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斗士伍连德
■ 海舟
伍连德先后开创了中国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是中国现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第一人,他创造了我国现代医学史上的无数个“第一”。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的中国人,那是1935年,提名的理由是对肺鼠疫的研究,并发现了旱獭在肺鼠疫传播中的作用,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他临危受命,前往东北哈尔滨控制鼠疫蔓延,成功地扑灭了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他创立北满防疫总处和上海建立海关防疫总处,创建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梁启超称赞他,“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的伍连德。
100年前的东北哈尔滨,一场来历不明的传染病肆虐全城,伍连德(字星联),这位祖籍广东台山的南方年轻人临危受命,前往哈尔滨处理人人谈虎色变的鼠疫。无论当时医学条件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剧烈病毒引起社会的恐慌可想而知,大大增加了防控疫情的难度。作为第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华人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不惧,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找到这是什么病毒所导致,在当时极为简陋的医学条件下,他冒着被传染的生命危险,偷偷解剖尸体,从鼠疫患者尸体的器官和血液中发现了鼠疫杆菌,得出了肺鼠疫可以人传人的结论,这可是被列入两种甲类传染病的一种,另一种是霍乱。找到了病毒,才能拿出强有力的措施。为了防控疫情蔓延,他采取了当时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他的主持下,东北铁路停运,哈尔滨封城,控制病毒的扩散,同时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尤其是打破传统习俗的影响,对尸体火化,使防疫局势一举扭转。经过4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奋战,疫情终于得到控制。
当时晚清政权风雨飘摇,辛亥革命即将爆发,国内局势风起云涌,恰恰此时,传染病肆虐。伍连德为何能临危受命,担此重任与他个人的专业与经历有关,而他又恰恰在历史紧要的关头出现。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华侨,祖籍广东,1879年3月10日出生,根据晚清及民国早期的律法,海外华侨只要父系有中国血统,可拥有中国国籍。伍连德天资聪颖,17岁获得女王奖学金赴英国读书,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6年期间,他先后在英国圣玛丽医院、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事研究,曾师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如此耀眼的留学经历,让他成为当时医学领域的精英人才,1907年他回到中国,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副校长,为中国近代培养大批医学人才。1910年,东北鼠疫暴发,引发严重公共卫生危机,正是他的用武之地,担纲处理如此骇人的疫情,非他莫属。
东北疫情控制后,为总结经验,1911年4月,在沈阳召开了为期26天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人类卫生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的33名鼠疫权威与传染病专家出席。伍连德领导中国防疫取得成功的消息已经传遍世界,与会的多国专家公推伍连德为大会主席,他在自传中写道:“举行万国鼠疫研究会,更提升了中国在科学界之地位,并间接地增强了其政治影响。”
从此,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代表国家出席各种国际会议,同时也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呼吁和宣传,为国家招揽人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在评价伍连德的功绩时认为,伍连德先后开创了中国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是中国现代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第一人,他创造了我国现代医学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第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华人医学博士;实施中国医生首次现代医学意义上的人体解剖;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主持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对瘟疫死者的尸体焚烧;设计了中国第一只口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隔离等办法应对城市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主持召开中国政府承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海港检疫所;撰写了第一部英文版的中国医学史;作为首位华人于193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伍连德还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20余所医疗、检疫及医学教育机构。
伍连德后来将自己东北抗疫的经历写成书籍,取名为《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展现了近代医学的历史钩沉,通过翔实的史料使得一位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一生的爱国华侨的形象跃然纸上,也是中国现代医学的重要学术源头。(作者系文化学者)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林育辉通讯员/苏耀雷)近日,“腾龙”号货轮抵达国华台山电厂码头,船上所载的7万吨俄罗斯进口煤成功抵港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