梁阿姨也停用了助眠药,睡眠依然不错,心情也变得开朗舒畅。

2工作压力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

睡眠问题不仅是疫情期间才需要重视的事,由于人口增长、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睡眠问题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据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工作压力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

“前来心理科就诊的患者中,不少人是因为工作压力而导致失眠。”彭安瑜说。

26岁的小刘(化名)在2个月前换了工作,但换工作后,他经常需要随叫随到,下班时间也随时接到电话要求在家办公,周末也甚少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放松时间。一开始小刘感觉薪酬及与同事相处都不错,他还能应付,但随着工作量越来越大,小刘开始出现夜间难入睡、半夜容易惊醒的情况。睡前,他总想着工作的事,醒了之后又开始想工作,白天精神比较疲倦,记性变差,还有些心慌胸闷。眼看着自己身体状况一天天变差,焦虑、疲惫的他来到心理科寻求帮助。

经了解,彭安瑜考虑小刘是“焦虑状态”,随后指导小刘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晚上9点后尽量不再接工作的事情,尝试通过散步或者腹式呼吸来让他紧张的情绪缓解。渐渐地,小刘的睡眠恢复到正常。

3如何缓解入睡困难?

良好的睡眠对身体意义重大,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主治医师蒋智介绍,睡眠紊乱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及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易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

蒋智表示,一般小学生睡眠需要10个小时左右,初高中生大概是9个小时,成人7—8个小时。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因为人体有昼夜节律,晚上10点左右入睡,凌晨2—3点正好处于深睡眠阶段,对褪黑素的分泌是最有利的,褪黑素是影响睡眠的重要激素。

如何缓解入睡困难?蒋智建议,睡前两小时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量不大的运动,让身体处于略微疲劳的状态。入睡前,可以喝杯热牛奶,泡个热水脚,按摩一下脚底的穴位。尽量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下,可听舒缓的音乐,整个人舒缓下来后再进入睡眠。

彭安瑜介绍,以下几种调节方式可帮助入睡:

一是睡不着不要提前上床躺着,这样反而会降低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也会变差。

二是平时睡眠不好的人群,不要在白天喝浓茶、咖啡等。值得注意的是,喝酒不会助眠,因为酒精半衰期很快,3—5个小时过后就很容易醒,而且长期喝酒还有害身体。

三是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不要赖床。因为白天睡太久,到晚上整体的睡眠压力会下降,入睡时间就会后移。

四是睡前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写下来等到第二天解决,不要重复想着,学会放空大脑。

五是卧室的环境要安静,没有光线干扰,温度、湿度适宜。尽量不要在房间里放时钟,晚上睡不着也不要看多少点,以免增加焦虑。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蔡昭璐通讯员/麦润萍曾冬怡

新闻推荐

城市建成区今年 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江门日报讯(记者/严建广通讯员/陈若兰)确保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农村自然村实现100%雨污分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实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