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记疫 追忆英雄往事,讲述前线的日与夜

南方日报 2020-03-24 06:37

江门医疗队队员入住湖北的酒店后,首先开展了防护服的穿脱练习,并做出必胜手势。

临别湖北前,冯佩君在荆州站前留影,并用双手比心。

江门医疗队队员区燕红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她在自己的防护服写上了“武汉,加油!”

3月20日上午,江门市48名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踏上归程。沿途,私家车自发鸣笛,致敬白衣战士;市民摇旗呐喊,高呼“英雄归来”!警车开道、铁骑护航。

“湖北再见,荆州再见,粤来越好!”依依惜别之时,医疗队队员们热泪盈眶。一个多月的战疫支援转眼即逝,充当临时爸爸、“火线”入党、护理偏瘫患者、陪伴患者练八段锦……回到家乡后,他们追忆这段被称为“英雄”的日子,讲述前线奋战的日与夜。

撰文:张泳渝李霭莹郑琦张婧媛戴惠甜董有逸任龙黄烨倩钟惠琳叶芷晴黄绍侦周柳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方舱患者与我们相约:一起吃热干面逛黄鹤楼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钟景良:临行前收到患者手写的感谢信

“不幸中的万幸能成为你的病人。”3月6日,446床病人准备转院至武汉中南医院,临行前,他给我送来了一封感谢信,A4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在方舱医院里,我们队5位医生要负责600多名患者的救治工作,每巡一轮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我记不住所有患者的名字,但是他们却记得我。听着他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感谢,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秦世英:“6位男队友4位的发型是我剪的”

我们每天活动的空间只有酒店和方舱,理发成为了男队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概从3年前开始,我学着用推子给儿子理发,没想到这次还派上了用场。中间留9厘米,两边留3至6厘米,这个长度最受年轻男队友的青睐,清爽不失帅气。头发剪短了穿脱防护服更安全,下班回来洗头也方便。6位男队友有4位的发型都是我理的,对比出发时的照片,很多人都“变样”了。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黄绍琼:“人生第一次看雪”

靠着意志力熬过6小时后,我走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看雪会是这样的场景——疫情期间,在武汉,在方舱。回酒店的路上,我看见一位警察站在十字路口执勤,白雪飘落在他的帽子、肩膀、手臂上,把他裹成了一个“雪人”。我想,护目镜起雾、防护服闷热缺氧都不算什么,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真正守护者。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主治中医师吴靖升:“希望哭过后,他会好受一些吧”

在方舱医院近一个月里,我经手了180多位患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一开始,我和他讨论病情,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直到第三次聊天,他哭着告诉我,新冠肺炎带走了他的母亲,他只想快点出院,为母亲操办后事。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天他一直坚强地忍受着这么大的痛苦,希望哭过之后,他会好受一些吧。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主管护师茹茵茵:陪大叔看电影,其实看不清

如果不是穿着防护服,我应该会享受这难得的方舱生活。成百上千人居住在这里,同吃同睡同呼吸,过着热闹的集体生活。《小苹果》音乐一起,各路广场舞者就会自发出来运动;某个阿姨缺席了昨天的电视剧,大家再陪她回看一遍;三更半夜睡不着的大叔把电视调成静音,独自看老电影。夜班不忙的时候我会陪陪大叔,其实也不记得看了什么,因为护目镜总是起雾。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护师赵照祥:“偷偷”给患者带生活物资

在方舱医院,不时有患者提出自己缺少沐浴露、洗发水等生活物资。只要是酒店里能找得到的,我都用袋子装起来,进舱上班时“偷偷”给患者带去。碰到休息日,我就用纸记下患者的床号和名字,与生活物资一起包装好,拜托值班同事带给他们。患者不为生活物资发愁,才能安心接受治疗。其实队友们都这样做,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黄景培:“被患者保护的感觉真好”

驰援武汉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暖心的瞬间。每次写医嘱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病人围上来,问我病情如何,今天吃什么药,检测结果什么时候出。他们很急切知道自己的情况,但又会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有身体接触——他们怕传染给我。每次与病人交流,他们总是把感谢挂在嘴边。这种被患者保护和肯定的感觉,真好。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区燕红:与患者约定疫情后再相聚

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我常常陪他们唱歌跳舞、耍八段锦,当然更多的时间还是陪他们聊天。有个患者家里几口人感染了新冠肺炎,被分配在不同的医院进行治疗,她很担心家人的情况。我一有时间就过去跟她聊天,给她讲讲新会的小鸟天堂,听她说说武汉的黄鹤楼。我们约定疫情过后再相聚,她带我吃一碗热干面,逛逛这座英雄的城市。

鹤山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罗永乐:患者说要培养儿子成为中医

“罗医生,我以后也要培养我儿子成为一名中医医生。”一名患者给我发来短信,这是对中医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江门医生的肯定。在方舱医院里,病人大多久坐久躺,不利于康复,我一有时间就为他们做做针灸、按摩,用中医理论为他们解释新冠肺炎病情。没想到我的一句话和几个动作,能够改变大家对中医的认知,再苦再累都值了。

鹤山市桃源镇卫生院医教科科长、主治医师廖国宁:病情变化急剧而隐蔽

在大家的印象中,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但其实也有例外。第二次上夜班时,一位奶奶突然病情加重,昏了过去。“快抢救!”听到请求支援的呼喊后,我和其他医护人员投入了紧急抢救,忙活了20多分钟病人才稳定了下来。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冠肺炎病情变化急剧而隐蔽,病人的健康需要我们专业而细致的“火眼金睛”来守护。

鹤山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管护师区向仪:临走前收到了患者绘制的漫画礼物

离开武汉的前一天,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漫画,画中是我工作的情景。漫画作者王先生曾是方舱医院的一名病人。刚遇到他时,他失眠、缺乏安全感,看得我心疼。为了缓解他的焦虑,我一次次和他谈心,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人生经历,鼓励他积极治疗。慢慢地,他脸上恢复了笑容,我们之间也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还约定疫情后武汉再见。

鹤山市中医院内一科护长、主管护师侯艳梅:亲见高三女生在床边上网课写作业

回想40多天的援鄂经历,方舱医院一个上高三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常独自坐在病床边上网课、写作业、吃药、休息……她从未提过任何要求,总是专心干着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就是给她安慰和鼓励。她的从容乐观,触动了很多患者,让更多人以平常心对待病情,积极干好自己的事情。她是方舱里一颗闪亮的小星星。

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护师罗源:尤其感谢24小时服务的司机师傅

在武汉工作生活40多天,我被许多普通人的努力与坚守打动,尤其感谢为我们服务的司机师傅。我们上下班分批错开,从医院到酒店要坐20多分钟大巴。庆幸的是,不论风雨,每天24小时总有司机师傅随时待命。虽然他们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我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每次上下车他们一句“辛苦啦,谢谢你们”已经让我倍感温暖。

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护师张惠敏:在方舱医院看到医患关系最美好的样子

方舱医院真是一件杰作,它不仅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更让我看到医患关系最美好的样子。“护士姐姐,辛苦啦,感谢您。”在这里,医护和患者彼此信任,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会得到患者的肯定。我们一起跳广场舞,一起唱卡拉OK,一起朗诵诗歌,一起拍抖音短视频……在这特别的氛围里,我和患者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鹤山市沙坪街道卫生院主管护师谢海燕:患者在方舱里做起了志愿者

第一次入舱时,我有点紧张。防护服闷热,护目镜起雾,我看不清周遭的情况,给病人分餐时有些措手不及。“你别蹲下,我来。”一个声音出现在耳边,他开始熟练地帮我清点、分发食物。其实,他也是患者,只是病情好转,在方舱里做起了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方舱里出现了一支由病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这就是武汉人民的自救与互救精神吧!

加了20多名患者微信,休息时为他们疏导心情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凌云:江门队员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去到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疾病,我最欣慰的就是我们江门队员的精神面貌都很好。面对疫情无所畏惧,积极向上,我也十分触动。在治疗过程中,当地的患者也对我们的工作很配合,针对治疗要求、搬迁转运,都积极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当地的医疗团队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未来我们也会一直保持联系。

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福全:经常和患者“隔空拥抱”

在湖北支援的一个多月里,我负责的是患者的护理工作。我可以感受到当地患者对我们医疗队队员是十分爱护的。每一次我进去病房查房和治疗,或者跟他们聊天,他们都会主动跟我们保持距离,害怕自己的病会传染给医护人员。所以我们经常会“隔空拥抱”和“隔空击掌”,互相加油鼓励。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马清蓝:老人出院后学用智能手机和我视频聊天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72岁患有帕金森且耳背的患者刘大爷,他在出院之后,还电话联系了我好几次。最近,他还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我们进行了视频聊天。每次进入他们的房间,我都会陪他们聊上几句。尽管有时也没太听懂他们的话,但也相聊甚欢。从公安县中医院转到人民医院后,隔着防护服他也第一时间认出我来。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彭景钦:在治疗中加入中医元素,争取“一人一方”

我是江门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唯一的中医师,我在治疗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中医的元素,争取做到“一人一方”,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调节中药用药,并加入针灸治疗,教授患者穴位按摩和八段锦等,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病房里有很多患者住了1个多月,经常会焦虑、发脾气,我加了20多名患者的微信,在下班后和他们交流,疏导他们的心情。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呼吸科护士赖阳军:患者的关心让我如沐春风

从公安县中医院转战到公安县人民医院的那天,刮风下雨,尽管穿着防护服查房,我还是感受到外面超级冷!在进入病房查房的时候,一位大叔用当地方言告诉我:“药吃完了”,但是由于听不太懂方言,我不清楚他缺的是哪种药,正要进去查看,他就把药盒递给我,并用拗口的普通话告诉我说,不要进来,要保护好自己。天气很冷,但是我的心很暖。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甄坚亮:一个月转战三个医学隔离点

在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路上,我的行程被安排了三次。我们一个月内转战三个医学隔离点,最终实现“清零”。我照顾过一名48岁的特殊患者。他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属中度依赖型,右手乏力。后来,经过我们的指导和患者的配合努力,他的右手终于能提起轻的饭碗。这让我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发自内心给患者鼓励,才能做出好效果。

江门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控制副主任医师陈世友:为队友防护“把好关”

我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医生,支援期间负责把关所有队员的个人防护。我充分感受到其他队员对我的信任。他们常说,有我把关,他们就放心。刚到湖北不到一个星期,有其他医疗队队员向我咨询脱防护服过程中发生暴露如何处理。脱好防护服是完成战斗的重要收尾环节。我细心分析事情经过,指导他按照流程和处理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件事。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赵艳婷:老年夫妇在病房相互扶持

这一个月来,想到今日的拼命为的是明天灿烂的樱花和自由的呼吸,我便充满斗志。抗疫的路上,我从没感觉孤单,因为有后方鼎力支持与关心。在湖北时,一对老夫妇让我印象深刻。老爷爷患有帕金森病并失聪,确诊新冠肺炎,老太太是疑似患者,他们同住一个病房,相互扶持,总是对我们笑面相迎,叮嘱我们保护好自己。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徐杏玲:患者的叮嘱让我永生难忘

到湖北支援一个多月,我现在最想和家人说:“让你们担心了,我平安归来了!”支援湖北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患者对我说的话。那一天,我走进老爷爷的病房,电视播放几名医生不幸牺牲的报道。我心痛难忍,但还是极力忍住不让眼泪弄花护目镜。走岀病房的一瞬间,老爷爷哽咽着对我说:“请你们做好防护,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

开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温嘉强:被重症患者的乐观所感染

2月24日中午我在值班,一名65岁的重症患者吃饭时脱下了无创呼吸机的面罩,没多久就出现了心率失常,我立刻对他进行救治,他的心率逐渐减缓下来,胸闷症状缓解。在治疗期间,老人家一直都很坚强。我们和患者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并肩作战、守望相助。他们的乐观精神也感染到我们,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开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梁玉明:患者在救护车上给我让座

在一次转运患者的救护车上,陈老伯和佘阿姨给我让座:“你们辛苦了!”“我们挤一下!”我当时很感动。他们说:“你们对我们真好呀!可以与我们一起去新病区吗?”我说:“我们广东队一直和你们在一起,等你们康复出院后才撤退,放心吧!”患者的一句句感激话语、一双双信任的眼神、一个个点赞的手势,都给予我很大的鼓励。

开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师谭秀清:有需要,所以我们在

有一天中午派饭时,有一个患者看见我的隔离衣上写了“秀清”,就问我:“你姓什么,来自哪里的?我要记住你,记得一个是一个。”还有很多患者跟我们说:“谢谢你,有你们医疗队在,我很放心。”“你们真棒,你明天几点上班,我等你!”就算那一刻有多辛苦都会被治愈。很多人说我们是战士、英雄、天使,我们就是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有需要,所以我们在。

开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劳源源:患者朴实的语言让我印象深刻

在公安县中医院的最后一个夜班,收治了一名曾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安排好床位后,我问了他当初为什么要到这么高风险的地方工作。他笑笑说:“我没什么本事,就会干这个,那边缺人手,我就去了,这里是我家乡……”是啊,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献着。我衷心希望湖北人民、全国人民都能尽早摘掉口罩走出家门。

我在前线当起临时爸爸,为他筑起温暖的家

台山市中医院内四科医生、副主任中医师甄新现:给10岁小男孩充当临时爸爸

在荆州石首市中医医院,一名10岁的小男孩住在隔离病区。他是病区年纪最小的患者,从未离过家、从未与父母分开,所以入院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十分害怕。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同事们一起为孩子筑起温暖的“家”,充当临时爸爸。在尽心尽力救治的同时,我们积极疏导小男孩的心理,每天都到病区看望小男孩,和他一起下棋、玩游戏,并送上他最喜爱的玩具、学习用品等。

台山市中医院内四科医生、主治中医师杨俊伟:中医治疗帮助危重症患者明显好转

作为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攻关组成员,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危重病人刘叔。此前他在ICU住了近1个月,但气促情况还是无明显缓解。经过我们中医专家攻关组和广东省中医专家联合会诊后,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患者气促症状明显缓解,老人家病情明显好转,不停地道谢,并要求合影留念。那一刻,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内心无比的自豪。只要病人能好起来,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台山市中医院内二科护长、主管护师伍夏樱:深夜被临时抽调

再见,湖北;你好,广东。犹记得3月2日晚上11:30接到通知,我被抽调到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第一个反应是“我能胜任吗?”因为要随时出发,来不及多想,我马上把衣服放进烘干机,把行李箱打开准备收拾。但我心里乱糟糟的,环视房间一圈,竟无从下手!不舍得我台山的战友、石首广东医疗队的战友,那是一个注定失眠的夜晚。

台山市中医院内三科护士、护师颜晓雁:患者的谢意,让我有成就感

在石首市中医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一名有脑梗塞后遗症的奶奶,她右侧肢体肌力只有1级,已经形成肩手综合征了,哪怕轻轻碰一下都很痛。令我最感动的是,一开始奶奶就跟我说,“你把床头那个口罩拿过来给我戴上吧,我怕传染给你。”我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给她做了肢体被动运动等。全程做完后,她说了句:“谢谢你小姑娘,舒服多了!”

台山市中医院外二科护师周喜:“愿她一路走好”

3月17日晚,是我撤离前的最后一班岗。接班后,我一直护理的她,已经快不行了,心率只有30多、血氧已经测不出来了。我们都以为她撑不过中午,但求生意志支撑她多熬了24小时。她说,想活久一点,想回家见见儿子。病情恶化时,因为在隔离病房,她最终没能见到儿子就离开了。普通病房里,患者临终尚且有家属陪伴;新冠肺炎患者,从患病到离开,接触到的只有医护人员,愿她一路走好!

台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郑志忠:紧急中差点忘了患者的暴露风险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进隔离病房。当时石首市中医医院刚完成隔离病房的改造,须转移患者到新病房。在搬运一名危重患者时,我们需要为他更换呼吸机。期间,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水杯脱落,水撒了一地,我很自然地捡起水杯,接了回去。处理完后,我才猛然想起这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存在暴露风险,要做好感控,然后给空气、地板等做好消毒,所幸后来一切无碍。

台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骆艳芳:“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上完最后一天的班,已是凌晨5时多。一路上走回去,看见商店的蔬菜整整齐齐摆在门口,早餐店也开门了,种种信号预示着东方将白。一个多月的支援,我们从不认识到互相扶持,收获了珍贵的情谊。支援湖北于我们而言,只是换个地方工作,但每次查房或者做治疗时,看到患者双手合十,反复说“谢谢你,麻烦你了”时,我都会很感动。有人说过,湖北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湖北人民善良的心。

台山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汤楚华:酒店餐饮仍是广东的味道

记得刚到石首市时,队友们还担心着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到达住宿的酒店后,我们发现它提供的是各式粤菜,没错,是广东的味道。每天下楼吃早餐时,等待我们的是热气腾腾的粥、包子馒头、油条和各种点心;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冒着热气的饭菜在等候着,还有一句“辛苦了,赶紧吃饭”的问候,让人想起家里那一碗母亲煲的暖汤。

台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李振宏:疫情过后再到武汉欣赏雪景

到达荆州的第二天一大早,窗外就下起了大雪,半小时不到,地上已经积起了几厘米厚的白雪。作为南方人,我没见过下雪。可看着这雪景,我却心情复杂——既有第一次见到下雪的喜悦,又担心气温骤降给患者的救治工作带来考验。眼前是飞雪美景,可惜却非良辰,真希望疫情过去,我可以再来武汉,带着更轻松的心情欣赏雪景。

台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棠:警察深夜冒着寒风欢迎我们

为抗“疫”不怕牺牲、逆行向前的人很多,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初到荆州,是警察深夜冒着寒风在高速路口欢迎我们。天降风雪,也是警察开路把我们送至支援点驻地。荆州的街道,没有私自外出的民众,只有每隔一段路程就有的临时帐篷,和坚守一线的驻点基层干部、民警、志愿者……感恩我生活在这片土地,相信我们离抗“疫”胜利不远。

恩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师许梓华:“我也能听懂一点石首方言了”

我在石首市中医医院遇到很多重症病人。“是”“好”“嗯”……由于呼吸困难,他们说话很困难,只能说一两个字或者用点头的方式回应我们,大部分老人家也只会说当地方言。一开始,当地医护人员为我们翻译。到后来,我们能听懂一点方言了,病人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得知我们来自广东江门,与他们一同战病魔,病人不停地说“谢谢”。

恩平市人民医院内科护师黎雁嫒:一日三餐都是广东口味

从下飞机开始,荆州当地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照顾就有太多的暖心和感动!尤其是我们的一日三餐,丰富营养的食物都是按广东口味准备。印象最深的是一碗皮蛋瘦肉粥,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让我在荆州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或许让我思念的不是粥,而是常给我做粥的妈妈。阳春三月,恩平的簕菜汤正逢时,江门我回来了。

恩平市人民医院血透室主管护师李小玉:上班途中突然有人向我们鞠躬

一天去医院上班的途中,在十字路口,有一名与我年纪相仿的男子,他突然停在我们面前一两米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吓,怎么突然有人停在这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向我们鞠了一个躬,说“感谢你们!”然后就离开了。走后我才反应过来,或许是因为这一身护师服,他才知道我们是医护人员,为我们送上感谢。这只是到湖北之后无数感动事的其中之一。在这里,每天都有惊喜。

恩平市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郑卫晋:看到患者思念家人,我也忍不住想家

到石首市中医医院上班的第一天,我接管的一名重症病人刚刚摘下了插管,情况有所好转。他大约五十多岁,手中一直握着手机,上班的时候基本都看到他和家人通电话。他说:“我想回家。”据我了解,他的女儿在外地不能回湖北,妻子也是轻症病人。看到他如此思念家人,我也想起家乡,很想吃家乡的风味菜。现在我们回来了,再过不久,我就能抱抱我的家人,吃上他们做的拿手好菜。

恩平市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吴君杰:陪病人练八段锦

我更体悟“我们不是治病,我们是治病人”的涵义,救治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在石首市中医医院,一名50多岁的患者每天早上9时都练八段锦。查完房有时间,我会陪她练一下,但一身防护装备总让我喘不过气。初到湖北,街道上人迹寥寥,救灾帐篷随处可见;离开湖北,群众挥手送别,行车鸣笛致敬。这些情景,这段经历,让我镂骨铭心。

恩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学主治医师关健威:遇到过很多两难时刻

我遇到过很多两难时刻。5床的重症患者病情好转,意识逐渐恢复且开始抵抗辅助呼吸,但拔出气管插管或面临迅速衰竭的风险。我们拔管后,他的血氧饱和度一度降至近80%,组长医师欲再插管。“面罩正压吸氧再加上适当的呼吸机供氧模式,可不用插管。”我分析的同时,拿着喉镜的手在颤抖。所幸,不久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3%到95%,还可以说话了。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临床医学主治医师吴岳威:多次参加专家远程会诊

在支援湖北期间,我多次参加专家远程会诊。印象最深的一次,一名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危重型的中年男性患者,病情好转准备回到普通病床,但胸部CT却显示病灶改善不明显。来自各市、县驻点的专家在线上讨论分析:疾病的鉴别诊断如何?治疗情况怎么样?预后重点是什么?那一天,我深深体会到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多分析、多思考、多探讨,才能作出科学的临床决策。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呼吸内科护师冯佩君:“我只不过是尽医护人员的职责”

我看管的患者中,有位阿姨由于脑梗塞导致偏瘫,只能使用左手。有一次,我给她做护理后,帮她擦身、洗脸。她说想家了,我就在旁边帮着她拿手机与家人视频连线报平安。结束后,她眼含泪花,激动地对我说:“多亏了你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和英雄。”记得请缨出征时,也有人跟我说:“你是英雄!”其实,我只不过是尽医护人员的职责,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东敏:病患也在尽力保护我们

第一天上班,我按照平时训练那样穿工作服:更换洗手衣、工作鞋,戴上N95口罩、外科口罩,接着穿鞋套、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三级防护让我有些不太适应。中午做记录时,我出现缺氧现象,提前撤下来进行呼吸训练。次日,病房里一位阿姨连忙问:“小妹,你还好吗?昨天下午没看到你,我还以为把你传染了!”这句问候真的很温暖。原来,不只是我们在守护病患,病患也在尽力保护我们。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外科护师戚海凤:在前线成为预备党员

赴鄂当天,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不到一个月,我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能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向党宣誓,这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也是新的起点,意味着身上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入党,尤其是妈妈。几天前,妈妈得知我要回来,她激动地给亲朋好友一个个打电话。在她眼中,我不再是长不大的孩子,而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圆满完成任务 驰援湖北医务人员 即将归来

江门日报讯(记者/程建华通讯员/何建明)记者从鹤山市卫健局了解到,在战“疫”最前线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后,鹤山市支援湖北的7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