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1个月来13次被中国文明网关注 江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做法获肯定 “爱心之城”精神文明建设从未停步

江门日报 2020-03-13 07:54

蓬江区律师行业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走上抗疫前线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1500名志愿楼长变身硬核“宣传员”,参与摸底调查、宣传防疫、体温监测等联防联控工作;台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挽起裤脚,助力春耕;广东省级文明镇恩平市沙湖镇积极发动海外侨胞支持家乡,彰显“大爱沙湖”情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江门市社会各界人士迎难而上,用行动织起基层防控网,打通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

这座“爱心之城”,处处绽放出文明之花,在防控疫情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从未停步,“人人奉献、人人友善”的氛围愈发浓厚。近期,市文明办将江门市涌现出的各类抗击疫情好经验、好做法报送上级,1个月来,共有13篇江门文明抗疫稿件被中国文明网采用,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文明办把防控疫情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使命任务,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办《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要求,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作用,宣传防疫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践行文明新风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成效显著,受到肯定。

江门日报记者傅雅蓉

文明实践

志愿者用爱筑牢抗疫防线

早在2月初,江门市就发布了《江门市加强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实践倡议书》,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行动,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争做贯彻决策的执行者、疫情防控的宣传者、文明健康的实践者和文明家园的守护者。全市10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万人次志愿者走进基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江门市突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功能,针对疫情防控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群众的特点,组建了抗疫防控志愿队,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志愿者担当防控疫情的“宣传员”、排查疫情的“防护员”、群众健康的“守护员”,走街串巷、入组入户派发防控疫情宣传单张约425万张、张贴海报逾100万张。

江门市“双报到”党员、返乡大学生、志愿楼长、教师、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纷纷融入“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三级防控网格,协助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人员信息摸排、隔离人员生活照料、卫生消毒保洁等。

为缓解医疗物资紧缺局面,江门市417名志愿者先后协助口罩、防护衣、酒精、医疗袋等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累计服务时长8181个小时,保障了应急医疗物资生产不断链。

同时,江门市近200名青年文明志愿者担任“网络后勤兵”,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防疫权威信息及视频226条次,总阅读量超过60.5万。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志愿者到江门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此外,江门市还组建了12支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志愿服务小分队,为江门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以及市内两所定点救治医院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家庭提供老人照护、子女学习辅导、生活物资采购等便利服务。

据统计,截至3月11日,全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共开展活动5852场,参与志愿服务队778支,志愿者7876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逾35.3万个小时。志愿服务项目、参与队伍、上岗志愿者等各项数据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

选树典型

弘扬抗疫大爱精神和社会正气

在抗击疫情期间,许多普通人挺身而出。他们中有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普通群众……他们或冲锋一线,或保障后方,用平凡的举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了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江门市积极动员宣传文化单位、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抗击疫情一线先进典型推介和宣传工作。为此,市文明办提出,优先推荐抗疫一线先进人物参选“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江门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称号。

同时,组织媒体聚焦先进典型报道,《江门日报》开设了《防疫不松懈复工不停歇》专版,江门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大爱涌侨乡》专栏,江门文明网开设了《战“疫”日记》专栏,内宣外宣联合、网上网下一体,先后推出了“江门5名大学生义工请战抗疫一线”“榜样的力量!这些江门先进典型以身作则、齐心战"疫"”等数十个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其中,《广东江门:共产党员以网格化守好防疫阵地》被新华社采用,一天内阅读量超70万次;鹤山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深夜大雨中坚守抗疫一线的感人场景,被《人民日报》和央视CCTV—1关注报道。

此外,市委宣传部还在全市范围内大力组织文化志愿者以先进人物事迹为素材开展文艺创作。据统计,截至3月12日,全市共创作生产高质量的原创歌曲、曲艺作品156件,文学、诗词作品835篇,美术、书法、剪纸、篆刻、楹联作品1463件,摄影作品682件。其中,江门原创声援抗疫一线、鼓舞抗疫信心的歌曲《因为有你》,入选全国首批优秀“战疫”公益歌曲。通过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展现江门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营造共建“爱心之城”的浓厚氛围。

传播新风

倡导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将疫情资讯、防疫知识、防控措施等及时传递给广大基层群众?江门市各级宣传部门、媒体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闻令而动,积极作为,肩负起打通抗疫宣传“最后一公里”的使命,用镜头记录防疫足迹、用声音传回抗疫故事、用文字汇聚起全民战“疫”的磅礴力量。

市文明办在指导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通过高音喇叭和巡逻车循环播放防疫知识、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画等方式,开展铺天盖地防疫宣传的同时,运用媒体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健康理念宣传,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改陋习的文明风尚。

市文明办还制作了《文明承诺@江门市民,共筑防控疫情防线,我承诺我践行!》微信文章,发起了“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倡议市民坚持文明习惯、文明餐饮、文明出行、文明上网、文明就诊,3万多名市民参与响应。

此外,江门市依托文明江门、江门日报、江门市广播电视台等微信公众号倡导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开设《文明倡议·防疫小贴士》《疫情防控专家谈》《讲文明、树新风、防疫情》等专题专栏,每天刊发疫情防控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制作《珍惜生命保护动物尊重自由拒吃野味从我做起》等多件新媒体作品,从不同角度教育市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从自我做起、从生活基础做起,防止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

新闻推荐

江门科技高科技实力助攻防疫物资也有新功能

羊城晚报记者陈卓栋通讯员江讯江工信疫情发生以来,江门企业为全国抗疫一线供应了大批防疫应急物资。近日,记者走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