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 不舍分离 江门48名援鄂医护人员平安回家,林应武刘毅到现场迎接
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完成驰援任务,分别从武汉、荆州乘坐高铁返回家乡。杨兴乐摄
“战疫英雄,欢迎回家,你们辛苦了!”3月20日傍晚,赴湖北抗疫一线艰苦作战逾一个月后,江门48名医护人员平安回到江门,入驻酒店休整。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等市领导到现场迎接医疗队员们平安归来,向他们并通过他们向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江门共派出48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其中,入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15名队员,共治疗患者4000人次,护理患者5000人次;支援公安县的13名队员,在当地人民医院、中医院中来回转战,保一方百姓健康;支援石首县的20名队员,最早完成救治任务,还主动请战支援区域救治任务重的荆州市中心医院。
他们在湖北支援期间建立了“赫赫战功”,体现了侨乡的精神和担当;他们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广东省前线指挥部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更赢得了当地群众及患者的赞誉,是名副其实的战疫英雄。
●南方日报记者张泳渝李霭莹任龙
战功累累
支援医院患者“动态清零”
3月5日晚,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48岁、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新冠肺炎治愈者。此前,他曾转送到荆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在达到出院标准后,回到公安县人民医院进行后续隔离与救治。
收治当天,广东支援荆州公安县医疗队队员发现患者呼吸急促,抽血检验报告显示患者血肌酐指数高达1200μmoI/L,是正常值的5倍以上,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现象。
面对危急的情况,江门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凌云立即拍板决定组建CRRT小组,为患者提供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紧急救治。
“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我们经常会使用CRRT治疗,正常情况单独1名医护人员就能完成。但是在感染科,我们还需要穿戴防护设备进行操作,护目镜起雾视野不清晰,戴着3层手套的手指也不够灵活。”江门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福全说。
经过江门、云浮和中山医疗队队员的轮流接力,经过两次CRRT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于3月8日从感染科转到血透室继续治疗。当天,江门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所在的荆州市公安县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双清零”。
在公安县“双清零”的前一天,武汉首批最大的方舱医院患者清零,标志着江门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完成了本次驰援任务。
从2月12日起,江门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5名队员们陆续排班上岗。5位医生被分配在病人最多的A舱上班,高峰时期容纳了624位病人,平均每位医生分管约120个床位。在过去一个月里,该院累计收治患者1760名,治愈患者868人。这背后,有江门医疗队的力量。
方舱医院虽然以收治轻症患者为主,但同样考验医护们的应变能力。2月中旬,医疗队刚进驻方舱医院不久,就遇上一次突发情况。当晚,医疗队查房时碰到一位病人,前一秒还在吃饭,一转眼就晕倒了。“快抢救!”一位医生喊道,医疗队成员、鹤山市桃源镇卫生院医生廖国宁闻声赶紧跑过来帮忙,插呼吸机、吸氧、叫救护车……前后忙活了20多分钟,病人一苏醒,就被赶来的救护车迅速转往定点医院收治。
除了抢救患者,江门医疗队也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当地医院的感染科优化改造。2月17日,江门市第三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伍到达荆州后,到石首市中医院支援。支援医疗队伍首先要对医院临时搭建的隔离病区进行改造,降低暴露风险:把设在一楼的隔离病区转移到配有中心监护室、通风条件更好的二楼,同时在清洁区与病房区之间增设3个缓冲区和1个淋浴间。
“改造隔离病房的意义非常大,一方面它可以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郑志忠说。在这批医疗队伍支援石首市中医院期间,6例插管的危重病患者里,有1例成功拔管脱机,是该医院的首例。
思乡情切
希望疫情尽快过去与家人团聚
“老婆,你辛苦了!”3月12日,是刘凌云抵达荆州满月的日子,他在家书里第一个感谢的人就是江门市中心医院产科担任护士长的妻子康丽玫。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家里的计划。刘凌云匆匆收拾行李出发湖北后,康丽玫一肩挑起了工作和家庭的重担。读八年级大儿子刘睿勤在家里上网课,刚过3岁生日的小儿子还需要人照顾,康丽玫在坚守医院防疫一线的同时,兼顾着两个儿子成长。看着妻子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就连露台上的花也在悉心照料下争相开放,刘凌云既感激又心疼:“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多多休息!”
经此一“疫”,他更懂得平安是福的真谛,“我只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回去跟家人开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像从前一样”。
3月20日11时许,坐在回家的高铁,廖国宁迫不及待和妻子梁志琴通了电话。听到熟悉的声音,他两岁多的儿子一把抓过电话,问道:“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乖宝宝,爸爸现在就回来啦!”梁志琴不时插话,满脸喜悦。
与廖国宁同坐在高铁上的江门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鹤山市中医院主治医生罗永乐家里,也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儿子都快不理我了。”罗永乐说,自从驰援湖北那天起,儿子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刚开始,儿子还会在视频里看看他,说几句话,现在都不愿意视频了,“真想赶快回去哄哄他”。
经过一整天的舟车劳顿,江门市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3月20日晚上平安抵达江门。在此后的14天里,他们还需要在定点酒店进行隔离,接受核酸检测和体温监测。
距离归家的日子还有两周,江门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马清蓝觉得,这段时间最想感谢的是丈夫。马清蓝的丈夫就职于江门市卫健部门,每日拼搏在家乡抗疫前线的他,还要照顾6岁的孩子,“这段时间真的特别谢谢我的老公”。
现在,马清蓝已经开始期待隔离期满,可以与家人相聚的那一天。“一个月前,他给还在荆州的我写了一封家书。”马清蓝记得丈夫的承诺:等平安回家的那天,丈夫一定会去接她,给她一个紧紧的、踏实的拥抱。
依依不舍
站好在湖北的最后一班岗
春分日,战士归。3月20日,是医疗队返粤的日子。
这天早上,天还未亮,江门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鹤山市沙坪街道卫生院护士谢海燕急忙起身。“就要回家了,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她心里一边盘算,一边给另一位姐妹发了条信息:“起了吗?去给大家送早餐吧。”几分钟后,两个身影出现在酒店餐厅。
“一碗小米粥,一份面包,两个鸡蛋,还有榨菜……”很快,分布在7楼、8楼、17楼和26楼的15名队员的门口已经放上了一份早餐。
“每个人都很有爱,平时都争着抢着帮大家领餐派餐。”谢海燕说,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院,通过援鄂相识相知,就像战友,携手并肩作战,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虽然舍不得,但大家能一起来一起回,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回首一个多月的战疫历程,队员们有着同样的感慨。
“我们和当地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一个多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福全说,离别的时候,都是深深的不舍。
收到返粤通知时,江门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新会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钟景良开心之余有些失落。从第一次入舱时的缺氧、低血糖、护目镜起雾,到后来帮战友分担查床任务,一起扛下方舱医院上千病人的救治工作,难舍这段一起奋斗的时光。
从江门出发时,钟景良只认识同院的黄绍琼和秦世英,与其他12名队员素未谋面。在驰援的40天里,他们从未一起吃饭,也不会在同一时段上班,但是彼此的情谊却与日俱增。“每次我发通知,他们总是一呼百应,希望疫情尽快过去,队友们能摘下口罩相聚,好好地认识一下彼此”。
惜别之际,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更多人对他们心心念念。
返粤前一天,江门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鹤山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区向仪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漫画版工作照。漫画里,区向仪坐在办公桌前写着病例,身后的墙上挂着黄鹤楼的照片,浓浓的感情融进“广东”“武汉”“加油”几个简单的字符里。
“作者王先生曾是我的病人,通过一次次谈心,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不断地鼓励他,慢慢地,他脸上恢复了久违的笑容。”区向仪回忆说,他们约定疫情后武汉再见。
3月20日9时许,48名医疗队队员踏上归途。从酒店到高铁站的路上,公安民警列队敬礼致意,市民鸣笛致谢,远处居民楼里人们竞相挥手告别:“再见,再见”“感谢,感谢”……
坐在车里,李福全已开始整理医疗队在湖北战疫的照片。“整理成相册后会第一时间寄给湖北及各地战友,这是我们一生中都难能可贵的经历。”他说。
临别故事
七旬奶奶不识字
按手印致谢江门护士
“小黄,我给你按个手印吧。”70岁的三多奶奶在一群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大白”中找到了黄绍琼。那天是三多奶奶出院的日子,她本来想给护士写一封感谢信,但无奈自己不识字,所以想到按手印以证真心。
3月20日,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撤离武汉,启程返回江门。这一天,正好是新会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黄绍琼离家40天的日子。一个多月的努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她固然高兴,只是当高铁启动,她与病人经历的点点滴滴又萦绕脑海——“我很舍不得”。
和黄绍琼道别时,三多奶奶有点失落。“我今天出院了,可是我不想走。”坐上社区派来的专属巴士,三多奶奶要回去完成14天的隔离。“在那里我见不到家里人,也见不到广东的护士了。”
三多奶奶的84号床位处于方舱医院的角落,黄绍琼刚来的时候,她常常自己安静待在床上,很少说话。为了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及时排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黄绍琼常常到角落里探望三多奶奶,给她做按摩,陪她聊天。渐渐地,三多奶奶变得外向和健谈,还和82、83号床的病友结为了“好姐妹”,几个人从早到晚唠家常,心情越来越开朗。
“她有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黄绍琼想起三多奶奶曾经为了他们而“绝食”,又生气又好笑。那时候,三多奶奶得知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常常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为此她闹起了别扭:“你们不吃饭,我也不吃饭。”黄绍琼只好一遍一遍地哄她:“吃饱饭才有力气打病毒,我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呀。”
3月7日下午,黄绍琼和队友完成了24位病人的出院或转院手续,她在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告一段落。这个曾经在最高峰承载1434名患者的空间,突然变得冷清。用三天时间建成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在3月8日宣告休舱,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
返程时,黄绍琼脚边的行李箱更“重”了——她从武汉带走了一些心事:“三多奶奶没有微信也没有电话,我可能再也联系不上她了。”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晴晴通讯员/张丽敏)“疫情还未过去,请您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出门要戴口罩,祝一切顺利……”3月16日上午,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