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疫物资生产环节 小至口罩松紧带大至医疗救护车 江门均有企业参与其中驰援战疫 “江门制造”有担当
“2003年,北京为抗击非典疫情建设小汤山医院时,我们捐赠了一批通风设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希望为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发生以来,江门市一批企业提早复工、复产、转产、扩产,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口罩、防护服相关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消杀用品等紧缺防疫物资,一批批“江门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被送到重点疫情地区,为抗疫贡献了江门力量,也彰显了“江门制造”的实力、体现了江门的担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张莉莉、周颖森
企业总动员
口罩生产:多家企业转产口罩
据了解,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江门市工信局成立了七个专项工作组,聚焦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测温仪等防疫紧缺产品,全面摸查江门市有生产能力和意愿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情况,全力组织相关企业复工生产。
舒而美公司是江门市唯一、全省八家之一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为了帮助该企业尽早复工复产,江门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新会区政府主动牵桥搭线,帮助其对接口罩原材料生产企业,安排其他企业的工程师抢修设备,协调江门市义工联等单位招募义工支援生产,企业在1月23日顺利复产医用口罩、1月29日实现稳定达产。企业在设备运行稳定后,将作业时间延长50%,并新购置一台N95口罩机。截至2月27日,已向省提交口罩207.98万只,其中医用护理口罩87.97万只,医用外科口罩7.38万只,医用防护(N95)口罩48.4万只。
此外,为了满足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市民日常防护需求,在开平市、蓬江区、江海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远博公司、康美芝公司和康迈斯公司转产一次性护理口罩(非无菌),日产量分别达到15万只、4万只和1.5万只。
相关材料生产企业:
加大产量免费提供技术
同时,江门市口罩相关材料生产企业也加大生产量,迈德公司从1月29日至2月27日共销售熔喷布19.06吨,其中供应本地口罩生产企业13.83吨,供应中山、阳江等地口罩生产企业5.23吨;恒通公司、纺兴无纺布厂合计生产无纺布744吨,供应佛山、东莞等地的口罩生产企业。
据了解,江门市作为全国防护服压条机及胶条的重要生产基地,疫情发生后,铁金刚、盈丰智能等防护服压条机及胶条生产企业积极准备复工复产,截至2月27日,江门市防护服压条机及胶条生产企业共向湖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区累计提供防护服压条机887台,防护服胶条1.38亿米,刷新了其生产纪录。
为协助全国各地企业加快防护服生产,盈丰智能公司把自主研发的热风缝口密封机设备生产技术无偿提供给省广业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5家企业,并主动提供后续的技术咨询、生产指导等服务。宏健公司主动提出转产医用防护服,并成为江门市唯一一家生产合格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最高可达1000件。
消杀品企业:“绿色通道”5天完成转产手续
在消杀品供应方面,广悦电化公司主动发挥国资企业的强大支撑作用,一方面提高次氯酸钠生产量,由日产量500多吨快速增加到峰值1200多吨,另一方面调整工艺生产84消毒液优惠售卖,极力保障了江门市及周边地区的消毒液供应。恒健制药公司利用现有的碘酒、双氧水生产线紧急转生产75%医用酒精产品,为此,江门市卫健局、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江门市工信局着力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企业在5天内完成了审批申报、调整生产线、建立供应渠道等工作,极大缓解了江门市医用酒精紧缺的状况。在江门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的协助下,广明源公司申请医疗器械紧急备案,生产的“紫外线杀菌灯”和“紫外线杀菌器”加快投放市场。
此外,消杀品生产企业也纷纷向湖北等地捐献。广悦电化公司已向280多个单位捐赠了约260吨次氯酸钠,其中向湖北省捐助次氯酸钠两批合计22吨;广明源公司先后捐赠3700套紫外线消毒杀菌器支援湖北省16家医疗机构、孝感市红十字会以及雷神山医院;维达集团向湖北省孝感市等地捐赠约9000箱消毒湿巾;谦信化工公司从生产原材料中抽调100吨食用级酒精产品捐赠给有关单位生产医用酒精或用于其他消毒用途。
“江门制造”全力支援武汉抗“疫”
记者了解到,从1月30日开始,崇达电路、奔力达、精诚达等企业陆续提前复工复产,并加大力度生产用于测温仪、智能会诊平板系统的线路板。其中,奔力达公司仅用4天就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平日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订单。
截至目前,江门市相关电子生产企业累计供应95.5万件测量体温线路板和500台医用手术用配套设备的线路板,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援。
此外,为支援武汉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绿岛风公司先后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分三批捐赠了247台(套)医用通风产品;截至2月27日,来纳特种车辆公司生产的29台医疗救护车,已驰援省内及浙江、湖南等地医疗机构;海鸿公司赶制佛山、深圳医院建设工程所需的电气产品,保证产品按时保质供应;德塑集团为雷神山医院建设捐赠近10万元塑料管材及管件产品;欧普公司全力支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所需的专业照明灯具及相关产品。
记者手记:
“江门制造”大显身手
全因产业基础扎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江门制造”表现亮点多多,一些企业短时间内实现复产、达产、扩产、转产。
在省下达的十八批次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及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名单中,江门市企业共有45家,产品类型遍及口罩、口罩机、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救护车、呼吸机、汽车设备等多个领域;在各防疫物资的生产环节,小至一根口罩的松紧带,大至整辆医疗救护车,江门市都有企业参与其中。
在此次疫情中,江门市一批“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如舒而美是全省八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之一;盈通新材料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防护服胶条生产企业;盈丰智能公司每年生产的防护服压条机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三成;海鸿电气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生产企业;来纳公司生产的医疗救护车占据全省3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江门制造”的亮眼表现,离不开江门市制造业的深厚基础和坚实底蕴。江门是广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在完善的产业体系、齐全的行业门类、规模的产业集聚支撑下,江门市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防疫物资生产供应能力,为全国提供大量“江门制造”防疫产品,既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为全省、全国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作出贡献。
传统产业是江门市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资源、原材料、中间品,是维持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传统产业大多处于产业成熟阶段,虽然市场增长率不高,但市场需求长期存在。尤其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江门市的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主力军是纺织、化工、机电等传统产业企业,传统产业的重要地位仍然不能忽视。
新闻推荐
彭章瑞调研重点项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江门日报讯(记者/李雨溪通讯员/陈晓君)3月10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到江门市鑫辉密封科技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