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挡不住你的美! 记江门市中心医院抗“疫”一线巾帼英雄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个不平凡的三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最美的巾帼英雄,作为医护人员,她们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在党旗招展的战“疫”一线,用生命护佑生命!无论是口罩还是压痕,都阻挡不了她们的美。她们勇敢坚强独立,守护生命;她们温暖有力,义无反顾,逆向而行。她们的美,超越了美的本身,在这个春天里格外闪耀。今天,我们走近江门市中心医院,透过记者的镜头和文字了解巾帼英雄们在抗“疫”一线的点滴,向英雄们致敬!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梁爽通讯员廖欣余俞斌
人物档案
姓名:朱翠颜
职务: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第二批进驻隔离病区的一线医师
年龄:44岁
从医时长:22年
朱翠颜:
拼尽全力,争取早日打赢抗“疫”战
工作镜头
进入隔离病区,连续五六个小时,朱翠颜完全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查房时,当发现病人有很多问题须处理,她要么站着,要么走着,完全没有时间坐下来休息。穿着防护服的她不一会就闷出了汗,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连看东西都是模糊的,呼吸也变得不太顺畅,胸闷、呼吸困难、说话费力等不良感觉也随之而来。
此外,在隔离病区,病人心理压力很大。病人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后续治疗,她们就顶着压力,安抚病人配合治疗。她们既要做好防护,又要积极对病人进行诊疗,在体力极大消耗的同时,精神也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但是,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人物独白
身为受党和人民培育多年的“白衣天使”,当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我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贡献自己微薄力量。在疫情刚开始时,我就写了请战书,经院党委批准,如愿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收到通知后,我立即把科室工作安排好,接着参加了医院新冠肺炎诊疗的培训,特别是防护服穿脱流程学习。
家里人非常支持,特别是先生和儿子,我先生主动承担家庭工作,除了照顾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外,还负责照顾好我年迈的父母。让我感动的是,今年上初二的儿子,在知道我要到抗“疫”一线工作后,很担心我的危险和辛苦,我跟他说,“妈妈有责任也有专业能力。”随即,他将担心转化为信任和自豪。他说,妈妈参加抗“疫”一线工作,跟大家一起打赢抗“疫”战;他认真学习,提高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
江门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现得比较及时,防控工作做得较好,目前确诊23例,在我院住院19例,工作量较大。在比较累的状态下,我就告诉自己,只要我们治好隔离区的确诊病人,就会给市民、给防疫前线带来必胜的信心,就能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想到这些,我就充满斗志,精神饱满,也就不觉得累了。
其中,江门第一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过程让我印象深刻。在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的指导下,我们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细心、耐心的治疗,经过共同努力,这位患者终于痊愈出院,既证明了我们有能力治好这种疾病,也增强了全市的抗“疫”信心。
患者在住院期间,为消除他们的急躁情绪和焦虑心理,我们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让心理科尽早介入;与患者建立微信群,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击败病魔的信心;增加查房的时间和次数,每天至少查房3次。此外,增加视频查房,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位患者,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宽松融合的治疗氛围,坚持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原则,真心实意为患者解决难题。
人物档案
姓名:杨晓冉
职务:心内二区护士长、感染二区护士长
年龄:36岁
从事护理时长:13年
杨晓冉:
只要国家需要,随时披甲上阵
工作镜头
2月6日下午,杨晓冉接到紧急任务:院党委决定将康复楼尽快完成改造,完善物品及人员准备,开辟一个新战场,收治疑似病例。
路一步步地走,关一道道地过。康复区搬走后,这里基本是一个“空壳病区”,除了床和床头柜,其他的物资基本为零,要改造成为一个真正的感染病区,需要用到大量的物资。开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工厂未复工、运输受阻、物资短缺、人员尚未到位,所有现实的问题都摆在大家面前,杨晓冉面对这一切,有压力,更有动力。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她一路闯关,积极应对建设中科室装修、物品布置、人员调配及培训、院感防控等问题,并与各部门联系协调,无数个电话让各部门迅速集结,众志成城,力排万难,架起了整个病区的建设。
2月8日,因为疫情紧张,还在装修的康复楼病区经过医务科、护理部、网络信息中心、财务科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康复楼重新命名为感染二区,并开始收治病人。
“5天,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新团队,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回过头,我真的谢谢选中我的人,让我为战"疫"出一份力,也让我与感染二区共同成长。”2月11日23:30,经过120小时后,感染二区正式挂牌,尘土飞扬的康复楼摇身一变,变成具有合理的三区两通道,贴着标识的区域,完善的水电配套,可随时通过监控观察病人,可实时对讲的隔离病房,并在当天就收满18名疑似患者。应急先锋队护理人员迅速到位,杨晓冉一边培训护理人员,一边梳理感染二区的流程制度,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忙到声音嘶哑。2月12日,所有先锋队护理人员已经到位,流程制度梳理清楚,18名患者在感染二区受到妥善的治疗和悉心的照料。
人物独白
为什么积极参加抗“疫”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长,首先,我想做一个表率;其次,此次任务具有一定的风险,希望自己去支援了,就能保护其他更年轻的护士。
为此,我早早熟悉新冠肺炎疫情的诊疗方案,也给家人科普新冠肺炎的知识,让儿子知道许多医护人员都在支援前线,家人也表示全力支持我。我爸爸是一名老党员,得知国家派第一批人员驰援武汉时,就问我“中心医院什么时候派人支援?你作为一名护士,也要积极去应战。”2月6日,我真的就投入到了战“疫”工作中去。
在抗“疫”一线,工作量很大,但是不觉得累。这是一个全新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位护士都是各个科室自愿报名的志愿者,想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他们积极向上且有冲劲,全新的环境使我能够更加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领导和医院各部门也全力支持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没有感觉到累,因此每天的工作状态也是饱满的。常日里,其实比较忙,忙起来就没太多时间去思考压力的问题,遇到问题时,尽力把每个问题解决,就很开心。
前几天,天气转热,下班时,抗“疫”一线的护士们脱下防护服,全身上下都是湿透的,那个时候我非常敬佩我们的护理人员。
离家半月后,非常想念家人,我就挤出时间,约家人到家门口的公园见面。他们每个人也很挂念我,但同时克制思念,同我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年幼的儿子原本扑上来,想让我抱一下他,最后变成了一句“妈妈加油”,给我增加了无限的动力。
这次来到抗“疫”前线,我感受到党和国家强大的力量,党员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了党的号召,于是,在2月24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将用行动去证明入党誓言,“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披甲上阵。”
人物档案
姓名:彭玉维
职务: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发热门诊医疗组长
年龄:44岁
从医时长:20年
彭玉维:
哪里更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工作镜头
一开始,每看一个病人要填五份表格,甚至五份以上,工作会有些繁琐。作为发热门诊医疗队队长,彭玉维在支援发热门诊的第一天,就发现门诊存在接诊效率低的问题。于是,她总结存在的问题,向领导提出合理建议。后来医院整合报卡填表的工作,接诊效率大大提高了。
新型冠状病毒对于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有时候候诊患者不理解,在门诊大声发泄和发脾气时,她总是耐心地向患者表示歉意,解释工作流程,安抚患者,得到患者理解。
为了保障战友们的休息,又能节省紧缺的防护用品,她和队友制作了一套合理的排班,每班医生上班时间六七个小时,尽量中途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她的带领下,战友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此外,为了增加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彭玉维每天下班后都及时查看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不断学习新冠肺炎的知识更新,并向队友传达,互相学习交流。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整改,与发热门诊护长配合默契,不断完善发热门诊流程。
人物独白
我一直都坚持“哪里更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更有意义。疫情严峻,急诊病人相对减少,发热门诊工作量剧增,我就提前安顿好家人,随时准备去支援发热门诊。2月9日上午,我看到报名通知后,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当天下午,我就接到通知,担任发热门诊医疗队队长。
家里人很清楚我的性格,他们也很通情达理。对于我的决定,他们无条件地支持和信任,包括援藏,他们都是支持的。只是这一次多了一层担心,所以每次和我视频时,他们都反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护、多休息、多吃点、睡好点。
我3岁多的二宝,对我说,“妈妈,你快去打病毒怪兽吧,打完就快点回家。”其实,在家人最需要我陪护的时候,我却缺席了,心里挺对不住他们的,但是有些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家公、家婆和先生把两个小孩照顾得很好,所以我就比较放心地往前冲了。
2月10日中午,我刚参加完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培训与考核,当时发热门诊已经好多病人在等候,需要一个医生马上支援。我自告奋勇先去上班了,当时还来不及吃饭,经历了长时间挨饿,庆幸的是,直到下班都没有出现低血糖,顺利完成任务。
由于我具备外科7年和急诊科13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已经习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只是为了节省防护用品,连续六七个小时上班,中途不上厕所、不喝水,下班时就会觉得口很干,尿很急。
疫情严峻,战友们都是住在医院安排的酒店隔离,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家,恋家情结和孤独寂寞,对疫情的担忧和焦虑……我深切体会,深深理解,我自己调节好心态,给大家做出乐观积极心态的表率。我联系医院安排心理专家和大家聊天,建立一个微信聊天群,给大家创造一个个减压的方式和机会。此外,除了要有一个好心态,医护人员还要有好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我也常叮嘱其他战友要注意休息,并做适当的运动,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顺利完成任务!
人物档案
姓名:陈卫敏
职务:口腔科护士长、发热门诊护士长
年龄:37岁
从事护理时长:16年
陈卫敏:
主动沟通,为病人解惑释疑
工作镜头
2月10日,一通电话,口腔科陈卫敏护长被任命为新发热门诊临时负责人。当天,发热门诊仍在建设中。刷墙、铺地、钻孔、打钉、接线,在一片混乱嘈杂中接过了建设发热门诊的接力棒,很快,命令下来——第二天中午2点旧发热门诊完成交接搬迁。看着满地狼藉,陈卫敏虽然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无论如何也要用尽一切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分秒必争。
有了医院各部门的支持,从接到任务到发热门诊雏形的形成用了15个小时,打了近百来个电话,快速调动各部门紧急补充各项物资,完成门诊各项设备的调试,全院各部门全力配合,晚上11时,陈卫敏看着这一天来的成果,依然觉得不可思议。是的,这就是“北街”速度。带着满满的成就感,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她摇醒了熟睡的先生,开始交待家里的大小事务,因为第二天就要隔离住进酒店,这一去可能就是1个多月,甚至更久。
2月11日下午2时许,新旧发热门诊如期搬迁,新发热门诊正式启用。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第1个星期,陈卫敏几乎每天都是日夜晨星,加班加点,梳理发热门诊的各项流程指引,紧跟医院的政策指引,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安排。第2个星期,支援梯队更换,新人培训上岗,如何让新人快速掌握发热门诊的各项制度流程,既要节省防护设备,又要掌握发热门诊必备的工作技能,因此,每一位来科室的同事,陈卫敏都是亲自带教,亲自考核,因为新同事是轮流替岗,因此,几天下来完成全部的梯队更新,她已是声音嘶哑。
人物独白
2003年,我从家乡江苏南京来到美丽的花城广州南方医院实习,师姐们在为我们接风洗尘的晚上,跟我们讲述了抗非典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这种敢为人先的情怀也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里。时至今日,那份情怀依然存在,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我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报名参加抗“疫”前,我和先生商量,他说他知道我肯定会报名,叫我放心,他会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女儿的。我跟孩子说:“妈妈去消灭病毒了,你好好在家里待着,等妈妈回来。”我先生也是临床一线的医生,繁忙的工作完成后回家还要照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既当爹又当妈,不过他把孩子照顾得很好。
在发热门诊,每天忙于处理各类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我总想着如何把事情快速做好,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察觉累……也许,也来不及累。
与住院病人不同的是,门诊病人几乎每一个都是新病人,病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安感,因此,我们会主动和病人交待,他们接下来需要做什么,以降低他们的不安感。同样的话,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为此,我们还录制了视频放在门口循环播放,也做了细致的流程指引,同时坚持主动和病人沟通,为他们解惑释疑。
面对新近被发现的病毒,许多患者会产生不理解、焦虑等情绪。刚开始,我一天处理的投诉量是我以往一年的工作量。不过,我们坚持站在病人的角度理解病人,同时,也站在医生护士的角度安抚自己。告诉患者,我们是这场战役中的同盟军,一起尽全力抗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病毒,早日打赢这场仗。
新闻推荐
巾帼初心克时艰 抗疫冲锋税务蓝 江门“税花”战“疫”一线助复工复产
开平市税务局“巾帼抗疫先锋队”。吴晨曦(右一)。错过饭点的朱妙贤,得到稍微闲时才吃上几口饭。冯雪娟。黄茵。赵云。劳琳莉...